原標題:重溫《最美的青春》,每個角色都讓人熱淚盈眶,不愧是一部黑馬劇
作為一部帶有時代主旋律的電視劇,18年播放的《最美的青春》絕對算是一部黑馬劇。
它憑借劇中涵蘊的歷史基調,加上那個年代中所沉淀下來的青春主題,引起了很多人對于過往歲月的回憶。尤其是在如今輕浮的現代社會,這樣的題材與拍攝畫面,別有一番滋味。
劇中人物以第一代造林人作為原型,以真實取景的拍攝手法,重現了當年那段熱血又掙扎的造林過程。它呈現了在祖國最艱難的時代下,新一波年輕人是如何身體力行打造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
在那個科學技術還沒有達到到如今這么發達的地步時,自然社會的建設,往往都是需要用人力來搭建的。而在20世紀的60年代,為了建設機械林場,一些具有青春力量的年輕人選擇奔赴,塑造了英勇的青春贊歌。
在青春的照耀之下,最美的故事還是發生在這些年輕人身上,也因此劇中的每個角色,都被賦予了不同程度的力量與光芒。再度重溫,我依然熱淚盈眶。
在整體劇情的渲染之下,每一個角色也擁有讓人觸動的靈魂內涵。劇中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他們都將人性本身的美好與邪惡演繹得活靈活現。
其中男主角是由劉志洋所飾演的馮成,有著極為堅韌的心性。同時內心也有偏激和極端的一面,是一個矛盾集合體。
作為最早登上造林路程的第一人,他在最開始面對擁有專業知識的大學生時,表現出了比較抗拒的情緒,但正是開頭的態度與結尾形成了鮮明對比,才讓觀眾感受到這個角色在時間推移當中的不斷轉變。
與男主角相比,由何雨虹所飾演的覃雪梅,則是造林工程當中起到決定性的人物。
她憑借著自己身上的堅強,影響到了態度偏激的馮成,并且在原始的造林技術當中加入現代科學知識,促使最后擁有完美的結果,達成大家共同的目標。
然而覃雪梅也有著自己的一番心酸。自小就與父親失散,因此也形成了她最大的心結。所幸在故事的結尾,她找到了自己的父親,擁有了父女團聚的喜悅。
當然在正面角色的正能量之下,也無法缺少反面角色的襯托。
由張子文飾演的反面角色武延生,讓觀眾感到了非常憤怒的心情。他自私自利,多次利用自己身邊的朋友來滋生事端,只為了想要給自己謀取足夠的利益。雖然他在表面上對覃雪梅表現出了非常深沉的愛意,但是在內心中,他在展開愛而不得的報復。
從這一點上來看,他也有著心胸狹隘的一面。最終在不斷的自作自受當中,他也遭到了廠長的開除,重新返回到自己原本的人生軌跡當中。
另外,在整個故事發展的過程中,廠長于正來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站到領導層面,于正來擁有著一定的管理才能,處理事情時懂得剛柔并濟,因此為自己收獲了極好的名聲。再加上原本樸實的心性,促使他擁有非常端正的一面。
然而與于正來的端正相比,副廠長曲和顯得遜色很多,因為過于耿直與沖動,多次被武延生所利用,讓人恨其不爭。
當然在劇中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導演對于小人物的著重描寫。
像是為了送糧食而被凍死的林場廚工,當鏡頭轉向他布滿雪霜的面容時,真的讓人感受到了來自于內心深處的巨大力量。這是人性到最后的一種堅守,更是一種值得我們繼續傳承與學習的精神。
又或者是明明懷有身孕,但卻依然堅守在一線的大學生。雖然最后她因墜入冰河而犧牲,但是這一份年輕的力量,卻給予了很多人最堅定的鼓舞。
同時就連被埋在長壩上的流浪狗,也賺足了觀眾的眼淚。在人類相處的復雜過程當中,似乎動物也兼具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角色,雖然平日里看起來默默無聲,但關鍵時刻卻總能帶給人一些不同的感動與動容。
《最美的青春》為什么會收獲來自業界獎項的口碑肯定。這一個個擁有靈魂的角色發揮了重大的作用,讓屏幕前的觀眾產生足夠強的代入感,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正如劇名所說的那樣,《最美的青春》并不單純指年輕人的熱血力量,更重要的是在這個努力的過程中,年輕人與老一輩的精神交織,不斷塑造起了支撐起社會發展的大旗。在那個艱難的時刻,每一個人都付出屬于自己的力量,換來了如今這般美麗的社會。
跟腦洞大開的各種輕浮網劇相比,如此這般腳踏實地的原汁原味,才更加能夠讓人感受到來自于土地的饋贈。
重溫《最美的青春》,每個角色都讓人熱淚盈眶,不愧是一部黑馬劇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