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數字演員的“鼻祖”其實是TVB?當年臺慶玩的梗,如今卻成了現實
你知道什么是“數字演員”嗎?
在娛樂圈,曾有不少演技實力派演員,在節目采訪中吐槽“數字演員”。
這類演員,往往有流量、有扶持,但演戲能力的基礎十分薄弱,幾乎沒有。
為了能夠演戲偷懶,數字演員可以不背臺詞,直接用數字代替臺詞,之后依靠后期配音補上。
演戲沒有信念感,更無法打動人心。
但其實,說到數字演員的“鼻祖”,你可知TVB早年就已經出現過這類情況。
在三十多年前的TVB臺慶綜藝節目上,許多實力派演員、歌手,就已經玩過“數字配音”這類游戲。
但當時的TVB,是以臺慶玩梗的方式去展現,而非呈現在影視劇內。
仔細一想,難道數字演員的“鼻祖”其實是TVB?
事實上截然相反,能夠進入TVB的演員,背臺詞就是基礎要求。
資深演員們,對演戲有更高的要求,會有更深層次的表現。
不過誰能想到,當年臺慶玩的梗,如今卻成了現實?
01 數字演員梗
回顧九十年代的演藝明星,可謂大咖云集。
在1990年的TVB臺慶上,就曾有過不少藝人登場,都是電視、電影影響力極大的明星。
比如最佳拍檔周星馳和吳孟達,就曾在該節目上有份表演。
除此之外,吳孟達、梁朝偉、萬梓良以及梅艷芳等觀眾熟悉的明星,也曾在該臺慶亮過相。
在一個將數字作為臺詞的劇場節目《同聲同戲》上,吳鎮宇、梅艷芳等人,需要以數字的方式呈現臺詞。
而且情緒方面,也需要十分到位。
用數字代替臺詞念出,再加上肢體動作和演員情緒,這些內容都讓在場的觀眾都忍不住笑。
可臺上的幾位演員,卻演繹得很給力,沒有半分跳戲感。
盡管用數字代替臺詞,我們仍然能夠感受到演員表現出來的那種張力。
哪怕梅艷芳在情緒表現上,念出的一串數字有些搞笑。
但情緒到位,而且配音后的效果也非常符合角色定位。
TVB幾位專業配音演員,需要根據演員們念出的數字,改成本該有的臺詞。
而配音演員們,在進行配音的時候,無論是語氣、語速又或者是情緒展現,都非常到位。
再加上演員表現的情感在線,觀眾也會覺得這個片段配合得很不錯。
這個節目,顯然是展現出演員和配音演員的專業性。
同時,節目也是走玩梗路線。
可誰又能夠想到,曾經作為TVB玩梗的節目,如今卻成了流量明星的“優秀作品”?
很多流量歌手、網紅或者演藝新人,沒有演戲的基礎,卻非要演戲,而且還是演主角。
哭不出來就用眼藥水,記不住詞就用數字代替,反正他們覺得有后期配音彌補,自己是否背臺詞也不重要。
可事實上,且不說是否專業、資深演員就不用背臺詞。
即便是再資深的演員,也要將最基本的臺詞給記住,否則就不該稱之為“演員”。
而作為“造星工廠”的TVB,卻實打實打臉了不少流量明星。
02 TVB“造星工廠”
作為一家不斷輸出優秀電視作品的電視臺,TVB的專業性,顯然毋庸置疑。
而它打造的電視劇,也有很多經典的存在。
在說到臺詞之前,我們不妨了解一下普通話與粵語這兩個版本的話題。
眾所周知,我們常在視頻平臺上看的港劇,有普通話版本和粵語版本。
有人喜歡看普通話版本,但也有人鐘情粵語版本。
不少港劇迷都追求粵語版本,除了從小聽到大之外,更重要的一點便是:
“粵語版本是演員的原聲”。
在TVB拍戲,幾乎演員們都要懂得粵語,因為粵語版本都是現場收音。
換言之,演員們需要背臺詞,才能夠在拍戲現場以最好的方式,呈現到觀眾面前。
而現場收音,也預示著演員們沒有辦法偷懶。
一旦失誤NG,就得重來。
在那個輝煌的港劇年代,不上進、不背臺詞,連做演員的基本功都沒有做好,遲早會被市場淘汰。
在眾多TVB劇中,臺詞最難記、長篇大論的一部劇,莫過于陳豪、佘詩曼主演的《公主嫁到》。
在劇中,陳豪扮演的“金多祿”,和佘詩曼扮演的“昭陽公主”是死對頭。
兩人光是對罵,臺詞就已經是長篇大論。
與其他角色交流,演員們也要持續輸出、講起臺詞來滔滔不絕。
同樣難記臺詞的,還有《金枝欲孽貳》。
臺詞拗口、看起來很難記,但演員們都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到熒幕前。
也正因為有這些出色的演員們,我們才能夠看到許多經典的優秀劇集作品。
這一點,顯然無可否認。
記臺詞是演員的“基本功”,但你可知資深演員還有更優秀的存在。
作為曾經的TVB實力派老戲骨,李國麟不僅能夠記住自己的臺詞,還能夠記住對手的臺詞。
能夠把臺詞背好,還能夠展現出演戲最精湛的一面,我只服老戲骨李國麟。
為什么很多觀眾都愛看老港劇,不僅是因為演員們表現出色,而且每一位演員對自己的角色都揣摩得很到位。
更重要的是,他們會背臺詞。
03 數字演員其實是諷刺
數字演員放在以前,也許是“玩梗”。
如今看來,更像是一種諷刺。
即便是實力派演員、老戲骨,在遇到靠“流量”加持的演戲零基礎明星時,也會忍不住嘆息。
誰能夠想到,當年TVB臺慶玩的一個游戲節目,如今會成為現實呢?
連劇本臺詞都沒有記熟,流量明星們真的可以“入戲”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所以我們一聽到“數字演員”,第一時間并不覺得是夸贊,而是一種諷刺,一種貶義詞的存在。
數字演員不僅不尊重對手,更不尊重“演員”這個職業。
數字演員能否走得很遠?答案同樣是否定的。
想要做一名演員,就必須修煉演員的基本功,而不是投機取巧去進行。
不愿去努力,僅靠一時的“流量”去維系自己在演藝圈的地位,是無法讓演員繼續前進的。
當流量過去,沒有實力的加持,誰又還會記得你呢?
終究不過是曇花一現罷了。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