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世間》周秉昆把自卑刻在了骨子里,他的前半生一直在“反擊”
周秉昆的自卑,可以說是刻在了骨子里的。他的人生一半都在證明、反擊。
想證明的是自己也是個優秀的孩子,沒有給老周家丟臉,想“反擊”的是父親一直以來對自己的偏見。
周秉昆是在被父親的打擊下長大的孩子,從小沒有哥哥和姐姐成績好,周志剛每每對周蓉和秉義贊不絕口,轉頭就會當著所有人的面罵秉昆,看看你沒出息,每次都是倒數。
周秉昆表面上是不在意,但每次都偷偷舔傷。
而周志剛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話把孩子傷了多深。周秉昆即便是在哥哥姐姐面前,也十分自卑。
周秉義離開家,留下一箱子書,給周秉昆保管,周秉昆想要用辣椒鋪在上面防蟲,周蓉笑著說:你號稱初中生,實際上也就小學水平,以后得多讀書。
周秉昆夸夸贊姐姐,同樣一個爹媽生的,姐姐就是優秀,而周蓉也毫不客氣,說周秉昆不是不優秀,而是不聰明,頭腦簡單。
從小被父親夸贊的周蓉,實際上已經飄飄然了,在周秉昆這個愚鈍的弟弟面前,她是有一種莫名的優越感的。
長大后,周秉昆和哥哥姐姐的差距就更大了。
哥哥周秉義考上北京大學,后來選擇從政,還娶了省長的女兒,前途無量。
姐姐周蓉,也從貴州回城后,自學考上了北大,又進修了研究生,后來做了副教授,嫁給了一個詩人。
而周秉昆呢,從木料廠轉到醬油廠,從醬油廠,又轉到出版社當了臨時工,一直就沒走出過光子片,周秉昆還是混得最慘的,這讓他更自卑了。
不過,但周秉昆要做周家最孝順的一個,最顧家的一個,也是對鄰里最熱心的一個。事業上拼不過,姐姐和哥哥,就通過其它途徑彌補。
周秉昆和6小君子,在供銷社搞到了豬肉,問媽媽你覺得小兒子怎么樣,周母一句“我兒子秉昆,你可真能干機靈,老厲害了”,一句小小的夸贊,周秉昆能高興好半天,還要媽媽等爸回來也這么說。
在這里要夸一夸周母了,雖然是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但卻懂得鼓勵孩子,討兒子歡心,不過,周母也有偏心的時候,比如周蓉離家后,一年為周蓉織一件紅毛衣,藏在柜子里,秉昆卻只能穿舊毛褲。
周秉昆懂得,自己沒有姐姐那樣的文化,也沒有哥哥那樣的權勢,想要獲得大家的認可,只能以真心換真心,所以,劇中似乎所有人都得到過周秉昆的恩惠。
哥哥周秉義、和姐姐能夠安心地拼搏事業,多虧了周秉和媳婦鄭娟昆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條,照顧著腦溢血的母親,養著周蓉的孩子。
周秉昆為家里做了這么多,本以為父親春節回家能好好夸贊自己一下,沒想到不僅被父親無視了,還遭到了父親的又一次傷害。
周志剛帶著北大的周蓉和秉義,到處串門拜年,把兩個孩子夸成花,而全然沒有顧及躲在墻角的周秉義,他的自尊心在那一刻,受到了一萬點的傷害。
周秉昆內心的抑郁無處安放,后面發泄給了周秉義,兩兄弟爆發了一次矛盾。
原因是,周秉義作為倒插門女婿,住在省長家了,因為過年去間,省長家太多人拜訪,周秉義需要接待,回家遲到了,周秉昆嘲諷哥哥是攀上了省長的高枝忘了家。
周秉義動手打了周秉昆,隨后兩兄弟在門口打了起來,而此時周志剛,看到后,并沒有問誰先動的手,就把秉昆打了一頓,這讓周秉昆再次受到委屈,認為父親偏心。
后面周秉昆徹底爆發,和父親周志剛有次比較大的爭執,相信很多曾被父母打擊過的小伙伴深有觸動。
父子間第一次矛盾是在火車站,周秉昆認為父親一不該打自己,二不該帶著哥哥姐姐出去顯擺,后悔稱自己不該去,自己一個醬油廠的小工人給爸媽丟臉了。
周父認為,周秉昆是嫉妒姐姐和哥哥,與其羨慕姐姐和哥哥的成就,怨天尤人,就應該咬緊牙關好好培養下一代,爭取上大學。
周秉昆則認為,自己照顧癱瘓的媽媽,帶著姐姐的閨女,照顧著別人的孩子,很難有自己的事業。
周志國說,即便是沒有照顧腦血栓的母親,照顧一家老小,周秉昆也考不上大學,從小你哥哥姐姐都是優秀,你永遠都是倒著數,你心里沒數嗎?
父子倆,第二次爭執時,周秉昆再次把這些年的委屈發泄了出來:都是一個爹一個媽生的,就我沒出息,我多難受你知道嗎?我這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讓我爹我媽滿意我,你(周父)就往我傷口上撒鹽,哪疼你扣哪?
周志剛對周秉昆說,自己難道說的不是事實嗎?周秉昆說,事實就該說出來嗎?事實就該說嗎?
在周志國心里,父親就是打心底瞧不起自己,即便自己聽話,孝順,都比不上姐姐個哥哥為家里爭光重要。
此前馮化成說,孝順分為“養口體,和養心智”,在家孝敬老人,或者在外為老人爭光,都是孝順。而周秉昆則打算,自己不僅要養口體,還要養心智,一定要父親認可自己。
于是周秉昆一直在努力讓自己強大,周秉昆開飯館每天忙到12點多,掙的工資比哥哥姐姐還多,還為買了一個新房子,周秉昆終于有底氣在母親面前說:你兒子以后是個人物。
但是,周秉昆知道,自己此時還是不及哥哥姐姐,自己沒有編制,父親也看中編制,所以周秉昆又想方設法弄到了一個雜志社的編制,這才總算在父親面前有了點自信。
然而,好景不長,周秉昆的新房子合同出了問題,被人耍了,被原房主要了回去,周秉昆在全家人面前,尤其是父親面前僅有的一點自尊心,再次被磨滅。
搬家之前,周秉昆首次開了家庭會議,對全家說對不起,尤其是對父親,周秉昆問父親是不是讓他特別失望。而周志剛告訴周秉昆,他比自己當年強。
實際上,這個時候,周志剛已經完全認可了周秉昆在周家的重要性。
周志剛對周秉昆的肯定,讓周秉昆好受了許多,當然,還有一個人對搬家特別不滿意,就是周楠。
此時,駱士賓正在和周秉昆爭奪兒子,駱士賓財力雄厚,周楠本就開始動心,此時,周秉昆又沒有了房子,周楠的心就更加動搖了。所以,周秉昆把周楠單獨喊出門外教訓了一頓。
國慶的父親被凍死一事,對周志剛觸動很大,周志剛也真切感觸到,實際上周家能如今能一片祥和,這些年多虧周秉昆在支撐:
所以晚上吃飯的時候,周志剛頗有感觸地當著周秉義的面夸獎了秉昆:“要不是秉昆,周家的老房子撐不到現在,你媽媽也都全靠秉昆,秉昆把這個小家啊,治理的是真不錯,楠楠上了清華,聰聰將來也錯不了,媳婦也是百里挑一的賢惠,秉昆不簡單。
沒過多久,周志剛病重,大限將至,周秉昆急忙通知秉義和周蓉回家,沒想到兩人一到家看到父親臉色還可以,就開始責怪起周秉昆來。一個責怪秉昆沒把父親照顧好,一個還說爸爸如果有事和秉昆沒完。
此時周志剛替周秉昆打抱不平,這樣說:爸爸是你們三個人的爸爸,不是秉昆一個人的,不能因為弟弟守在爸媽身邊,出了事情就怪他,我這還沒有死,如果真的死了,還不把周秉昆冤枉死啊。
晚上睡覺的時候,周秉昆問父親,在三個孩子中,誰是爸爸心目中最好的,周志剛稱,如果姐姐和哥哥不在家的時候,我會說你是最好的。秉義和你不在家,我就說周蓉最好,你姐弟倆都不在家,我會說秉義好。
一連幾次得到父親的肯定,周秉昆多年壓在心底的那種“自卑”的石頭,終于放下了。
可以說,周秉昆為了讓父親給自己一個肯定,這一路走來,真的是太不容易了。而說周父以前不疼周秉昆,其實也不對,周志剛對周秉昆也是十分愛的,只是愛的方式,讓周秉昆太受傷。
相信,現實中類似有過周秉昆的經歷的小伙伴并不在少數,從小是在父母的打擊和貶低中長大,他們和周秉昆一樣,把自卑刻在了骨子里,一生都希望得到父母的一個認可,他們所有的努力,似乎都是對父親偏見的一種反擊。
《人世間》從周家人三個兒女身上,似乎也證明了這樣一句話,也許最笨的那個孩子都是來報恩的,周秉義和周蓉從小是學霸,后來成就也很高,但是卻無法陪伴父母。
而周秉昆雖然從小愚鈍,長大了也沒有給父母爭太多面子,但是卻一直守在母親身邊,鞍前馬后地伺候,一直在盡一個兒子的責任。
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平平凡凡地過完一生,作為家長真的要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凡和平庸,一味地打擊孩子,未必就能讓孩子出人頭地,但一定會給孩子留下一生的陰影。
平平凡凡,有追求,但莫強求,一家人能幸福地在一起,過著簡單而幸福的日子,挺好。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