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6日刊|總第2795期
近期,現(xiàn)實題材當代大劇《人世間》登陸熒屏,它讓無數(shù)觀眾在“光字片”周家人的故事里又笑又淚,更攜大家游走于五十年的時間長河,一覽從1969年至2016年間中國大地上的社會變遷和百姓生活。
編年史的敘事建構(gòu)加上群像化的社會視野,讓這部作品顯露出超乎常規(guī)劇作的歷史縱深度和情感穿透力。不同的年齡,不同的閱歷,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境遇,在這個人生的“萬花筒”里第一眼所看見的,必然是不盡相同的風景。
越來越多的觀眾將這部2022開年頂流之作加入“值得一輩子反復看的經(jīng)典”片單,他們希望借由這本人生、社會和時代的“大書”,每一次都能讀出新鮮的感同身受。
2月24日起每晚19:30,《人世間》在江蘇衛(wèi)視幸福劇場拉開帷幕。親情在吵吵鬧鬧中煙火繚繞,朋友在磕磕絆絆中相互扶持,愛人在分分合合中甘苦與共……昂首向前的時代步伐帶著人們的愿望、奮斗與成長,陪你一起走進這滿載感動與希望的人世間。
中國社會五十年崛起的時代畫卷
梁曉聲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改編+《人民的名義》導演李路+《中國式離婚》編劇王海鸰,實力演員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領銜主演,云集丁勇岱、成泰燊、薩日娜、宋春麗、張凱麗、馮雷等資深戲骨。扎實的作品基礎,夢幻的創(chuàng)作班底,強大的演員陣容,讓《人世間》品質(zhì)大劇的氣場撲面而來。
它耀眼到了什么地步呢?開拍僅僅一個月,就被迪士尼預購了海外獨家發(fā)行版權(quán)。
導演李路表示,這部劇歸根結(jié)底是要講述動人心弦的故事,“一定有毛茸茸的生活質(zhì)感,全世界的愛恨情仇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要追求的就是真實可信。”
《人世間》以居住在東北老工業(yè)基地一戶周姓人家三代人的視角,描繪了十幾位平民子弟在近半個世紀里所經(jīng)歷的跌宕起伏的人生。作品在鍋碗瓢盆的交響里,在冬去春來的流轉(zhuǎn)中,貫穿了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光榮與夢想,以及中國廣大老百姓的奮斗與追求。
在縱向的歷史變遷層面,該劇從1969的春節(jié)講起,陸續(xù)涉及了上山下鄉(xiāng)、大三線建設、知青返城、恢復高考、下海經(jīng)商、出國潮、企業(yè)改革、個體經(jīng)營、棚戶區(qū)改造等各種社會熱點現(xiàn)象,深刻展現(xiàn)了中國當代社會的曲折道路和復雜變遷。
在橫向的社會結(jié)構(gòu)層面,《人世間》以周家三代為中心,既廣泛輻射了街道和工廠的普通百姓生態(tài),又通過周家的人際圈將視野拓展到了知識分子、下海商人等人群的生活領域,層次豐富地揭示了在社會轉(zhuǎn)型及變革大潮中不同圈層中國人民的人情冷暖與砥礪前行。
編劇王海鸰稱這是她從業(yè)以來最艱難的創(chuàng)作,她也為這部劇破了不改編他人作品的例,因為她被原著的長度、厚度和寬度打動了。
這等于是一段比較珍貴的史料。站在更高的眼光去看,放在歷史長河里看,你可以看到人民群眾在新中國的前三十年里,如何跟著一個新的政黨在探尋摸索試錯糾錯走過來,走向改革,走向今天。”
《人世間》是一部足夠深刻的作品,因為不論是對普通百姓的描摹和刻畫,還是對社會現(xiàn)狀的探討與思考,都能夠讓觀眾產(chǎn)生強烈的心靈共振和情感共鳴。這種觀照現(xiàn)實、俯瞰時代的視角,讓它自成史詩氣質(zhì),生動倒映出中國社會五十年崛起的發(fā)展圖鑒。
用平淡和瑣碎立起情義無價的精神美學
《人世間》最想展現(xiàn)的時代精神是什么?
導演李路給出的答案是一個“情”字:“我覺得親情、友情、愛情可能那個時代最閃光的,情義無價。”
在這部劇里,每個人都在時代的巨變下走出了不同的軌跡,性格各有弱點,命運各有波折,但他們始終恪守勤勞堅忍、自尊自強、正直善良、珍愛友情、樂于助人的倫理道德,“做一個好人”是他們最樸素的準則。
把彼此裝在心里一輩子的周父周母,鋪墊了這個家庭溫暖的底色。在那個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輩子只夠做一件事、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年代,人們不擅長表白,更擅長用行動去完成相愛相守的誓言。相濡以沫的“父母愛情”,一次次讓觀眾破防。
周秉義和周秉昆兩兄弟,都是中國典型好男兒的代表,一個是一心想為人民干實事的優(yōu)秀干部,一個是腳踏實地一路奮斗打拼的普通勞動者。在各自的婚姻里,他們都溫暖而有擔當,在困難面前同心同德,不離不棄。
劇中的女性角色各有千秋:周家老二周蓉敢愛敢恨、獨立而自由;周秉義的妻子郝冬梅勇于沖破世俗;周秉昆的妻子鄭娟是典型的賢妻良母;周秉昆發(fā)小喬春燕灑脫豪放……作為生長在黑土地上女性,她們無一不是堅韌勇敢。尤其是外柔內(nèi)剛的鄭娟,在她的身上,幾乎集中了中國傳統(tǒng)女性的一切美德。
“六小君子”詮釋了朋友之間的情比金堅,日子一年一年過去,大年初三雷打不動的熱鬧聚會,在“忘年交”曲書記家里的歡聲笑語,是這群兄弟姐妹友誼最好的印證。他們在各自的人生軌道上卑微坎坷,步子也邁得有快有慢,你拉我一把,我攙你一程,陪伴他們走過了人生的起起落落。
“有親朋好友常伴身側(cè),共歷這煙火人世間,想必就是最大的溫暖和慰藉了吧”,在追看《人世間》的過程中,有的觀眾想回家了,有的觀眾想拍全家福了,還有的觀眾讀懂了父親堅硬外表下的深情和母親嘮嘮叨叨里的可愛,更有大量觀眾無比懷念市井街巷里濃濃的人情味兒……
相比起用強情節(jié)推動敘事節(jié)奏的爆款作品,《人世間》更顯創(chuàng)作團隊“小火慢燉”的深厚功力。用平淡生活和瑣碎細節(jié)串聯(lián)起來的戲是最難拍的,但在這部劇里,每一個眼神、每一次對話、每一場聚會,都貢獻了極為飽滿的生活細節(jié)。作品如煨了一鍋香氣撲鼻的濃湯,讓觀眾在無數(shù)的“回憶殺”中一頭扎進繚繞的人間煙火,于平凡深處,感知生活的溫暖與人性的醇厚。
一部“人人都能讀到自己”的人生圖鑒
《人世間》講的是老一輩的故事,距離90后、00后的生活已經(jīng)比較遙遠了,許多觀念也不可避免存在代溝,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這部作品收獲了大量年輕觀眾的喜愛。
對于這樣的積極反饋,導演李路非常高興:“我們做電視劇,好像沒有特地為了吸引哪個群體去做什么工作,我們相信優(yōu)秀的內(nèi)容是可以打破年齡界限的,前幾天我說‘不要低估年輕人’,只要拍得夠誠懇、夠好看,他們一定會喜歡的。”
除了圍觀過去五十年的社會記憶,那些喜歡《人世間》的年輕觀眾,還喜歡這部作品的什么呢?
編劇王海鸰注意到,有不少觀眾認為,它能給奮斗的普通人帶去慰藉和希望,“觀眾不用仰望誰,也不必羨慕誰,可以各取所需,得到撫慰。生活中,無論你的職業(yè)和身份,各有各的難處。比如有觀眾說,我目前正好面臨了難關(guān),我要以周秉坤的態(tài)度來面對。在創(chuàng)作中,我們沒有給人物高光和外掛,還是往深刻里挖掘,希望讓人人都能讀到自己,感同身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斗。作為一部有著編年史氣質(zhì)的作品,《人世間》通過豐富的群像,串聯(lián)起了一部發(fā)人深省的圖鑒,它既能讓年輕觀眾從滄桑往事中看見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也能在時代的岔路口看見不同的抉擇、不同的心態(tài)、不同的付出會如何影響一個人的成長。很多時候,信念、勇氣和堅守,是比金子還要珍貴的東西。
在波瀾壯闊的洪流中,個體的一思一念,都是鮮活的大歷史。如何把平凡過成史詩?追看《人世間》的你,有自己的答案了嗎?
關(guān)鍵詞: 值得反復看的經(jīng)典 又多了一部人世間



















營業(yè)執(zhí)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