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知否原著:除了明蘭,顧廷燁將最后幾分深情都給了這個平凡的丫鬟
【原創不易,拒絕抄襲,轉載請注明出處】
《知否》原著里,曾借著盛家晚輩的口,這樣評價顧廷燁與明蘭的恩愛婚姻:自從顧侯娶了我家六祖姑母,別說是碰其他女人,即使是騎馬,他都不肯騎母的了。
在這樣的前提下,“秋娘”的存在就顯得格外有意思。
在原著里,她是與顧廷燁自幼一同長大的丫鬟,又是顧廷燁父親親自指定的通房丫鬟,更是顧廷燁與明蘭幾十年婚姻長河里,唯一留存下來的“姨娘”。
在電視劇版本里,秋娘的形象與“紅綃”的形象合二為一,并被幾個鏡頭匆匆帶過;
而在原著里,秋娘卻實實在在演繹了一段卑微的愛戀,讓人有幾分憐憫,有幾分慶幸:
但更多的感悟還是:“仰望著”的愛情真的太累了,與其眷戀那么一丁點的甜,不如多愛自己一點更舒服啊!#卑微的愛情#
01獨角戲一樣的愛,低到塵埃
秋娘對顧廷燁的愛,從一開始就帶著“不般配”的卑微感。
他是侯府的二少爺,小小年紀便器宇軒昂、滿身光彩,笑起來爽朗灑脫,行事雷厲風行;而她一不識字,二沒有花容月貌,唯有一手好針線出彩。
他的院里被繼母小秦氏塞滿了爭奇斗艷的漂亮女孩子,個個“都像蒼蠅餓狼似的盯著主子”;而她相貌平平,自知無望,只能盡力多找一些差事來做,好能有機會多看他一眼,就心滿意足。
秋娘以為自己只配這樣遠遠看著顧廷燁。
卻沒想到,幾年后,一屋子鶯鶯燕燕鬧出了事;老侯爺顧偃開盛怒之下、打發了大半,一轉頭看見默默干活兒的秋娘,覺得她老實穩重,就順手一指,拿她頂了顧廷燁屋里人空缺出來的坑。
秋娘暈暈乎乎就成了通房丫鬟,做夢一般與心上人走到了一起。
雖然人不夠漂亮,但她始終盡心盡力照顧他、服侍他,漸漸成了顧廷燁信任之人。
秋娘很容易滿足,無論后來顧廷燁是有了朱曼娘,還是娶了余嫣紅,納了鞏紅綃,她都不妒,不怨,不爭;
即使后來顧廷燁與繼母長兄等人鬧翻,離家出走,秋娘也堅定地表示要留在侯府,為他守一輩子;
然后,就被小秦氏安排住在侯府一間偏僻小院子里,守著二少爺留下的私生女兒蓉姐兒,寂寞冷清地熬著日子。
陷入愛情中的女子,往往都是這樣執著,無論外人怎么看她,無論是否有新的機會擺在她面前,她都固執地堅守著,用自己認為“值得”的方式、麻醉著自己的心。
也許,秋娘并非不知道另尋出路的好處;
只是,她一直愛得太卑微了;卑微到,覺得自己沒有主動放手的資格;卑微到,需要一直生活在心上人生活過的地方,才能得到幾分心安,才能不丟失人生的意義。
02有些事其實并沒有變,只不過以前沒看懂罷了
多年之后,命運忽然迎來了轉機。
二少爺顧廷燁衣錦歸來,分府另住,成了“二老爺”;秋娘也守得云開見月明,被二老爺與新夫人接走,帶著蓉姐兒一起住進了澄園。
久別重逢,秋娘激動得連規矩、禮數都忘記了,當著新夫人盛明蘭的面,就聲音顫抖著主動問顧廷燁:
您身子可安泰?這些年沒個人在身邊服侍著,您在外頭過得可好?
不料,顧廷燁不僅沒有回答,反而眼神冷淡。
秋娘以為這只是意外,只是多年不見的略有生疏;只要她一如既往地關心他、體貼他,他就依然能夠信任她,讓她像以前一樣在身邊伺候,做一些諸如打水、做針線、值夜之類的貼身活計。
然而,生活的無情之處就在于,有時候我們以為是時間改變了某個人、某些事,到后來才發現,那些人與事其實都沒有發生變化,只是從一開始就是我們理解錯了而已。
秋娘滿含柔情地給顧廷燁做了衣裳鞋襪,顛兒顛兒地跑來請顧廷燁試穿,顧廷燁卻說:回頭找幾件我的衣服對比一下不就行了?我哪有功夫一一試穿?
秋娘體貼入微地給顧廷燁縫制了夏衫褲袍、小香囊,滿懷希冀地來獻寶,顧廷燁卻反問:你可給蓉姐兒做了?可給夫人做了?為何早上請安的時候不直接拿給夫人,偏要當面拿給我?
顧廷燁甚至當著明蘭的面,直白地問秋娘:
你的心意我知道,我的心意你卻領會錯了。莫非你真把自己當成正經主子,忘記自己的身份了?
“身份”二字,成了最后一根稻草,徹底擊碎了秋娘的綺夢。
通房丫鬟,終究只是丫鬟;雖然有資格偶爾與主子發生肌膚之親,但說到底,也不過是“在爺們成親之間,放在屋里服侍”的工具人罷了;
莫說情愛,即便是名分,即便是前途命運,都尚在飄搖不定之間。
顧廷燁并非不念舊,只是他所念的是秋娘的患難之情;所以他愿意給她體面,給她富貴,愿意將女兒蓉姐兒托付給她、讓她將來也有個依靠;
唯獨,給不了她男女之愛。
他所有的情愛,都給了心愛的新夫人明蘭。
不管秋娘再怎樣心甘情愿地低到塵埃里,如今的她,都不可能再有機會與她心愛的二少爺發展出真正的男女情緣;
甚至,連貼身伺候他的起居,她都已經“不配”了。
03有些深情,無關風月
顧廷燁看似無情,其實從某種角度說,卻是對秋娘“有情”;
因為,在當時的故事背景下,高高在上的男性主子大可不必花費那么多的時間、那么多的唇舌,苦口婆心地給一個卑微的通房丫鬟講道理;
他們大可以縱著她,寵著她,不管她是否誤解了主子的心意,也不管她是否天真地做著不切實際的夢;
由著她作,由著她鬧,由著她破壞了規矩,攢成一個大錯誤,一下子徹底打發出去就完事兒了。
類似的事例,前有《紅樓夢》里的晴雯,后有《知否》盛長楓房里的可兒,盡管做少爺的并非有意,結局卻都是俏丫鬟經歷了從天堂到地獄的命運急轉彎、最終含恨殞命。
相比之下,顧廷燁愿意對秋娘掰開揉碎講道理,勸她趁早認清現實、好好惜福過日子,又何嘗不是一種難得的情義?
秋娘一開始也是痛苦的,也心存僥幸地試圖爭取過,但最終,她還是認命地接受這個現實。
有些情,有些愛,今生再也沒有機會說出口;
不過,她可以替他照顧好蓉姐兒,也許,這也算是對他另一種方式的愛吧。
漸漸地,秋娘習慣了將自己的體貼與周到轉移到容姐兒的身上,將自己的身份從“通房丫鬟”漸漸向“老媽子”靠攏。
到蓉姐兒十歲的時候,明蘭做主,正式給了秋娘“姨娘”的身份。
雖然是個有名無實的姨娘,但也算是給了秋娘一些安慰。
往后的歲月,秋娘便繼續陪著蓉姐兒長大,等著蓉姐兒出嫁、等著蓉姐兒給她生下外孫。日子,就這樣慢慢地過吧。
04結語與啟示
從朱曼娘到鞏紅綃,從余嫣紅到盛明蘭,再算上年少時的丫鬟紫雁、青鸞、黃鶯等等,顧廷燁身邊叫得出名字的女人里,秋娘確實算得上愛得最卑微的一個。
幸好,顧廷燁有擔當,念舊情,即使對她不再有男女之愛,卻也終究讓她有了相對圓滿的結局。
只是,卑微的愛,放在故事里倒也罷了,若是發生在現實生活里,即使一開始自認為很甜,終究也會變成苦澀:
因為,人都是有思維定勢的,一旦你在一段親密關系里卑微得太久了,對方就會習慣于你的卑微、不爭、逆來順受、柔順聽話;
而當你稍微想要為自己爭取一點什么,哪怕真的只是一點點應得的東西,也會被視為“貪心”、“忘了本分”;
結果,愛人失望,自己委屈,親密關系漸漸變味。
故事里的秋娘,是個習慣了“認命”的人,但是現實生活里,人活一世,又有幾人愿意隨隨便便就認命呢?
畢竟,無論是戀情也好,婚姻也好,都不是用來自找委屈的,更不是用來感動他人的;
卑微而執著的愛情故事,感動一下就好了;現實生活中,最好不要讓自己為了愛他人而卑微到塵土里。
若有緣無分,不如趁早一別兩寬,還能留下幾分美好回憶;
否則,不僅虛度年華、委屈自己,說不定還會反目成仇、盡毀前緣了!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