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的小說《尼羅河上的慘案》被搬上大銀幕,還改編過很多的版本。
比如1978年約翰·古勒米執導的電影,就曾經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金球獎等。
在票房上,也是非常成功的。
在韓國上映,蟬聯6日的冠軍,吸引了15萬人觀看,在美國,也拿下了首周的票房冠軍。
如今,又一部《尼羅河上的慘案》上映了,還邀請到了“神奇女俠“加朵。
上映10天之后,電影的票房定格到了5891萬,還不到6000萬。
不及同期電影的零頭。
01,
說到這一部電影,就需要提到另外一部電影了。
《東方快車謀殺案》是阿婆的開山推理作品。
作為一部大IP翻拍,電影在上映之初,就吸引了很多喜歡懸疑的觀眾們的注意力。
這部電影上映之后,在國內拿下了2.3億的票房。
在全球范圍內,也以5000萬美元的成本,斬獲了3.52億美元的票房。
對于一部相對比較文藝和小眾的懸疑片來說,票房還是不錯的。
而到了第二部,《尼羅河上的慘案》投資增加。
然而,截止到發稿日,全球票房才1億美元。
相比較前作,成本增加,票房卻斷崖式下跌。
《尼羅河上的慘案》算是今年的一樁翻拍“慘案“了。
造成這起“慘案“的最大原因,是對于原著的改編。
在原作中,人物眾多,關系復雜,很多人并不存在一定的交集。
但是經過阿婆的安排之后,一切都是井井有條的。
人物的動機,案件的發展,都是清清楚楚的。
每個人性情迥異,合情合理。
78版的電影,還原了原作,也引發了很多觀眾的支持,在豆瓣上的評分也在8分以上。
但是到了今年的《尼羅河上的慘案》,人物發生了變化。
在故事的剛開端,還用了幾分鐘的篇幅,介紹了主人公波洛的情感史。
同時,為了保障觀影的流暢性,電影刪減和改動了很多人物的關系。
給原來互不相識的人物,都安排了一段交集。
故事的推理性和趣味性大大削弱。
故事到了后半段,揭露真相的時候,略顯倉促。
男主角探案的過程比較復雜,但是臺詞倉促,僅僅用了幾分鐘的時間來解謎。
前半段冗長,后半段稍趕,節奏的不平衡,也讓很多觀眾吐槽了一番。
02,
對于人物形象的顛覆,也是一個短板。
在原著中,男主角波洛是一位睿智的大偵探,他心思縝密,嗅覺敏銳。
尊重女性,很有紳士風度。
受到了林內特的委托,勸告杰基不要繼續糾纏二人,最終卻釀成了命案。
原著中這樣描述他:
“肚子是討人喜歡的圓形,他的頭型像顆蛋,而他的胡須華麗夸耀地往上彎翹?!?/p>
很生動詼諧。
到了電影中,給他加入了一段歷史,一場戰爭讓他面容受損,也失去了自己的愛人。
但是和后來的推理故事,銜接較為牽強。
再說說女主角,高貴的琳奈特。
在原著中,她是一位很跋扈,不顧道德奪去他人幸福的女人。
他自私殘忍,心狠囂張。
男主角形容她是“就像《圣經》里的那個富人,把窮人僅有的一頭羔羊搶走了”。
也正是因為她的自私和殘忍,自食惡果。
人物的動機和因果循環,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78版的電影中,女主角也是一個很跋扈強勢的人物,對于傭人呼來喝去,很有內味兒。
但是到了這一版電影中,也許是加朵的光環,淡化了她的自私和殘忍。
她美麗多金,是標準的白富美,包括后面被害,都讓人恨不起來。
人物的動機變弱了。
“神奇女俠“加朵很美,剛出場就高貴優雅,和油畫一般,吸引了很多觀眾的注意力。
加朵,就是電影中的富家女琳奈特。
埃及的風光也是很宜人的。
有的網友甚至覺得是埃及旅游的宣傳片。
景色很美,人很美,但是故事并不美。
這樣的票房,也并不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