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月傳》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吧,這套劇是2015年大陸古裝片重頭戲呢,皆因導演和女主角正是經典清宮劇《甄嬛傳》的張曉龍和孫儷,班底在幾年前獲得如此高評價,大家都對《羋月傳》充滿期待呢!
不過,據說《羋月傳》的口碑不及預期呢……可能就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啦。
小編個人覺得,雖然《羋月傳》結構很像《甄環傳》,但整體而言,屬性和數據搜集是做得非常出色的,特別是秦王(方中信啊!)和羋姝(就是《瑯琊榜》中的霓凰,劉濤飾)大婚那場戲,步驟細節都做得非常仔細,顛覆了我們對中國傳統婚禮的想象啊!演員方面,孫儷保持水準,而我更欣賞劉濤的演技!
講述《羋月傳》,大體就是講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稱為“太后”的女人羋八子(注:八子只是嬪妃階級,就好像嬪、妃、貴妃等)的傳奇一生。
羋月是戰國時期楚國公主,但出身低微,而之后因為以為青梅竹馬的情人黃歇死了,轉折下成為姐姐羋姝的陪嫁媵妾,嫁往秦國,開始傳奇一生,亦穿插了和黃歇、秦惠文王和義渠王的感情戲(又是三個男人的結構!)。
之后的故事,大家慢慢煲啦~
小編對羋姝出嫁的一幕很有印象,尤其是他們一行人在楚秦邊界向“少司命”祭舞的情景,讓我很是好奇……“少司命”是干嘛的?
好啦,假如你熟讀先秦文學,或許你會知道屈原(系,就系端午節那個)的文學作品《九歌》,是祭祀神靈的樂曲,其中一篇名為〈少司命〉,另有〈大司命〉、〈湘君〉等。屈原是楚國人(在《羋月傳》中也是分量不輕的配角呢),故可以更加肯定“少司命”是楚國神明。
“大司命”和“少司命”是二元神明,但實際上兩者是什么關系到今日都沒有定論。不過,史家普遍相信“大司命”總管人類的生死,而“少司命”是專門掌管兒童命運、以及戀愛婚配。
故此,或者我們可以理解為“少司命”與女子關系比較大,所以羋月羋姝出嫁前都是拜祭“少司命”,而羋月在劇中亦常常彈出一句“少司命庇佑!”呢!
我們常常都以為,古裝劇的女子都比較喜歡拜佛拜觀音,但這些來自西域的神明要到漢代以后才逐漸在中原地區普遍。在先秦年代,各國原來都有一些自己的本土神明,只是他們已經消失了。或許,這是大一統的后果吧!
無論如何,我們也可以由《羋月傳》看到先秦時期宗教的多元性及地方性,你們說是不是呢?正如不久前出土的三星堆遺址文物,在這些文物中,我們能看到古蜀文明不一樣的地方,而這些隨著古蜀國的滅亡而消散在歷史中,連一絲記載也沒有流傳下來。
然而通過對出土文物的挖掘和分析,現代的我們仍舊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比如在三星堆文物中,我們發現有很多面具,那么面具在古蜀國祭祀中發揮多大的作用?三星堆文化距今約3700—3200年,在那么古老的年代,就有了如此璀璨的文化,我們怎能不為中華文明感到驕傲呢?
圖片來源:《羋月傳》
作者簡介 | 無風,95后女孩,想和你一起活得任性又自在。ID:wfqnw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