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那一年的《旺角卡門》遇上了風華正茂的張國榮+梅艷芳的王炸組合,在導演關錦鵬手里演繹了一段痛心、刻骨的愛情故事,驚艷四座,讓初出茅廬的王家衛略顯青澀。
伴隨著劉德華凌厲的眼神,開始全片最經典的一場打戲,王家衛在消除人聲的慢動作中表達了場面的混亂,以靜寫動,帶給觀眾更強烈的打斗觀感。
一心想要逞強揚名的烏蠅在遭受了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后,終于決定鋌而走險,獨自接下了殺手令。用他的話說就是:“我烏蠅寧愿做一日的英雄,也不愿意做一輩子的烏蠅。”
于是迎來了本片的又一個經典片段,同樣地采用動靜結合的方式,在消除人聲中伴隨著嘈雜的皮鞋聲讓氛圍顯得更加緊迫,劉偉強不斷晃動的運動鏡頭中不斷切出張學友緊張又專注的表情,更加營造出一種劍拔弩張的氣氛。
阿華緩慢倒下,身體還在顫抖,而這部電影的兩位男主悲劇的命運也由此結束。
王家衛不僅在拍攝上大膽采用了MTV式手法,連故事也都不走尋常路,兩個混跡江湖的混混終究是無法在充滿惡的江湖中立身。而阿華對烏蠅讓人難以理解的奮不顧身,更像是一種對宋子豪與小馬哥情義的另類呈現,這是王家衛眼中冷酷且卑微的“英雄”。
愛情實際上也是《旺角卡門》的主線,但卻被王家衛以“暗藏”的形式所表達。
“如果不是心里一直想著你,我不會來找你”,一個黑道的打手,他不敢奢求愛情,因為說不定哪天就暴尸街頭,但他又無法拒絕內心對表妹阿娥的思念,或許是前女友歸于平常生活的消息刺激了他對阿娥的情愫,阿華最終真心地決定要與阿娥歸入平靜的生活中。
只是,身入江湖數十年,要談退出又何其容易,他放不下好兄弟烏蠅,就注定不能與阿娥走到最后。
離別心愛的人,戴上隱藏自己真情的墨鏡,在轉身后淚眼朦朧,阿華渴望的生活還是要為現實的生活所犧牲,并且毫無回旋之地。
《旺角卡門》作為王家衛的處女作,將自己獨特的風格試水成功,此后的王家衛電影便奠定了自己的后現代主義風格。
當時的張學友實際上也面臨著事業危機,通過對烏蠅一角出色的塑造,成功拿下金像獎最佳男配后,給他的音樂事業也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而一直被詬病演技的劉德華,如今看來,他在《旺角卡門》中的表演實際上并不遜色,27歲的劉德華英氣逼人,塑造的阿華這一角色散發著一種漂泊和孤獨之感,凌厲的眼神無疑又為角色冷酷增添了幾分悲劇的色彩,角色完成度幾乎不遜色于張學友對烏蠅的塑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