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虎年春節檔最大的贏家,不是《奇跡·笨小孩》也不是《水門橋》,而是魏翔。
從開心麻花默默無聞的小配角到如今擔起一部電影,魏翔不僅一圓多年的主角夢,更是一舉拿下超20億票房成績。
當前25.41億票房的《這個殺手不太冷靜》超過《西虹市首富》(25.48億),一舉成為開心麻花影業最高票房電影,也只是時間問題。
那么,魏翔真的就能成為開心麻花的新一哥嗎?
顯然不太可能。
一、戲里戲外皆戲癡
這部電影就像是魏翔的自傳一樣,完全就是在演自己。多年混跡在不起眼的配角圈里,一朝偶然成為男主角,這既是“魏成功”的故事也是魏翔自己的故事。
也就是說在觀看《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的過程中,不管是魏翔還是“魏成功”,觀眾很難分清兩者之間的區別,甚至“魏成功”這個角色很難被塑造出一個獨立的人格和性格。
一部電影的主角無法形成獨立的人格,也就意味著主角無法帶領觀眾進入故事中,缺少了沉浸式的體驗,這無疑對觀影體驗是致命的打擊。
你在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有沒有覺得自己像上帝一樣看著他們表演,卻很難與之形成共情,這就是“出戲”。
其次,《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的戲路明顯在照搬《喜劇之王》,魏翔在電影里飾演的“魏成功”是一個戲癡,在戲外也是一個戲癡,這跟星爺的《喜劇之王》基本沒啥區別。
對于《喜劇之王》的模仿痕跡也實在明顯,開頭魏翔在戲中戲里給自己的角色強行加戲不說,還給角色加個小傳,這幾乎是照搬了星爺飾演的“尹天仇”。
反過來,沈騰最開始讓觀眾牢記的不是沈騰,而是春晚小品上的“郝健”。角色個性鮮明,讓全國觀眾一下子就記住了他。
到了戲外,沈騰個人與角色之間又形成了明顯的差異,相互獨立讓沈騰有自己的形象,也讓他所演繹的每一個角色有他沈騰的特色又不會之間代入到沈騰身上。
二、強行搞笑實尷尬
沈騰在抖包袱和笑果制造上,可謂是功力深厚。不管是臺詞功力還是肢體表演上,那種自然流暢的感覺,能夠瞬間勾起觀眾的笑聲。
曾經演過的電影里許多片段,像“造孽啊!”“你過來啊!”“毀滅吧!趕緊的!累了”等等,如今成了廣為流傳的表情包。
抖包袱不強行、搞笑不刻意,是沈騰成為喜劇一哥的關鍵。
反觀魏翔,在《這個殺手不太冷靜》里的表演就一個字“尬”,大寫加粗的“尬”。用力過猛的表演讓整部片子顯得如此浮夸,他所扮演的角色在臺詞上的幽默更是缺乏可陳。
馬麗與他搭戲也是各種不搭,浮夸的表演節奏與馬麗的自然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為了給魏翔讓舞臺,馬麗又沒有發揮作用,既不能與魏翔產生角色情感上的化學反應,在搞笑上又擔不起重擔,妥妥的工具人。
說實話,魏翔想成為一流笑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票房號召力不足
沈騰個人的號召力,能夠讓一部電影票房加成,也能過讓一部電影慘遭滑鐵盧。
比如《你好,李煥英》就是典型的票房加成,一開始單靠初為導演的賈玲和久不出名的張小斐,有多少人真的會去看這部電影呢?
但是憑借沈騰的號召力,把他用在海報上做主體宣傳,讓許多人愿意買票進場看這部電影,才促成了《你好,李煥英》前期的優勢,也為后面創下54.14億票房奠定了基礎。
開心麻花自己的電影就更不用說了,但凡能有機會就讓沈騰過來客串一把,為的就是吸引觀眾。像《羞羞的鐵拳》、《溫暖的抱抱》等等,都是沈騰客串的橋段在宣傳時期打前哨。
當然也有慘遭滑鐵盧的,比如《李茶的姑媽》客串一把反倒暴露出了男主角的差距,今年的《四海》也因“含騰量”太低而被質疑“詐騙”。
魏翔就相當尷尬了,在開心麻花中所有主力男演員都演了一圈后才到他身上,還不是閆非和彭大魔來執導這部片子。
就像他在開心麻花里的位置一樣太過尷尬,以至于很多人都不認識他。可偏偏開心麻花里除了沈騰,其他人又怎么也扶不起來。艾倫演啥都像個傻大個,常遠的演技平平無奇,黃才倫轉型演員失敗只能又回去做導演,結果就了魏翔身上。
但在此之前,誰記住了他魏翔?沒幾個。
甚至在宣傳時期,都很少人提及魏翔的名字,更多是用馬麗來做宣傳。為什么?因為他魏翔實在太龍套了,哪怕他參演了大部分開心麻花的電影也鮮有出彩的鏡頭。
說他遵守本分、克制,是一個好演員的素養,可這種不出圈也讓他永遠只能在配角中混跡。在《這個殺手不太冷靜》之前沒幾個人認識他,在這過后又有幾個人能真正記住他魏翔呢?
魏翔的勤懇敬業讓人心疼,也仿佛看到默默努力、渴望成功成名的自己。但從魏翔的身上也能看到人生的無奈,該是配角他永遠就是配角。
也莫要羨慕風光無限、受人追捧的主角,沒有好配角如何襯托出主角的優秀?做一個勤勤懇懇的配角,人生也可以很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