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導演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曾經評價
大衛·里恩
導演的電影
《阿拉伯的勞倫斯》
:所有1960年代的電影都比不上它,我不敢拿我的片子跟它比,盡管我的片子跟它性質一樣,但我還是覺得它無與倫比。我很奇怪,為什么那時的導演——我指1960年代——會有那么高的造詣。我也是搞電影出身的,但我很慚愧,該片中那些動人的場景和聲響,是幾十年都不能比的。
《阿拉伯的勞倫斯》
與史蒂文·斯皮爾伯格觀點相似的還有導演
斯坦利·庫布里克
,他曾經這樣評價大衛·里恩:“
有些電影導演你必須去關注,我會把費德里科·費里尼、英格瑪·伯格曼、大衛·里恩放在最高的級別,弗朗索瓦·特呂弗放在下一個級別里。
”
大衛·里恩
大衛·里恩是一位具有深遠國際影響力的英國導演,他執導的電影
《桂河大橋》、《阿拉伯的勞倫斯》、《日瓦戈醫生》
等無不以
恢弘的史詩氣質,細膩的人文表達,強烈的自我風格
而留名影史,他鏡頭下那些遼闊、深沉、雄渾而略帶悲愴色彩的宏大敘述,尤其是對于戰爭和人性的深入挖掘,將現實與夢想、光榮與渺小、制度與自由之間的矛盾和羈絆表露無遺,他也極為擅長描摹異域風情,比如在《阿拉伯的勞倫斯》中描繪阿拉伯世界,在《日瓦戈醫生》中描繪蘇聯西伯利亞風貌,在《印度之行》中描繪印度當地特色景象,無不充滿了“大衛·里恩”式的電影美學,高級而有質感,令人過目難忘。
勞倫斯確有其人
《阿拉伯的勞倫斯》改編于英國軍人作家
托馬斯·愛德華·勞倫斯
的回憶錄
《智慧七柱》
,講述了上世紀最具傳奇性的英雄人物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有名的英國陸軍軍官勞倫斯帶領阿拉伯游擊隊炸毀鐵路,成功使阿拉伯各族維系在一起的故事。勞倫斯在現實中確有其人,而且他的死亡被越來越多的歷史研究者認為是死于英國情報部門有意制造的車禍。電影劇本由邁克爾·威爾遜和羅伯特·鮑特共同創作,采用“
整體真實,細節虛構
”的手法,以《智慧七柱》為藍本,還原了原著中氣勢磅礴的阿拉伯戰爭史。影片中,那段2分17秒的
亞喀巴戰役
至今被很多電影專家認為依然是無人可以超越的經典華章。
彼得·奧圖飾演勞倫斯
大衛·里恩最初屬意由英國演員阿爾伯特·芬尼飾演勞倫斯,
阿蘭·德龍
也曾是扮演勞倫斯的人選,但因其棕色隱形眼鏡而無緣出演,阿蘭·德龍之后,法國演員莫里斯·榮內特成為接替人選,但因為其有法語口音且不適合穿阿拉伯服裝而未能成功,1960年,
馬龍·白蘭度
也曾成為勞倫斯演員人選,但后來因為片約沖突而放棄,之后,安東尼·博金斯成為候選演員,最終,制片人薩姆·斯皮格爾在凱瑟琳·赫本的勸說下,啟用
彼得·奧圖
出演男主角勞倫斯。
大衛·里恩如果不當導演而成為作家,極有可能成為
列夫·托爾斯泰
那樣的大文豪,他的電影中,充滿了文藝性與交融著社會、歷史、人文、地理、軍事、風俗等百科全書式的“名著感”,某種意義上講,大衛·里恩是一位
有著濃烈家國主義的“主旋律”導演
,他喜歡
蒼勁豪邁的表述,意境沉郁的鏡頭,
因為胸懷萬象,他的電影片長都比較長,而且涉及多種語言,是真正的大敘述、大寫意、大表述,比如《阿拉伯的勞倫斯》時長就達到了驚人的216分鐘,長達3個半小時,語言方面除了英語,還涉及阿拉伯語和土耳其語。
《阿拉伯的勞倫斯》歷經兩次修復
《阿拉伯的勞倫斯》經歷過兩次修復。第一次是1989年,由大衛·里恩親自指導,在此次修復中,影片的膠片得以恢復和修整,但很多對白丟失,因而彼得·奧圖等當時健在的主要演員再次進入錄音棚為這部20多年前的影片重新錄制了對白,而那些已經過世的演員片方則找來聲音類似的演員進行了配音。第二次修復是2010年,當時索尼公司采用最新的數字修復技術,對原始65毫米素材進行了全新掃描和修復,全部修復耗時26個月才最終完成,修復質量全面超越之前版本,2013年4月,第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展映了索尼修復版《阿拉伯的勞倫斯》。
《阿拉伯的勞倫斯》氣勢磅礴
索尼修復4K版《阿拉伯的勞倫斯》讓觀眾重新在大銀幕上看到了這部超寬銀幕史詩巨制,
《阿拉伯的勞倫斯》天生就是一部為大銀幕而生的電影
,在大銀幕上的觀看效果是電視、VCD、DVD甚至藍光影碟都無法比擬的,
黃沙大漠、殷紅落日、戰爭對決,一切都恍如油畫般濃墨重彩,美輪美奐,
大衛·里恩用一幕又一幕偉大而絢爛的映像鑄就了影史上又一部不朽的傳奇杰作。
《阿拉伯的勞倫斯》是不朽的經典
《阿拉伯的勞倫斯》豆瓣評分
8.7分
,好于94%的傳記片和劇情片,在相關的影評中,充滿了
“完美”、“五星級經典”、“文藝”、“超級棒的攝影和音樂”、“無限的大漠與無盡的孤獨”、“英雄的史詩”、“夢境與幻滅”、“浪漫主義的悲歌”、“沙漠寬容而潔凈”、“人性的深度與幽暗”、“毋庸置疑的蕩氣回腸之作”
等溢美之詞,或許,正如影片當中出現的海市蜃樓(這一幕攝影師使用的是寬銀幕482毫米鏡頭,這種鏡頭后來被稱為“大衛·里恩鏡頭”),《阿拉伯的勞倫斯》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部恢弘而難以再現的海市蜃樓般的夢幻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