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觀影歸來,三個角度的故事描述,最后收攏為一條主線,配合緊湊且完全性鋪陳敘事更震撼人心,其中情感最為濃烈的《高炮班》讓人印象最為深刻,也是我最喜歡的段落,尤其是男主角張譯的表演,無論是作為炮兵迎著敵人炮火時的無所畏懼,還是作為戰友對兄弟犧牲后動情之處,配合極富感染力的故事和情緒,讓人為之震撼。
可見有實力的演員終究會發光。
《金剛川》中,張譯飾演的角色叫做張飛,在電影的首映現場,張譯透露這個角色的名字之前叫做“劉四”,是真實的歷史原型,但為了劇情需要和電影的強調情緒感染力,角色的名字改成了張飛,借用三國里膾炙人口的名將的典故,來突出該角色的特征:為兄弟舍身赴死的重情重義,以及當陽橋頭一聲吼嚇退曹軍百萬的獨當一面。
這個角色不善言辭,但十分重情重義,他與吳京飾演的關磊之間的兄弟情讓人動容,面對昔日的上司,如今在命令之下卻要成為對方的領導,免不了要被對方一通挖苦,在前半段與關磊的“交鋒”中,張譯這個角色感覺有些唯唯諾諾,性格略顯軟弱,氣勢完全被對方壓住,連主戰炮臺都沒爭過對方,被攆到了備選的隱藏炮臺。
但正是對前半段兩人對比的描寫,才讓這個角色后面有著強烈的反差,當戰友犧牲之后,他迎著炮火用歇斯底里的聲音高喊的鏡頭,讓觀眾可以隔著大銀幕感受到該角色撲面而來的怒火,而他埋葬戰友時,張開嘴卻是嘶啞的,發不出聲音,他拿出了與戰友交流時用的口哨,輕輕的吹響,寄托了對故去友人的哀思。
在今年平遙影展,作為費穆榮譽評委的張譯,談起演員的標準:
“表演是一門學科,現在可能有人不太理解表演這個學科,背后的含義到底是什么,認為只要自身的外在的條件還不錯,就可以做演員。”
可見,“自稱條件不太好”的實力派演員張譯,對表演的感受和體會,不正是《金剛川》里的張飛嗎,用一己之力面對表演的大山,用演技征服一個又一個的高峰,讓人看到了他身上的韌性,真的應了那句話,是金子終究會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