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馬特·里夫斯執導,《暮光之城》男主角羅伯特·帕丁森飾演蝙蝠俠的電影《新蝙蝠俠》,將于3月18日登陸內地影院。作為又一版講述“蝙蝠俠”這個大IP的超級英雄電影,《新蝙蝠俠》還未上映就獲得了不少影迷的關注。
而在《新蝙蝠俠》到來的前夕,個人又重溫了了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不得不說,作為每一部網上評分都超過8分、第二部的評分甚至還達到9.2分的電影,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不愧是“蝙蝠俠”的經典之作。
只是在刷完諾蘭版《蝙蝠俠》三部曲之后,對于每一部電影的結局,其實是有點“不滿”的。因為作為超級英雄電影,蝙蝠俠在每一部電影的結局,似乎都不太圓滿、都帶著一絲遺憾。
01 《蝙蝠俠:俠影之謎》:感情線不圓滿,和瑞秋相愛卻不能在一起
對于2005年上映的《蝙蝠俠:俠影之謎》,對于它的“事業線”部分,其實是沒有任何質疑的。因為在這部電影里,蝙蝠俠的“事業線”是比較圓滿的,他挫敗了忍者大師的陰謀,拯救了哥譚,完成了作為超級英雄“維護世界和平”的使命。
覺得較為遺憾的部分,其實是在于它的“感情線”。在電影中,蝙蝠俠和瑞秋是青梅竹馬的一對,兩人都對彼此有情。但是在大結局的時候,這兩個有情人卻沒有走到一起,而是為了所謂的“維護世界和平”,就此分開了,并沒有迎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一刻。
02 《蝙蝠俠:黑暗騎士》:事業線不圓滿,蝙蝠俠成了“背鍋俠”,讓人憋屈
而在2008年上映的《蝙蝠俠:黑暗騎士》,相對于第一部遺憾的點在“感情線”上,這一部最令人遺憾的點其實是在“事業線”上。雖然在這一部電影中,蝙蝠俠的“事業線”看似圓滿,成功阻止了小丑的作惡、以及檢查官哈維·登特的黑化。
但是最終,為了維護哥譚的和平,為了能夠在哥譚樹立一個正義的形象,蝙蝠俠一個人扛下了所有,背負起了哈維·登特所犯下的罪惡,成為了“背鍋黨”、成為了被眾人唾棄的對象。這樣一種為了“大義”而自我犧牲的行為,讓觀眾在看完電影之后,心情十分的沉重,想為他叫屈。
03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如果沒有反轉,估計會氣哭觀眾
2012年上映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說實話,如果沒有最后一刻的“反轉”,應該會氣哭很多影迷。因為在這部電影中,為了不讓核彈在哥譚爆炸,蝙蝠俠毅然決然的帶著核彈飛到了海上,有一種“英勇就義”的凄美感。
而即便這部電影的結局有了“反轉”,但是縱觀這一整部電影,會發現其實作為主角的蝙蝠俠,過得蠻憋屈的。首先是整部影片幾乎被貝恩這個反派“吊打”,其次還被本片的幕后大BOSS米蘭達騙了感情。這樣一種事業、感情雙失利的狀態,讓人很懷疑蝙蝠俠究竟還是不是超級英雄了。
總的來說,看完諾蘭版的《蝙蝠俠》三部曲之后,對于這三版的結局,其實是有點遺憾的。但是也不得不承認,正是因為諾蘭設定的這種結局很慘、這種“不圓滿”、這種“缺憾”,才讓蝙蝠俠這個角色更加的富有有魅力、而不是落入到千篇一律的超級英雄電影套路中去。
而這,也許是諾蘭《蝙蝠俠》三部曲能夠成功、這個系列電影能夠成為經典之作的原因之一吧。
(圖片素材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