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金庸迷來說,看《天龍八部》的過癮,不亞于吃一次又一次大餐。
世人常說:英雄配美人。
天龍中的英雄和美女,個個都不同凡響。
作為天龍中最大的英雄喬峰,他深愛的,卻不是什么絕色女子,而是看起來默默無聞的阿朱。
有人說這是蘿卜白菜,各有所愛,但是,喬大俠既然愛她,這阿朱肯定不一般。
有人甚至說,阿朱才是金庸筆下最好的女人,是所有男人夢寐以求的好妻子。他不僅愛喬峰,同時她更懂喬峰,所以,喬大俠才一心一意要與他相守一生。
但是,與同為生死兄弟的段譽和虛竹最后都抱得美人歸的大團圓相比,喬峰和阿朱的愛情悲劇,讓萬千喬峰的粉絲悲嘆不已,恨不得鉆進書中把劇情改一改。
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他們的愛情悲劇呢?柴叔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吧:
個人情感對民族矛盾的讓步
不管喬峰也好,蕭峰也好,喬大俠從各方面來說,絕對是天龍中頂天立地的英雄。他的武功,那自是沒說的,無論是降龍十八掌或者太祖長拳等,打出來都出神入化,頗具殺傷力。
跟喬大俠過過招的慕容復、丁春秋、莊聚賢、鳩摩智等,不管剛開始服不服,最后都佩服得五體投地。
喬大俠不僅武功蓋世,更兼俠肝義膽。為江湖正義,他一次次出手而不計個人安危;為報少林栽培之恩,他在自己危難時仍對少林高僧手下留情……
僅憑這些,喬大俠已經是舉世無雙的英雄。但如果僅僅是這些,他或許還只能是江湖英雄,還不能稱大俠。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正因為他以天下安危為己任,有著比江湖道義更重的家國矛盾需要他去化解,所以他后來被稱為大俠,不過這也是真正造成喬峰和阿朱悲劇的原因。
若善良的阿朱妹妹不離開,他倆果真在喬峰大仇得報后塞上牧馬放羊,從此不問世事,那么遼宋再起兵戈,喬大俠或許會置身事外,而當不得一個“大”字。
所以,金庸先生讓阿朱妹妹死在喬大哥掌下,看似不合邏輯,實則迫不得已。
喬峰契丹人的身份,加上他與遼主的相識,也注定他與阿朱的愛情悲劇。宋遼兩國多少年的恩怨,絕不是輕易能化解的。
縱然喬峰沒有遼宋之分,并為兩國和平不懈努力,然而面對遼主蕩平中原的雄心,中原武林對遼刻骨銘心的仇視,最后他也只能犧牲自己來暫時平息。
而阿骨打的出場,從歷史的角度說,其實也預示著北宋最后的覆滅。
在民族矛盾面前,個人的情感和命運,只能為其作出讓步和犧牲。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既是對英雄的褒揚,也是英雄的無奈。
金庸筆下的喬大俠,可以說是天下英雄的集合體,他的能力之高,責任之重,注定了他要承擔民族矛盾沖突化解的重任,也注定他人生的悲苦。
那么他與阿朱的美好姻緣,只能對他承擔的責任做出犧牲。雖悲哉痛哉,卻也偉哉壯哉!
人心險惡對世間美好的摧殘
阿朱是中國傳統女性的代表,各種傳統美德在阿朱身上都有體現,溫柔賢淑,善解人意。
阿朱在杏子林與喬峰相遇后,就對大英雄一見傾心。
這個素未謀面,又名不見江湖的弱女子,為了喬峰敢于與眾名家出言抗辯,讓喬峰感動不已。
善良正直的阿朱,讓那些以正人君子自居的偽君子們,相形見絀。
后來阿朱假扮少林僧人虛清盜取少林寺內功奧義《易筋經》,中了掌門玄慈方丈“大金剛掌”而深受重傷后,喬峰出于仗義和愧疚,開始照顧受傷的阿朱。
在此期間,阿朱聽喬大哥講述了他的往事,她的耐心傾聽、對喬峰的安慰和鼓勵讓喬峰溫暖不已。善解人意又溫柔體貼的阿朱,讓喬峰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踏實與慰藉。
阿朱在雁門關外苦等喬峰五天五夜后終于等到喬峰,她的執著,感動了喬峰,更讓喬峰下定決心與阿朱共度一生。從他們的對話中,我們就能感受到喬峰的心理變化:
“蕭峰哈哈大笑,說道:“是了!從今而后,蕭某不再是孤孤單單,給人輕蔑鄙視的胡虜賤,這世上至少有一個人……有一個人……”
阿朱接口道:“有一個人敬重你、欽佩你、感激你、愿意永永遠遠、生生世世陪在你身邊,和你一同抵受患難屈辱、艱難困苦。”
然而,美好的阿朱,終究抵不過江湖人心險惡。馬夫人設計讓她把帶頭大哥的假消息傳給喬峰,而她在最后才得知,段正淳竟是自己的親生父親。
此后,這個弱女子,竟然做出了犧牲自己成全愛人、保全父親的壯舉。而她“赴死”前為喬大哥縫補衣服的情景,不知感動了多少人。或許,這件衣服就是她留給喬大哥最好的紀念。
阿朱和喬峰的愛情,沒有多少風花雪月的浪漫,更多的是在平淡中的幸福。若阿朱和喬峰最后果真能喜結良緣,那么他們的婚姻,將會是更多幸福的開始。
阿朱不傻,她完全可以提前告訴喬峰這一切,但她不僅善良賢惠,而且勇敢剛烈。她太愛喬大哥,知道報仇對喬大哥的重要性,所以才為此。
正所謂:“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國,千秋萬載,就只一個阿朱。豈是一千個、一萬個漢人美女所能代替得了的”。所以阿朱離去后,喬峰發誓不愛任何女子。
而且喬峰不管走到哪里,都帶著愛妻的靈牌和她親手縫補的衣服。
對于這件衣服,他舍不得穿,舍不得洗,甚至不允許別人碰。每次睹物懷人,曾經的恩愛和悲苦一幕幕浮上心頭,英雄不落淚,淚都流進里心里。
從古至今在江湖險惡和世事無常面前,美好總會顯得那么脆弱,這樣的悲劇,總是無數次上演。
我們在歌頌美好時,更一次次看到,改變一個人人生,甚至歷史的,有時就是那些看起來渺小,容易被忽視的卑劣。而戰勝它,或改變它,則是世間永恒的努力。
“好看的皮囊千千萬萬,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曾經有個好女子,她叫阿朱。
江湖恩怨對英雄人生的左右
人生是需要奮斗的,奮斗的人生是美麗的。縱觀喬大俠一生,可謂奮斗不息。
但他一次次看到曙光,卻一次次掉入命運的陷阱。而改變他命運的,有許多時候是解不開、理不清的江湖恩怨。
試想:
如果沒有帶頭大哥等人在慕容博的欺騙下制造雁門關慘案,或者帶頭大哥能主動站出來澄清這一切。
沒有蕭遠山一心復仇的執迷、慕容博光復大燕之賊心不死。
沒有江湖“父母之仇、不共戴天”的道義傳統,喬峰就不會執意為父母報仇,則不會有他和阿朱的悲劇和后面一連串的悲劇。
也正因為江湖“父母之仇,不共戴天”的狹義思想,讓喬峰在得知自己身世后,復仇蒙蔽了他的雙眼,才一次次被江湖利用。
親生父親蕭遠山利用他復仇來消滅中原仇敵,而馬夫人利用他復仇,報復了他對自己的冷漠和段正淳的“薄情”,最終讓阿朱死在他的掌下。
其實,人世間的許多痛苦,都是英雄走不出“冤冤相報”的結,走不出“貪嗔癡”的誘惑,才讓痛苦一再延續。
不只是喬峰,蕭遠山、慕容博、鳩摩智等許多人,都曾今為此而迷失。
所以在掃地僧在少林寺用佛法化解了蕭遠山和慕容博的恩怨后,反而使二人從此卸去包袱,在青燈古佛的陪伴下,獲得解脫和重生。
江湖中的許多恩怨,也從此化解,不再代代相傳。
而仍然執迷不悟的慕容復,只能最后在孩童中繼續做他荒唐的“皇帝夢”。
同樣,掃地神僧能用佛法化解江湖恩怨,但卻不能平息遼主一心牧馬中原的沖動,所以才有了喬峰后來的悲劇。
在金庸的小說中,我們能清晰地看到“儒釋道”三家思想對作者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共同影響。
這不是說我們可以完全放棄仇恨,放棄仇恨只能縱容罪惡,而是在人生中,我們要懂得取舍,擔得起,放得下,用更大的慈悲,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當然,喬峰和阿朱的悲劇,其中還有很多原因。
民族矛盾,江湖恩怨,人性復雜,人生無常等,共同造就了喬峰和阿朱的愛情悲劇。
一部《天龍八部》,蘊含老人多少金庸先生對國家和民族,歷史和文化,人生意義的思考?
當我們在拜讀經典時,英雄的故事不僅感動著我們,更引發了我們對社會,對人生更多的思索,我們的靈魂,或許會更干凈。
人世間縱然有這么多的不幸,但我們仍會奮斗不息,追求那可能或不可能的美好。
這或許也是悲劇的價值——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撕毀了給人看。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