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步入三月,春節檔的熱度已逐漸散去。最近,春節檔的幾部爆款電影相繼宣布降價,電影《狙擊手》發行方宣布自7日起下調最低結算價格至一線城市35元,其他城市30元(各降5元),《長津湖之水門橋》的發行公司也宣布自8日起將該電影票價統一降至20元,至此“史上最貴春節檔”也告一段落。
票價上漲并未帶動票房表現
回顧今年的春節檔,“史上最貴”的確名副其實。根據貓眼票房分析數據,2022年大年初一的全國平均票價是58.7元,比2021年40.3元的全年平均票價增長了45.6%。票價更高,但2022春節檔票房表現卻并未再創新高。
在線購票平臺貓眼發布的《2022春節檔數據洞察》數據顯示,2022年春節檔(1月31日-2月6日)全國城市影院電影票房位列影史第二,報收60.35億元,和2021年78.42億元的票房相比,下滑23%;累計觀影人次超過1.14億,比2021年的1.6億減少約4630萬,下跌將近29%。
高票價折射出電影產業無奈
前所未有的高票價或許是觀影人數和票房成績相對于去年“雙降”的主要成因,但這其實折射出電影市場的艱難抉擇和無奈。電影產業指望春節等節日檔已不是一天兩天,節日檔提振了影院全年的票房收入。數據顯示,2021年節日檔票房貢獻率接近七成。尤其像春節檔這種結伴觀影的黃金時期,即便影片質量不屬于上乘,但有著不錯的卡司陣容和一定的噱頭,票房收入也尚可。比如豆瓣評分僅5.5分的《四海》憑借韓寒執導以及一眾名氣演員的招牌,截止發稿也已斬獲5.4億的票房。疫情自發生以來,極大地沖擊了電影院線,因此行業希望通過春節檔在一年中的巔峰熱度彌補虧空。但漲價作為一把雙刃劍,在提高電影票單價的同時,也阻擋了部分觀眾的觀影熱情,給了其他娛樂產業成長契機。
2021年中國電影總票房達到472.6億元,同比增長131.4%。可以說電影行業終于在寒冬中,看見了一絲曙光,有望恢復到疫情之前的增長態勢。但電影行業遇到的強勁對手,是一批在疫情逐漸有效控制下,也在高歌猛進的娛樂產業,電影行業的未來依舊不容樂觀。尤其在消費升級,娛樂方式多元化的今天,消費者在假期未必只有看電影這一種選擇,情侶約會、好友相聚也可以相約諸如電競酒店、劇本殺等其他娛樂場景。再加上在電影票價上漲的因素的疊加作用下,未來有多少觀眾會在假期檔走入電影院就更不容樂觀。雖然看電影在短期內以其難以取代的視聽體驗將繼續在觀眾娛樂方式占據一席之地,但假期檔的票房紅利正在肉眼可見地衰減,即便漲價也難挽頹勢。
在線購票平臺或許可提供新思路
電影行業真正需要的是求新求變。一是需要擴大盈利規模,讓消費者在普通周末或工作日也更有意愿走進電影院,并且要挖掘更多盈利手段,電影行業才能更持久穩定地發展;二是需要讓電影的上映日期、宣傳投入、排片等決策更科學理性,不再“擇吉日”、“靠天吃飯”。在現如今私域流量、IP價值、大數據這些新興商業概念的啟發下,在線購票平臺可發揮自身優勢,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1. 私域流量或改變傳統電影產業商業模式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調研數據顯示,超過九成的中國網民使用過在線電影購票平臺,僅有1.6%的網民表示未購買且不計劃購買,52.3%的網民一個月內在線購買1-2次的電影票。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線上購買電影票已成為中國網民的普遍行為,在線購票平臺有如此多用戶,發展潛力無可限量。
首先,有著龐大的在線購票用戶流量,在線購票平臺可以嘗試將這一未被挖掘的公域流量轉化成更忠誠的、高質量的且偏好相似的私域流量,向其推介圍繞電影、符合其需求的產品、服務甚至電影本身,實現持續性的獲利。對于電影行業來說,私域流量更意味著流量經營者可大大縮短與用戶群體之間的距離,真正深入了解市場需求。
接著,有了私域流量和本身的流量,在線購票平臺能在涉及電影的多個流程更有聲量。平臺可根據觀眾喜好,積極融合到電影的制作、發行和宣傳之中,重新塑造電影產業商業模式。
2. 平臺的電影衍生品銷售可增加盈利
目前,中國電影收入約有九成來自票房和廣告植入,對票房和廣告的依賴較大,而在線票務平臺可以開拓衍生品市場。目前,通過電影票和零食的捆綁是中國最常見的銷售模式。除了這種模式外,在線購票支付階段也能實現衍生品促銷,如:在支付階段前后,進行衍生品的廣告宣傳,并且可以通過優惠捆綁購買的方式實現促銷。未來全產業鏈布局可成為各大在線電影票務平臺的發展方向,這也將幫助電影產業增加盈利能力。
3. 大數據可使排片更科學
電影院數量、電影票房、觀影人次增長的同時,影院上座率卻因為影片類型、宣傳力度、時段等因素的影響,呈現兩極分化。在線電影票務平臺的出現有利于消費者購票信息的整合,制定科學的個性化營銷。線下影院可以根據線上數據,精準安排放映場次,優化資源配置,使電影票房最大化,雙方實現互利共贏。電影可不再“靠天吃飯”,而是借助數據和分析,做出科學的排期以及營銷決策。
節日等重要檔期對于一年較少走進電影院的消費者來說,可能是讓看電影有儀式感的好時機。但電影院不單單需要少部分觀眾偶爾的消費行為,而需要讓看電影逐漸成為觀影者更為日常的消費習慣,才能獲得較為穩定的票房收入,推動電影產業健康發展。這不僅僅需要電影整體質量的提高,還需要整個行業轉變思路,增加盈利手段。電影產業不只依賴于一兩部票房霸榜的“爆款”電影,才能真正“活起來”,而在線購票行業或許能成為電影產業的“源頭活水”。
本文部分數據及圖片內容節選自艾媒研究院發布的《艾媒咨詢|2022年中國在線電影購票市場及消費行為研究報告》,查看高清完整報告及更多相關行業數據可登陸下方鏈接:https://report.iimedia.cn/repo13-0/43121.html?acPlatCode=sohu2&acFrom=83922
(關注艾媒報告中心微信公眾號,新鮮行業數據及資訊,馬上獲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