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瑪格麗特的午后》是法國著名導演讓·貝克執導,于2010年上映的作品,這部探討“善、親情、尊老”的低成本電影,上映兩周便迎來60多萬觀眾,足以窺見它的魅力。影片主要講述了患有“閱讀障礙癥”的查爾曼在一個午后,與酷愛讀書的瑪格麗特相遇,通過兩人的相處,完整呈現了查爾曼心理創傷的原因與被治愈的過程。
沙茲·基曼(杰拉爾·德帕迪約 Gérard Depardieu 飾)是本片的主人公。他年逾五十,丑陋肥胖,有著與影片溫情基調截然相反的童年。母親的冷漠,友人的嘲笑,老師的譏諷充斥了基曼的整個兒時時光。然而幸運的是,基曼沒有成為一個冰冷暴虐的人,他有一位貼心的女友,有一小塊菜園,有消磨午間時光的公園。基曼始終懷著一顆溫暖善良的心,坦然地面對這對他不甚友好的世界。在他五十多歲的某一天,他在公園遇見了一邊數鴿子,一遍讀小說的瑪格麗特。當時瑪格麗特已經是一個九十多歲,獨自在養老院生活的老太太。
在影片結尾他回憶起與瑪格麗特的相遇,他說到:這不是一場平凡的相遇,我偶然在公園的長凳上尋到她。她并不起眼,如同一只小白鴿,帶著纖巧的羽毛。她活在文字里,和我一樣在平凡的字句中周旋。
她溫柔的聲音飄進了基曼心中,不喜歡閱讀的他被這道聲音打動,從此進入了一個無法言說的世界。上帝分給每個人一杯甜酒和一杯苦水,有的人先甜后苦,有的人先苦后甜,有的人搶了別人的甜酒,有的人喝了雙倍的苦水。基曼從來沒有甜酒,只有多倍的苦水。直到年過半百,生命才對基曼展現一絲垂憐。他有欣賞他的女友,也在公園遇到了人生的知己瑪格麗特。
但他沒有意識到,這些天來跟隨瑪格麗特讀到的書,正在悄無聲息地改變他的生活,他開始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拿出時間思考,他擁有了一位愿意理解并傾聽他的摯友,這位老人在遲暮之年仍保有對知識的渴望,這種精神在感染著他,讓他敢于走進人生的下一程,去珍惜屬于他的家人,去擁抱屬于他的下半生。
這不是一場平凡的相遇,除了愛與溫情,沒有其他的形容詞...她以花為名,活在文字中,在纏繞的形容詞中,在鶯飛草長的動詞中,有些人以剛掙脫,她卻以柔弱勝出,穿透我身,直至我心。這不是一場平凡的相遇,我偶然在廣場的長凳上尋到她,她并不起眼,如同一只小白鴿,帶著她那纖巧的羽毛,她活在文字里,與我一樣在平凡的字詞中周旋。她贈我一本書,然后是兩本,一頁頁在我眼前閃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