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晚間,電視劇《愛拼會贏》在央視一套兩集首播。這部電視劇講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福建晉江的農民們如何發家致富、走上富裕道路的故事。而這個故事詮釋的則是晉江精神。為什么一個極度貧困的地區,最終成為全國富裕的典型,晉江精神到底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谑撞サ膬杉瘍热輥砜矗瑒∽鲗x江精神的詮釋,還是非常到位的。
首集劇情當中,便出現了打擊投機倒把和晉江農民們賣海貨的對立沖突。這種沖突,對于我們這批中老年觀眾而言,還是非常熟悉的。對于青年觀眾們來講,可能是較為陌生的。八十年代初,還不允許個人做生意,所以才會有劇情內容當中的打擊投機倒把?!稅燮磿A》一上來,便塑造了一個思想開放的支書形象。他名義上還是要堅持政策,但實際操作當中,已經傾向于幫助這些年輕人。所以,男主想要重新要回海貨,賣掉周濟村民的時候,支書則暗示,你們去村大隊去偷啊。
而第二集的劇情當中,面對自身的貧困,男主一行人在金錢面前,依舊可以保持拾金不昧的精神。這一瞥,也是對晉江風土人情最好的寫照。福建人做生意很行,非常重要的一點原因便是他們有這種質樸感,人性質樸良善的東西,讓他們更容易獲得消費者們的信賴?!稅燮磿A》當中,這種拾金不昧,可能放在咱們當下,會覺得沒什么,但是,放到具體的貧窮環境當中,則是需要人性巨大的良善的。
包括第一集劇情當中,男主家的房子倒掉了,支書給的主意是搬到公祠當中去住。這是非常南方的一種劇情橋段。在北方的很多地方,農村是沒有公祠的。而在南方,公祠公地等等,則是非常普遍的。南方很多地區,都是人口稠密土地稀少,所以大家的族群意識更為強烈。在北方的部分地區,人均土地面積甚至于超過數畝地,有的甚至于會有10畝乃至于更多。土地稀少,人口稠密,是南方很多地方“公”的意識很強的原因之一。
劇作當中,包括場景的拍攝,我見不少福建晉江的觀眾表示,這些村落確實很晉江,有當地的特征在。這些都是場景的真實。而男主能夠帶領自己的兄弟們,闖出一條售賣海貨的路徑來,則是典型的福建人的敢闖敢拼。其實,人口稠密土地稀少的前提之下,人們必然會探索更多的生存路徑。以上這些,都是《愛拼會贏》非常不錯的地方。
對于這部電視劇而言,可能會有觀眾認為,劇作當中演員們采用的偏向北方的普通話發音,不夠閩南。這似乎是一個不能兩全的事情。《愛拼會贏》在央視一套播出,面向全國觀眾。而很多福建地區的觀眾可能不知道,閩南話非常不容易聽懂。放在全國的方言當中,閩南話也是近乎最難聽懂的。而且,閩南方言也并非只有一種形態,在福建的部分山區,甚至于存在每座山都有自己方言發音的情形。
如果這部電視劇采用閩南語的話,會造成全國大量觀眾的觀看障礙。在以往的電視劇作品當中,經常會有東北方言、天津方言、北京胡同片話、上海弄堂發音、陜西方言等等,但這些具備方言特征的對白,顯然并不影響觀眾對于劇情的理解,大家能夠聽得懂。而劇作一旦采用閩南語,則可能會面對除了閩南地區之外的全國其他觀眾都聽不懂的問題。
《愛拼會贏》這部電視劇面對了語言上的不夠真實。這種問題,只能兩害取其輕。放棄語言真實,轉向讓全國觀眾都能聽懂才行。當然,在語言設計上,似乎也可以有他山之石作為參照。比如,在《山海情》這部電視劇作品當中,出現福建角色的時候,便有不少的較為類似福建特征的發音。或者,《愛拼會贏》以后進入衛視播放的時候,若是能夠在福建的上星衛視當中播出,那換用福建話,是不是會更好一些呢。
整體來講,這部《愛拼會贏》的真實感還是相對強烈的,尤其是回答了晉江精神是什么的問題。在劇作當中,有著一種較為出色的“公共之心”,這是最能和觀眾共情的。劇作后續質量如何,可以持續觀察一下。(文/馬慶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