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電影《揚名立萬》一炮而紅,不僅名聲大噪,票房也賺了8億。
作為一名導演,劉循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前途是光明的。
在電影中,我們也看到了很多老朋友,比如張本煜,柯達和白客
但只有短劇《萬萬沒想到》中名叫獸易小星的靈魂人物——不見了。
2020年7月,獸易小星宣布從萬和天一離職。12年,他帶領團隊創作了《萬萬沒想到》1《報告老板》等多部佳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但畢竟輝煌已去,獸易小星也不再是網劇的領軍人物,讓人感嘆時光飛逝,或許就像他在劇中的那句臺詞:
“我記得那天在夕陽下跑步,那是我逝去的青春。”
從工程師到導演,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2006年,易振興從長沙理工大學畢業,進入路橋公司擔任監理工程師,在長輩眼中干著一份安穩的工作。
但是易振興不喜歡工地。他總想擺脫這份枯燥的工作,去追求有趣的職業。
2006年前后,是網絡最動蕩的一年。
這個互聯網新生事物正在慢慢走近大眾的視野,在互聯網上造就了第一批網絡名人芙蓉姐姐、后舍男生、鳳姐等人。
嗅覺敏銳的易振興看到了互聯網的巨大潛力,于是在買了一臺筆記本電腦和一臺相機后,成為了“傻爸爸小星”(后改名為“獸易小星”),投身于視頻工作。
123-->
白天他是工程師,晚上就成了一個惡搞短視頻博主。為了防止被親朋好友認出,他還專門用A4紙制作了一張面具,一展自己的搞笑風采。
叫獸易小星制作的“叫獸系列”吐槽視頻在網絡上反響不俗,他很快便積累了一批自己的擁簇,用五年時間成功引起商業公司的注意。
于是得到邀請的他,在2011年末不顧家人的反對辭去了工程師的工作,孤身一人來到北京創業,與土豆前高管范鈞、柏忠春一起成立了影視公司萬合天宜,擔任內容總監。
2012年,叫獸易小星小試牛刀,導演的短篇勵志影片《大村姑》榮獲中國微電影大典最佳編劇獎,第五屆臺北國際短片電影節最佳劇情獎。
2013年,叫獸易小星拍攝的網絡短劇《萬萬沒想到》橫空出世,用五毛特效和一堆業余演員的組合,席卷了整個網絡。
《萬萬沒想到》創下了單日過千萬、24天破億的網絡奇跡,正片加番外共12集累計突破7億點擊量,并且評分更是高達9.4分,是當之無愧的“2013年網絡第一神劇”。
再之后的《萬萬沒想到2》《報告老板》等優秀后續作品相繼推出,萬合天宜成了網絡迷你喜劇的神話,一手打造出這些優秀作品的叫獸易小星更是風頭無兩。
無數制片公司舉著鈔票找到易小星,想要與之合作大電影。
叫獸易小星儼然成了當時網絡新媒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似乎看到了成為“知名導演”的路就在腳下。
但殊不知踏上這條路一切才剛剛開始,前方的荊棘遠遠多過鮮花。
陷入困境的萬合天宜:作品漸多,聲量漸弱
短劇《萬萬沒想到》很成功,于是2015年12月18日,在所有人期待的目光中,電影版的《萬萬沒想到》正式上映了。
電影版《萬萬沒想到》選取了短劇版本中最受歡迎的西游題材,這是一個徹底被架空的西游故事。
屌絲王大錘飾演的小妖精遇到了取經的唐僧師徒四人組,在一片嬉笑打鬧中,王大錘的命運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這部電影首日票房狂攬5000萬,但口碑崩了,一片罵聲中累積票房僅有3.22億元,大大背離了業內人士預估的十億元票房體量,遠遠沒有滿足粉絲的期待感。
與之對比的,則是同年上映的電影《煎餅俠》狂收11.6億元票房,即使后者也是一部大爛片,但他好歹有票房,商業上是無比成功的。
事實證明了,把短劇的無厘頭移植到大熒幕上,是一場不可行的實驗。
即便易小星為這部電影修改過41次劇本,付出了無數汗水淚水,但失敗就是失敗。
2015年也成了萬合天宜的一個轉折點。
萬合天宜這年力推的新網劇《學姐知道》總播放量剛過3千萬,《大俠客黃飛鴻》評分不足6分。
2016年的網綜《熙游記·女神歐洲杯》甚至在豆瓣上沒有評分,網絡大電影《駭故事》和《我來也》系列評分低則3分,高則6分多。
2016年底,在直播行業最火熱的時候,萬合天宜在斗魚開通了“萬星人直播”頻道,推出了首檔直播綜藝節目《女拳主義》,但依然沒有激起太大水花。
2018年,叫獸易小星帶領團隊想要再次復制一遍《萬萬沒想到》的成功,于是花費全公司的人力物力主推《萬能圖書館》,叫獸易小星更是為此減肥35斤擔任主角。
但或許易小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吧,這部劇最終評分4.9分,在一片罵聲中依然沒激起多少水花。
經常會有人在問:為什么萬合天宜不拍作品了。
但其實這10年間萬合天宜一直在拍作品,還拍了很多作品,但卻掩蓋在市場潮流之下。
隨著資本進入網劇市場,“精品化”也成了網劇的必要需求,受歡迎的網劇作品《河神》投資高達1億元,《鬼吹燈黃皮子墳》投資也在1億元左右。
單集投資不足10萬元的《萬萬沒想到》注定只能成為不可再復制的奇跡,低成本網劇逆襲精品劇的例子已經越來越少。
所以當年的短劇之王易小星,只能黯然離場。
奇跡不再重現,但夢想仍在繼續
2020年7月15日,叫獸易小星在微博發布長文,正式宣布已經離開了自己一手創辦的萬合天宜。
就如易小星在長文里寫的那樣:沒有狗血,沒有糾紛,沒有含糊,就是成年人之間一次互祝安好心平氣和的道別。
其實易小星離開萬合天宜也不算是多么意外的一件事。
作為萬合天宜的首席內容官,這些年萬合天宜掙扎求存的狀態他要擔當大部分責任。即使他是創始人之一,但經過多輪資本的稀釋,他早就失去了在萬合天宜里的絕對權力。
所以最終被踢出局也是應有之理。
對于叫獸易小星來說,離開萬合天宜也算是最佳的選擇。因為自電影版《萬萬沒想到》口碑票房失利后,萬合天宜除了跟投一些電影項目外,就再沒動過拍電影的念頭。
這與叫獸易小星的導演夢明顯相悖,在萬合天宜里他很難再拍電影,與其干耗著短劇,不如果斷離開。
離開萬合天宜的易小星立刻拍了一部電影并火速上映,這就是2020年底公映的《沐浴之王》。
這是一部完全失去了“萬萬”風格的喜劇電影,雖然上映沒多久就因為其他原因被撤了,但最終也攬獲了4.04億元票房,豆瓣評分也將將搭上及格線,6.0分。
今年年初,易小星又參加了《開拍吧》這檔以新人導演為主打的綜藝。
唯一的感受就是,節目里的易小星被噴得太慘了,即使他的短片拿到“票房第一”,仍然不被看好。
即使觀眾覺得還行的片子,易小星仍然會被評委評價說:它可能不能稱之為一部電影。
節目投資人面對其他新人導演都會和顏悅色,卻在易小星完成自我介紹后,一度無人回應,讓場面變得十分尷尬。
非科班出身,成名于網劇,之前拍的電影滑鐵盧,這三個標簽仿佛大山般壓在易小星的身上,讓所有人都不看好他作為導演的未來。
但生活就是這樣,每個人何嘗不是在一次次質疑聲中,抓住一切機會來證明自己。
能輕易實現的,還能叫做夢想嗎?
結語:
我是在初中時就被同學安利了“叫獸”的搞笑視頻,然后喜歡上了這個戴面具的猥瑣大叔。
高中時《萬萬沒想到》大火,我欣喜地發現導演竟然就是叫獸,一股熟悉感油然而生。
大學畢業多年后,當年一起追劇的同學早已經不再聯系,一個人孤身在陌生的城市,舉目無親,朝九晚六地活著。
直到無意在節目里看到易小星的身影,從工地工程師到網劇導演,再到大熒幕導演,37歲的易小星仍在追尋著年輕時候的夢想。
即使暫時不那么成功,但他依舊頗具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