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殺2》票房破7億,過去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當初為了拍攝這部電影,無論是攝制組還是演員都經(jīng)過了大量的考題。第一個問題是疫情,給整個攝制組帶來很多不便。
本想把拍攝地點安排在泰國,當創(chuàng)意團隊的40多人抵達泰國,時,他們被隔離了半個多月。隔離之后,看現(xiàn)場,選拍攝地址,一切都進行得相當順利,就等演員到場拍攝了。
但誰也沒想到,泰國疫情全面爆發(fā),按規(guī)定不允許拍攝。創(chuàng)作團隊只能關在家里。
為了拍攝順利,他們挑戰(zhàn)在中國取景,經(jīng)過選址,最終決定在珠海取景。珠海的街景與泰國,的街景截然不同,想要達到理想的外景效果只能通過改造舊建筑來實現(xiàn),所以所有的室內(nèi)場景都是在工作室里完成的。
工作量大,耗時耗力,但最終達到內(nèi)外場景一致的效果。
除了疫情,第二個問題是群眾演員。
中國沒有那么多東南亞臉,路上行人也會偷懶。為了營造在泰國,拍攝的效果,劇組不得不花重金邀請這些來自中國各地的東南亞人進行集體表演。
拍攝過程很艱難,但還好,一切都很值得,回報也不錯。除了對布景的關注,陳思誠對演員的選擇也相當陰險。
過去,李治廷給觀眾的印象是一個英俊的小生。但在《誤殺2》中,李治廷搖身一變成了一個陰險的反派,徹底顛覆了之前的形象,讓人眼前一亮。
他就像當年的肖央。觀眾以為他只適合演喜劇,直到他被陳思誠挖掘出來,才讓所有觀眾大吃一驚。
從肖央到李治廷,我不得不說陳思誠在選擇演員方面太擅長了。總是發(fā)現(xiàn)演員的另一面,然后打破固有形象。
為了這部電影,演員們都盡力朝著一個方向去戰(zhàn)斗。
比如拍完戲,任達華從來不回車里休息,而是一直坐在現(xiàn)場,感受現(xiàn)場的氛圍,讓自己完全融入角色。
為了表現(xiàn)母親的悲傷和焦慮,文詠珊挑戰(zhàn)素顏出鏡。
演員張世(飾宋民)在現(xiàn)場與大家開玩笑,調(diào)動氣氛,總是充滿活力,燃燒自己,娛樂大家。
從前臺到后臺,整個劇組上下都在努力,這就是《誤殺2》的原因。
與第一部不同的是,《誤殺2》是一個全新的故事,父親不是一步一步的贏,而是孤注一擲的被動抵抗,但永遠不變的是對孩子的愛。很多觀眾看完電影后,分析了“誤殺”的多層含義,以及每一個細節(jié)和伏筆。
事實上,陳思誠已經(jīng)說過“過失殺人”的意思了。總的來說,“誤殺”在第一部和第二部電影中都有兩層意思。
第一層,電影意義上的誤殺。
比如第一部里的蘇茶被誤殺,小白羊被誤殺。
第二部,主治醫(yī)生差點被患者家屬用刀殺死。衛(wèi)生局局長被推下樓當替罪羊,死了;市長拿了心臟,誤殺了小蟲;林日朗以自殺的方式改變了對小蟲的看法;在雞蛋里,林日朗是玩具。
槍誤殺。
這一層的含義較為淺顯,若延伸出來,可以總結為:
追求自己想到的生活時,同時也是誤殺別人的生活。
市長想救自己的兒子,想過自己的幸福生活,于是自私地奪走了小蟲的心臟,讓小蟲失去了救治的機會。繼而引發(fā)了林日朗孤注一擲大鬧醫(yī)院,逼得衛(wèi)生局局長被推下高樓,最后為了救兒子林日朗選擇自我了斷。
市長的自私,誤殺了兩條人命,這是“誤殺”的表面意思。
第二層,輕易定義一個人也是“誤殺”。
在第一部中,李維杰一家在街坊鄰居中的口碑像坐了一趟過山車,一會好,一會壞。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人們在沒有了解事情真相前總喜歡輕易下定論。
在第二部中,林日朗被逼得無路可走,為了救兒子鋌而走險。在不了解事情真相的時候,媒體的報道,外界的看法,都是在誤殺他。
這層含義就是在告訴觀眾,了解事情真相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在這過程之中的每一句言論都是一種誤殺。
陳思誠坦言自己就曾被網(wǎng)絡暴力“誤殺”過,被貼上各種各樣的負面標簽。在他看來,無論是“棒殺”還是“捧殺”都是“誤殺”。
“誤殺”的兩層含義,一層在講電影,一層在講自己。同時,陳思誠也說出了不少藝人的心聲。
在這個圈子里,藝人們面對的是千千萬萬個觀眾,難免會被貼標簽,被網(wǎng)絡暴力。了解事情的真相需要時間,張嘴就來的詆毀,對藝人來說就是“誤殺”。
作為《誤殺》的主演,肖央在劇中被“誤殺”,在生活中也被“誤殺”過。
如今,他看似風光無限,被贊轉(zhuǎn)型成功,但他又何嘗不是從生活的“誤殺”中逃出來的?
與陳思誠的看法一致,他理解的《誤殺》也是兩層含義,一層是電影中被真實地誤殺了,一層是生活中被外界輕易定義。
無論是第一部還是第二部,《誤殺》中都包含了家庭的責任、社會的言論,以及生活中的言論。這些輿論與社會現(xiàn)象,都會造成“誤殺”。
那么,作為公眾人物,在生活中有沒有被“誤殺”的成分?
肖央的回答是肯定的。
這份“誤殺”,從11年前就已伴隨著肖央。
2010年,學美術出身,大學又嘗試做導演的肖央,與搭檔王太利借著網(wǎng)絡的發(fā)展,自編自導自演了網(wǎng)絡電影《老男孩》,并推出同名歌曲《老男孩》。
沒想到這對本是甲乙方關系,半路搭檔的組合,隨著《老男孩》的火爆而快速走紅。不到一周的時間里,媒體邀約與采訪接踵而至。
突然的爆紅讓筷子兄弟有些茫然,肖央去銀行被認出,王太利買個西瓜被要求合影。
更可怕的是,身邊認識不認識的朋友開始打電話給肖央,并讓肖央通過電話跟房間里的二十多個人說話,以此證明自己與明星認識。類似的事情多了,時間一長,內(nèi)心就煩躁了。
朋友利用肖央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過上自己想要的虛榮生活,卻影響了肖央的生活,讓他的生活不受控制,這何嘗不是一種“誤殺”?
久而久之,肖央抑郁了,嚴重到看心理醫(yī)生。
因為他發(fā)現(xiàn),走紅后一切都變了。
以前的他只是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廣告導演,身邊有七八個朋友,每天只要做兩三件事,過著平靜而幸福的生活。但走紅后,身邊的朋友突然多了起來,手頭上的事情百倍增長,當他還想用以往的態(tài)度去對待每一件事情,想著做好每一件事情時,一切都變得力不從心,到頭來一件事情也做不好。
長期的挫敗感讓他產(chǎn)生了自我懷疑與自我否定,不想?yún)⒓尤魏我粋€活動,跟陌生人講話就會緊張。索性,一句話都不講。
王太利形容他那段時間的狀態(tài),毫不客氣地吐槽他像個神經(jīng)病,并調(diào)侃他去醫(yī)院看一看。
一夜爆紅,讓肖央抑郁,但他不受控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繼《老男孩》后,自導自演的網(wǎng)絡電影《父親》又火了,隨后一路開掛導演的《老男孩之猛龍過江》被熱捧。
這時候的肖央,還可以做一做導演,唱一唱歌,相對自由隨心,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直到《小蘋果》的爆火,他徹底混亂了。
用他的話說就是:
《小蘋果》的爆紅耽誤我做導演。
因為從這開始,更多的人知道了肖央,知道了筷子兄弟,繼而肖央被以為是個歌手。在如此形勢之下,他被迫去各個平臺唱歌。
其實,他只是喜歡唱歌,并非是專業(yè)歌手,導演才是他的本命。本來《小蘋果》那段時間里他想好好做兩年演員,結果沒想到全網(wǎng)爆火,只能去做歌手了。
突如其來的爆火,讓肖央的生活變得混亂,在觀眾心中他歌手的形象難以改變,繼而影響他往后的發(fā)展。
《小蘋果》爆火后,惡評隨之而來,被罵低俗、毀三觀。如此輿論壓力之下,肖央被貼上各種標簽,如“小蘋果”、“搞笑”、“網(wǎng)紅”。
所以在他當演員拍戲時,這些標簽一直跟隨著,時常被吐槽“小蘋果都拍戲了”。
對此,肖央很是無奈,他說過種什么樹結什么果,大家看到“蘋果”時,就會說你是個“蘋果”。這也就是為什么他剛開始嘗試拍戲時,一直摘不掉喜劇外套的原因。
在大眾眼中,他就是個搞笑的網(wǎng)紅歌手。
被隨意定義的肖央,被輿論“誤殺”。
即便他從《老男孩之猛龍過江》、《情圣》、《唐人街探案》華麗轉(zhuǎn)身,通過《誤殺》、《誤殺2》、《人潮洶涌》、《誰是兇手》用實力驚艷觀眾,也沒能逃過輿論的“誤殺”。
因為取而代之的輿論標簽是“耍大牌”、“不帶王太利玩”。
與劉德華拍攝《人潮洶涌》時,被造謠耍大牌,引起負面影響。
在提名金雞獎最佳男主角,在影視圈干出一番成就時,被造謠忘記搭檔。
從2010年至今,肖央三度走紅,但不管是哪一次都會被輿論“誤殺”。好在,他不懼生活中的“誤殺”,一直堅持做自己。
雖然從導演轉(zhuǎn)型做演員不容易,也很難排除輿論壓力,但也會用認真的態(tài)度去對待表演,懷著崇高的敬意向偉大的老藝術家們看齊。
面對生活中的“誤殺”,難能可貴的是肖央始終保持清醒。
他曾說過,不愿讓觀眾認識他本人,只想讓大家看到他的角色與作品。他不會限制自己的人生,而是不斷探索未知。
“誤殺”的兩層含義,陳思誠與肖央用自己的方式傳遞給觀眾,同時說出公眾人物的心聲。
電影中的林日朗與李維杰,被民眾議論紛紛,被媒體瘋狂報道,他們何嘗不是被輿論“誤殺”的“公眾人物”?那些在不了解事情真相就妄下定論的路人,何嘗不是現(xiàn)實中聽風就是雨的網(wǎng)友?
一定程度上,林日朗與李維杰代表了那些被輿論“誤殺”的藝人,他們能做的除了堅持自己的選擇,就是不被輿論“綁架”。這是陳思誠與肖央想表達的內(nèi)容,也是他們經(jīng)歷過或在經(jīng)歷的困境。
輿論可以“殺人”也可以“救人”,在未了解事情真相的情況下切勿隨意下定論,這才算真的看懂了《誤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