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的票房已達到37億,賈玲當初和觀眾們約定的事情沒想到這么容易就成為了現實,這對于她來說應該內心是非常的“忐忑不安”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一方面初次作為導演的賈玲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績是非常值得高興的,畢竟她這一部電影票房可以超越好多知名導演的總票房;另一方面就是她許下的諾言,她曾立下“軍令狀”,那就是票房超過30億會瘦成“閃電”,但如今票房早已超過30億,而賈玲卻遲遲沒有行動起來,甚至還開玩笑稱“求放過”,說實話讓賈玲瘦成“閃電”確實是件難事,更需要時間的見證,所以以后賈玲的體重肯定會尤為的被網友關注,這次想不減肥都難呀!
但為何一部簡單的情感類喜劇電影為何會如此的受歡迎呢?豆瓣評分高達8.1分,總票房預測更是高達52.8億,其實在觀眾們的歡樂和哭聲中就已經給出了答案,而中央新聞和中紀委的發聲更是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央視新聞:你好,這是我的“李煥英”
作為春節檔最受歡迎的電影,能做到讓大部分的觀眾給出肯定的評價是非常不容易的,除此之外,央視新聞也說出了大眾們為什么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
央視新聞用《你好,這是我的“李煥英”》做標題,用13張圖片,17位網友對媽媽的回憶,當作內容,用生活中的點滴和真實情況來證明這部電影受歡迎是理所當然的。
在電影中賈玲講述的就是她和母親之間發生的事情,而母女情就是直擊淚點的原因之一,一句“媽媽不僅是媽媽,首先是她自己”讓網友自發地曬出媽媽最美的時刻。
媽媽的愛一直都是非常無私的,你以為你很愛媽媽,但是無論何時何地,她對你的愛永遠是最多的,歲月不停地往前走,那個一直愛你的女孩也慢慢地老去,那些做過讓媽媽傷心的事情也無法再彌補,而賈玲在電影中就通過穿越的形式讓自己的母親高興一次,這是很多人都想做的事情,但現實是殘酷的。
賈玲說:“失去媽媽的時候,才知道那種窒息感、無助感,這輩子都不愿意體驗。”
所以賈玲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珍惜現在,畢竟自己體驗過,不想讓大家留有遺憾。
中紀委:《你好,李煥英》,為什么能打動我們?
相比央視新聞用真實聲音舉例說明,中紀委的發聲就顯得更為真誠,中紀委用《你好,李煥英》,為什么能打動我們?為標題,詳細地給我們講解了一遍。
文章中先是用數據來說明這部電影的火爆程度,然后講解了一下這部電影得是靠口碑逆襲的,更是用真情打動了觀眾。
之后開始說起了這部電影的初心和故事的情節,這部電影是hi賈玲的真實經歷,最初的版本就是2016年的小品《你好,李煥英》,賈玲表演的原本是喜劇小品,原本很搞笑的,但是看到最后的觀眾都默默地掉下了眼淚。
這次賈玲的這部電影就是為了紀念媽媽,想著用穿越的形式來彌補對媽媽的虧欠,在電影中,賈玲為了讓媽媽高興可以看出是非常有感情的,她沒有把這次看成在拍戲,而是在親身經歷,而媽媽對賈玲的愛無論到任何時候都是毫無怨言的,即使在重來一遍更是做同樣的選擇。
這樣的故事情節難道不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嗎?正因為母女情的那種純粹真摯的感情,才一次次觸碰到內心的最深處,很多人不愿意回首往事,這次賈玲用最真實的一面展示出觀眾們內心中最不愿提起的事情,誰能受得了!
說實話,這種用穿越形式的手法拍電影早就不新穎了,但貴在真實。
個人觀點
有很多人在吐槽電影的制作簡單、套路庸俗、甚至是“抄襲”,但我就想問一下,在你看的時候是否被打動,內心是否有共鳴?哪怕有一點點的感動,說明這部電影就是成功的,這就是它受歡迎的原因。
電影中“李煥英”可以說是現實生活中無數母親的縮影,她們無私的奉獻著自己的愛,卻默默地孤獨老去。
賈玲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提醒所有的人:子欲養而親不待,愛在當下,珍惜媽媽在自己身邊的每一天。
這部電影很搞笑,但也很感人,之所以受歡迎,不是說了算,而是用心做出的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