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上線前的一系列運作手段很好地詮釋了一句話:計劃趕不上變化。
暫且不論這個操作后續引發的爭議,《囧媽》的線上播出就像他之前的提檔一樣,邁出第一步后總會有人緊跟并效仿。《肥龍過江》就在其之后,略作改變走上了這條不傳統的電影上映之路,可同路不通運,他的待遇遠不及《囧媽》,明面上少去了些許光環,多了些商業氣息。
僅憑后一個原因就足以讓觀眾放下心中的矜持,開始用他們平常又帶些嚴厲的眼光審視這部影片,既然沒有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的顧慮,那么在打分上就不必手下留情了。
《囧媽》豆瓣評分5.9,《肥龍過江》豆瓣評分4.7,前者的劇情定位是喜劇片,后者的定位是喜劇片和動作片,主打元素之間的共同方向讓兩部影片有了可以比較的基點,同時也證實了一個道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的確會占據優勢。
要是沒有友情分的加入,《囧媽》最后的境況和好于5%喜劇片、好于6%動作片的《肥龍過江》相差不會太多。
同名影片之外,還有《猛龍過江》的多個版本以及《雙龍過江》、《小龍過江》,缺乏創新,沒有新意也成為觀眾的吐槽點:“按照這個趨勢,再過江都要造橋了。”這也是《肥龍過江》評分較低的原因,觀眾不喜歡炒冷飯,特別是這種年代較遠,印象深刻的影片,比較寬容的觀眾會說,有甄子丹的電影看一部少一部,嚴格的觀眾就是,意料之中的不好看!
各取所需,共同發展,求同存異,對于消費者來說,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