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全姐,專業吃瓜迷。今天,我將和大家談論海清童謠的新劇《心居》。
這個劇大家應該都看過吧?《心居》開播首日收視率直接超過了楊紫肖戰,主演的愛情劇《余生請多指教》,相關劇情在網上引起熱議。
泉姐現在打開各大社交軟件,很多網友都在分析《心居》的男女角色、劇情沖突、演員演技、犀利臺詞,大部分觀眾評價很高:寫實、帶感、精細。
作為一部現實題材的生活劇,《心居》為什么能在3月開播后成功破圈?聽泉姐慢慢說。
01、制作班底過硬
先說——制作團隊,成為高質量電視劇最重要的基礎。
《心居》的導演是滕華濤,先生,所以影迷們對它很熟悉,對嗎?且不說滕華濤,先生提名和獲得的重量級獎項,但他的許多代表作可謂家喻戶曉。
比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被人們譽為“神劇”的《蝸居》、《王貴與安娜》,短短四天就創下收視新高,成為中國電視劇的黑馬代表;后者成為當年北京衛視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單集創下10.95%的紀錄。
而且兩部劇所涉及的真實社會痛點引起了大眾的強烈共鳴,但當年卻出現了討論狂潮。直到現在,看到同類型的電視劇,我媽都會下意識的拿這兩部劇做比較。
比如《沉浮》,融合了情感、靈感、職場、商業陰謀,直接被《人民日報》 文藝部,評論稱贊“可以為電視劇創作提供借鑒和方向”
對于滕華濤的優秀才華,劉若英曾經感慨:“滕華濤就像是一片大海,你并不知道他里面到底有多少東西。”
據悉,從2012年開始,滕華濤將重心轉向電影,《心居》是他十年后的第一部新作,也算是“嶄新的開始”。
為了籌備這部劇,滕華濤足足準備了近兩年,在每個細節上都下足了功夫。無論是劇本打磨、演員表演、后期制作等。他用最高的標準推動了電視劇的每一個階段。
02、演員演技精湛
除了制作團隊實力出眾,《心居》的演員陣容也不容小覷,聚集了眾多優秀演員。
讓我們來談談主角之一的海清,
老師作為演員的輝煌履歷,泉姐,不需要介紹太多。生活劇的天花板已經是飛天和金鷹的雙重故事在四次提名白玉蘭之后,離大滿貫只有一步之遙,而富有感染力的多層次哭戲更是一絕。
在《心居》里,海清飾演“馮曉琴”,一位安徽女上海媳婦。在醫院,海清被醫生宣布丈夫搶救無效死亡,整個過程她沒有流一滴淚,但腳步踉蹌、眼神里的無助和彷徨、臉上不可置信的表情,精準詮釋了什么叫痛到極致。
丈夫去世后,海清跟大姑子顧清俞(童謠 飾)家中對峙,彼此都認為對方是害死親人的間接兇手。
海清一開始隱忍著情緒,直到被顧海清冷漠的話點爆情緒,同樣的臺詞說三遍都是不一樣的情緒,層層遞進。眼淚是痛苦、猙獰的表情是憤怒、臉上青筋暴起情緒極大波動,咬牙切齒地狠讓觀眾無一不動容揪心。
再來說說童謠。
爆款劇《三十而已》讓童謠再次被觀眾看見,其飾演的角色“顧佳”,因為獨立自強、勇敢堅韌的性格被觀眾稱贊為“人間清醒”。角色的成功有形象討喜的部分,當然也離不開童謠自身入木三分的演技。
這次在《心居》里,童謠飾演的角色也是獨立女性,但相比“顧佳”的現實通透會多一份“天真”,有點精神潔癖,給人咄咄逼人之感,其表演生動真實。
再來說說我們的男主角張頌文老師,一位在演藝圈摸爬滾打,從事過導演、場記、統籌、編劇、剪輯等多個職位的演員,目前還是知名的表演指導。
雖然張頌文從未局限過自己的演員之路,但不得不承認,他的臉更偏向“文藝男”——儒雅、溫柔,也風塵。一個善于捕捉和共情的男人,將人物底色用小細節詮釋得絲絲入扣。
有趣的是,此次張頌文將在《心居》飾演一位外向的“土大款”展翔,與早前飾演的角色反差很大。他追求顧清俞多年無果,在眾人面前稱是對方是自己女神,言行舉止充滿愛意又浮夸,是劇中名副其實的“搞笑擔當”。
平日性格油膩、愛炫富、臉皮厚,但對顧清俞可謂是小心翼翼,完全是看對方眼神的心情行事。在火鍋店試圖求婚,詢問對方是不是不合適,眼神里寫滿了卑微和期待。
聽到女方的肯定回答后,張頌文眼睛都變得神采奕奕,迫不及待拿出求婚戒指,卻意外掉進滾燙的火鍋里,眼神一秒變憂傷,但又有卸下內心壓力的思考,表情十分精準細膩。
03、題材貼近現實
在一部電視劇中,好的演員能為其增色添彩,但劇情直接決定了作品生死。據悉,《心居》由由魯迅文學獎得主滕肖瀾同名小說改編,且小說曾榮獲“2020中國好書”。
《心居》的故事講起來并不復雜,主要講述了以馮曉琴(海清 飾 )和顧清俞(童謠 飾)這一對姑嫂為代表的上海市民們,在生活泥沼中不自欺、不自棄,孜孜不倦努力的故事。
馮曉琴嫁給丈夫顧磊(姚一奇 飾)后,成了顧家全職保姆,接送孩子、照顧老人、督促丈夫等大小事都在她一人肩上,事無巨細照顧一大家子人。她也有一個強烈的愿望,想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小家。
但顧清俞卻一直在提防弟媳,認為她嫁進顧家目的不純。面對弟弟的借錢買房,一家人私下開家庭會議,還囑咐弟弟提防老婆用錢,完全不把弟妹當一家人。
弟弟去世后,跟爸爸分析之后種種可能性,就是為了不讓弟妹占到便宜,甚至還懷疑侄子不是弟弟親生的。雖然她是真心為了自己親人考慮,但各種冷漠做法、隨意攪局的確令馮曉琴心寒,在觀眾圈層也引起熱議。
其實在情感大劇中,婆媳關系是被描繪最多的,但姑嫂關系卻鮮少被細細剖析。
但大家可以仔細一下,其實姑嫂關系比婆媳更人性幽微,尤其是外來媳婦本地大姑,無論是從文化層面、情感心理、利益考量,都似乎天然存在某種對峙。
就像片里顧清俞所強調:“大姑八卦弟妹,是標配動作。”
當然,《心居》的野心并不僅展現姑嫂矛盾,還為觀眾刻畫了男女情感。
顧清俞瞧不上真心追她、房產遍地的土大款,反而對沒房沒車的初戀施源(馮紹峰 飾)念念不忘,對年少的“白月光”心之所向。在顧清俞眼里,這是一種自視的“特別”——我不虛榮,我不現實,我無目的。在感情里,我只要純粹的真愛。
她要與眾不同,更要完全區別于“市儈”的弟媳。
但她沒有意識到,施源對于自己無車無房的處境十分困苦,姿態并不輕松。他不是自己想象中的無欲無求、及時行樂的松弛男士。
施源眼里的高貴,不是自由,而是體面的生活。只是他迫于現實,沒得選。
片中還強調了婚姻中的門當戶對,顧清俞和施源不再純粹的相逢,顧昕(陸思宇 飾)娶了副廳長的女兒,成了上門女婿,媽媽卻和省錢市儈和老婆生活理念產生不合。
都說有愛能戰勝一切,但現實生活中真的如此嗎?門當戶對到底重不重要?
04
《心居》從女性視角出發,但并未浮于表面,它有著對不同女性世界的溫柔關照,并試圖通過呈現而打破社會上對女性的刻板印象。
此外,《心居》里的每個配角的形象也十分立體,他們在劇中并非是扁平化的存在,而是有血有肉、緊貼現實生活,展現社會人情冷暖,能夠引起觀眾共鳴的角色。
他們和主角們一樣,會在奔赴幸福生活的道路上遇到一個又一個難題,也會挫折沮喪,偶爾失意憤怒,但沒有放棄過向上奮斗,沒有在陰霾中丟失追尋陽光的念頭。
《心居》用一個上海家庭的故事,對一個時代的都市窺見一斑。小人物背后有大家庭,假繁華背后是真生活。
每個人對美好生活的爭取過程,足以打動每個平凡的你和我。
#心居##童謠##海清#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