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片日益凋零的年代,我們只能偶爾看到一兩部佳作曇花一現,就如劉青云這部《神探》。
這部影片在豆瓣獲得8.5的分數,在當時可謂是讓許多觀眾大呼過癮,其中燒腦程度更是不虛近些年諸多神劇,相比于燒腦的劇情來說,影片更以自己的內涵取勝。
導演杜琪峰和主演劉青云都是業內大咖,如今也都是影視圈響當當的人物。也只有這兩個人,才能在十幾年前拿出《神探》這部作品,從而讓港片延續數年的巔峰期。
而另一個導演韋家輝更是影片的靈魂人物,他帶來的近乎"精神分裂"的風格讓國產影視劇擁有全新的靈感來源。
《神探》顧名思義,講述的是一個擁有“洞穿人性”超能力的退休警察。
可就是這樣的怪胎,靠著自己的超能力依舊成為警局的王牌之一。
而陳佳彬依靠自己能夠看到別人擬人化弱點的能力,一眼就看出高志偉是兇手。
可惜的是一切都要講證據,何家安也不愿意相信自己的手下竟然背叛了自己,他主觀性地排除了陳桂彬的答案。
可隨著故事一步步深入,懸疑燒腦的情節一段段展現在觀眾面前,高志偉的真面目終于水落石出,對于觀眾來說,我們至少需要看兩遍影片才能理清順序。
燒腦的劇情誠然可以吸引一部分懸疑迷,但《神探》真正能吸引觀眾的莫過于多重人格+超能力+探案的組合,在2007年這無疑是國產影片全新的嘗試。
陳桂彬能夠看到每個人都具象出的形象,這是劇中破案的線索,更是影片升華自身內涵的新形式。
當然我們不得不承認,拋開懸疑、多重人格等元素來看,《神探》套用的依舊是傳統的警匪片框架,這也是影片始終沒能突破9分的原因。
但換個角度來看,一部以探案為主要線索的故事,不是用這樣的故事框架還能用什么模板呢?
將人性的善惡通過一個個擬人化的形象展現出來,讓我們作為觀眾能夠更加直白地看到每個角色的真實表現。
興許乍看時會有些驚悚,可越看我們越覺得這像是一部寫實的紀錄片。
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會有缺陷,即便我們披上職業的外衣,依舊會因為自身的缺陷而做出種種匪夷所思的事,甚至在別人看來不應該的事情。
總而言之,《神探》這部影片值得每一個喜愛懸疑片的觀眾去嘗試,這樣的一部影片不僅僅是港片的榮光,同樣是國產片發展的重要節點。
近些年來不少影片也都會用《神探》中的元素作為劇情的根基,這也從側面說明這部影片的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