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片“起名學”:讓觀眾失望的不只是長片名
《十年一品溫如言》海報
《我是真的討厭異地戀》海報
《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海報
《不要忘記我愛你》海報
《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海報
《好想去你的世界愛你》海報
不久前公映的新片《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終于打破了“片名越長,片子越爛”的魔咒,影片在豆瓣得分7.2。但另一部同時間上映的電影《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就沒那么好運了,同樣長達11字的片名,后者豆瓣得分只有5.2。
《不要忘記我愛你》《好想去你的世界愛你》……今年2月以來,一批國產片尤其是愛情片以超長卻又面目模糊的片名集體亮相,上映后卻大多口碑票房雙輸。一位電影營銷界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該現象顯示了電影想討好年輕受眾的努力,同時也凸顯了這些作品在創作上的靈感缺失,“其實更需要警惕的不是片名分不清,而是影片本身也跟片名一樣千人一面”。
片名記不住
長片名愛情片成“潮流”
今年2月中旬,春節檔后首批新片亮相,類型多為愛情片,其中以《十年一品溫如言》《好想去你的世界愛你》《不要忘記我愛你》上映聲勢最為浩大。雖然上映首日《十年一品溫如言》曾以1.43億元的單日票房短暫登頂,但從第二天起,該片便直接掉到單日票房第五名,被《長津湖之水門橋》《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奇跡·笨小孩》《熊出沒·重返地球》這4部春節檔影片重新超越。截至目前《十年一品溫如言》上映超30天票房1.6億多元,《好想去你的世界愛你》超1億元,《不要忘記我愛你》約5600萬元。
相比票房,口碑更慘。講述一個北京助理建筑師和德國調音師腦電波相連的奇幻故事《好想去你的世界愛你》豆瓣評分4.8,網友評價:“全方位為愛降智,刻意造作,無病呻吟,莫名其妙,自我感動”。《不要忘記我愛你》的故事則是女孩愛上一個每天醒來都會失憶的男子,網友評價:“堆砌虛假的浪漫泡沫,讓人看不到一丁點真摯”,豆瓣評分3.0。票房最好的《十年一品溫如言》講述男女的十年羈絆和十年重逢,劇情簡介滿是“除非黃土白骨,守你百歲無憂”的浪漫,豆瓣評價卻只有2.7,除了被原著粉吐槽,還有網友評價:“這劇本跟網站自動生成的一樣”……
到了3月中旬,又有兩部片名直抒胸臆的電影《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和《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在周末同時上映,后者講述青梅竹馬暗戀表白的故事,豆瓣評分5.2。前者則以7.2的豆瓣高分成了近期長片名作品中的異數。仔細一看,《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其實并非愛情片,劇本講述的是交換生小李到日本東京的一家中華料理店打工的日常故事。導演和編劇李亙是著名演員李雪健之子,影片源于2007年他在東京交換留學時的親身經歷。據說2011年,當時在北京電影學院讀研二的李亙就在劇作課上提交了關于這個故事的基本大綱,老師點評:“啰啰嗦嗦,看完還挺感動,值得去試試。”有網友看完評價:“好看,一查原來還入圍過北影節主競賽單元,險些因為這俗氣的片名而錯過!”
越長越有范兒
長片名背后的“小九九”
其實長片名愛情片,并非現在才有。影迷小言說:“這種風氣一來受日韓作品的影響。比如很多人都聽過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最早就是先有韓國版,后來又有了中國臺灣版。此外,網絡愛情小說的起名也經常很長,這種風潮也影響了電影和電視劇。”
的確,長名并非電影所獨有,電視劇領域同樣屢見不鮮。知乎網友“故鄉圓月明”便將一批曾經的熱播劇名串成了一首半通不通的“詩”:“時光與你都很甜,三生三世枕上書,寂寞空庭春欲晚,上錯花轎嫁對郎。鬢邊不是海棠紅,微微一笑很傾城,那年花開月正圓,香蜜沉沉燼如霜。人生若如初相見,桃花依舊笑春風,如果可以這樣愛,我要和你在一起。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但相比長劇名熱播劇屢現驚艷之作,長片名愛情片卻鮮給人驚喜。在北京有過5年影視營銷工作經驗的木易(化名)表示:“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現在那些名字很長的愛情電視劇,其實通常有原著IP做底,當紅明星主演,背后甚至還有愛優騰等平臺的力推,在制作上擁有上乘的資源。但愛情片卻不同,在短短兩個小時里說一個打動人的愛情故事本就是難事,很多時候出品方只
是攢夠了主創和主演之后,開 一個所謂愛情片的‘項目’。到起片名的階段,為了迎合現在年輕人的喜好,很多都會起這種很長的片名,主要是顯得有格調有范兒,想用這種與眾不同之感吸引年輕人的目光。但大家都選擇了同一個方向的‘與眾不同’,最終就成了‘從眾’。”
對于長片名容易討好年輕觀眾的說法,影迷小言有不同的解讀:“《好想去你的世界愛你》《不要忘記我愛你》《可不可以不要離開我》之類的片名,都是直抒胸臆型,它意在喚起年輕觀眾的情緒。惆悵也好,悲傷也好,執著也好……每個人都多少對愛情抱有某種遺憾或者希冀,這些片名就是希望借這種情緒帶動觀眾去影院。”
在去年賀歲片《你好,李煥英》成功后,觀眾情緒對影片票房的作用被越來越多的片方注意到。這一點,似乎也被運用到“電影起名學”里。比如去年12月31日公映的跨年賀歲片《以年為單位的戀愛》,原來的片名是《一年之癢》,但影片改名后,迅速便將片名中的愛情負能量替換成了正能量,變得“更適合”跨年時情侶觀看。此外,讓很多人誤以為是純愛片的《穿過寒冬擁抱你》,其實是一個以武漢戰“疫”為原型的故事,愛情并不是最主要元素。
愛情片太重形式
觀眾一看長片名就吐槽
有網友總結:“對于片名超過八個字的國產愛情電影,用‘10顆星-片名字數=影片質量’這個公式換算,目前看來還是比較客觀準確的。”木易認為,這種說法顯然有點夸張,但卻多少顯示了當下觀眾對于國產愛情片的失望之情。“可不可以×××”“好想×××”“ 不 要 ××× ”“ 你 好 ××× ”“致×××”“那些年×××”……愛情片創作者的靈感枯竭程度從片名中便可窺一二。
木易認為:“這不只是創作者的問題,更多體現了一種行業性的急功近利——反正愛情片是電影市場的剛需,只要還有情侶需要談戀愛看電影,就一定會有市場。因此,很多團隊產生了一種錯覺,仿佛只要把演員陣容、海報、短視頻營銷以及片名這些表面文章做好,哪怕影片質量不那么過關,票房也能贏個大半。”這兩年,愛情片為年輕觀眾“量身定做”的儀式感還體現在各種營銷手段上,譬如上映時間精確到22:22(“2”與“愛”諧音)或13:14(寓意“一生一世”)等。
但觀眾卻并非那么容易被“忽悠”。以2月的3部愛情片為例,《十年一品溫如言》《好想去你的世界愛你》《不要忘記我愛你》加起來總算拿到超過3億元的票房,但不到一個月后,新上映的《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吸引的觀眾就已經大大減少。其中《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上映5天票房1200多萬元,而《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則只有可憐的388萬多元。木易為后者感到惋惜,“這其實算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者電影,結果卻被那些跟它名字差不多的愛情片們‘誤傷’了,很多觀眾一看片名就以為是爛片”。
接下來還有更多“長片名愛情片”上映,包括《我是真的討厭異地戀》《可不可以不要離開我》等。木易為這些作品的前程擔憂:“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人們進影院的動力本就比以前少,如果片子都還‘混’質量,那看電影的人就真的會越來越少了。”小言則明確表示,自己會等一輪先期觀眾口碑再作打算,“不會再傻乎乎地被漂亮的海報和可能打動我的片名而動心了!”
據《羊城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