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去電影院二刷了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再次熱淚盈眶。七個故事中六個我都感同身受,只有一個故事《白晝流星》似乎我看不懂。
主角視角
《白晝流星》這個故事似乎從一開始主角的視角就有一些問題??v觀其他的六個故事,主角的視角都是以一個參與者的角度來展現(xiàn)的,所呈現(xiàn)的是一個小人物在自己的崗位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而《白晝流星》的視角是從兩個少年的角度,硬生生地將宇航員著陸,兩個少年抬宇航員等情節(jié)加入了其中,顯得有些不倫不類。
這兩個少年只是單純的看到了宇航員落地的景象,并沒有參與其中。雖然也是生活中的小人物,但是并非貢獻自己力量的參與者。似乎很難引起大家的共鳴吧。
劇情視角
宇航員返航似乎跟著兩個少年關系并不大。難道是導演想要表達的意思是看了宇航員返航,兩個少年振奮了,然后迷途知返。似乎這樣的劇情有些牽強吧。
一直提起的“歸鄉(xiāng)人”,對劇情的進一步推進沒有什么大用處。所謂的“白晝流星”被具體成了返航著陸。這樣看來,這個故事一直都沒有搞清楚自己在講什么,那么看不懂也是正常的。
演員視角
這個故事的一個大的爭議點還在于它的演員,導演陳凱歌啟用了他的美籍華裔兒子陳飛宇作為其中的一位主角。為什么要啟用陳飛宇呢?僅僅是因為他是導演的親生兒子?
講真,對陳飛宇并沒有什么偏見,只是覺得他的演技似乎還需要鍛煉。劉昊然雖然演技沒有那么優(yōu)秀,但是表現(xiàn)也算是亮眼。只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生活視角
感覺這個故事最缺少的就是生活的氣息。明明是為共和國獻禮的影片,所反映的不應該是在國家?guī)头鱿聦崿F(xiàn)精準扶貧,貧困地區(qū)人民生活更美好了么?而這個故事反映的卻是建國初期的景象吧。
里面提到了航天員返航著陸,哪有那么輕易就進入到著陸現(xiàn)場,如果真的有人混了進去那么安保是要受到處分的吧。況且這種情況也是有一定危險存在的,怎么可能輕易就讓人進去,出現(xiàn)抬擔架的人腳崴了一下的情況也是不會存在的。
我不知道大家看完《白晝流星》的有什么感想,在我看來,這是一個我看不懂的故事。
有人會說,你說的都是馬后炮,你行你上啊。我不懂得藝術,但是我知道一部好的藝術作品是要能被大家看懂的,是能被人理解的。陳凱歌的浪漫主義我看不懂,《白晝流星》看不懂。
至少我知道作為一部共和國的獻禮片,定位一定要精準,一定要燃,一定要動人,一定要弘揚社會主旋律。不然,哪配得上“獻禮片”這三個字。
所以,陳凱歌,對不起,你的浪漫主義我看不懂,你的《白晝流星》我看不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