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處處內卷的時代,網絡電影也逃不出這個怪圈。
相比院線電影,網絡電影一直以來的特點就是劇本差、演技差、特效差。
不過網絡電影還是比院線電影有優勢的,就是數量多。
每年都有上百部電影上映,題材各種各樣,有盜墓的,有神話的,有奇幻的,有妖怪的。
就算專注一個小品類,平均一年也有幾十個作品。
如何在眾多同類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很多導演需要做的事情。
從目前上映的作品來看,一致的結論是找噱頭。
這個特技一開始可以是特效的爆發,也可以有很多實力派演員加入,也有人已經開始思考主角的職業了。
最近的《陰陽鎮怪談》大火,男主和助理都是抑寶者,很可能是從各地收集寶物,然后轉賣的生意。
翻拍無數次的《鬼吹燈》,《盜墓筆記》就不用說了,都是盜墓的。
去年10月上映的《戲法師》,將魔術和特效結合在一起,營造出魔術師的即視感。
另外還有變臉武功,鬼門關十三針,法醫。
但這類電影大多以職業為噱頭,很少涉及劇情,有的甚至直接嫁接其他職業的能力,不倫不類。
最近發布的《陰陽打更人》就屬于這種類型。
電影名為《守望者》,實際劇情與此關系不大,唯一的作用就是在幾分鐘前抓住眼球。
電影一開始,男主胡樊,遇到了剛喝完酒回家的馬老二。
看著對方晃晃悠悠的走路,他的臉上也呈現出一種奇怪的青色,而胡樊立刻從馬老二身上逼出了一團黑霧
胡樊點燃了一把香,成功地用香驅散了黑霧。
然后胡樊把馬老二帶回家,用燭臺、香水和清水驅邪
103010的開頭留下了很多懸念,比如那個黑影是什么,馬老二是怎么被附身的,守夜人有什么樣的能力。
當然,電影中守望者的表現與古代的實際職業無關。
打人,又稱更夫,是古代漢族的一種夜間報時制度
這個職業其實很辛苦。晚上睡不著,要一直打點滴或者燒香才能準確把握時間。
以電影職業為出發點,完全是因為它的特殊性。
當人們在午夜走在無人的街道上時,很容易想到一些鬼。
因此,有很大的創造空間。
不過《陰陽打更人》的操作很精彩,下面的劇情與打斗或陰陽無關。
主要講述了鹽城幾起命案和失蹤案的故事。無助的警察最終找到了胡樊來幫助他們。
你說得對。這部電影在開始后馬上轉向。
變成了探案懸疑片。至于黑影、鬼怪什么的,根本沒有再提。
在這里,不知是審查上的失誤還是規定變松了,出現了一些難以解釋的事情。
《陰陽打更人》中有一些怪力亂神的情節,比如中邪、驅邪、做法等。
尤其是男主通過血液找人的操作,完全是超自然的東西。
當時他把敵人的一滴血用紅線與助手相連,施法之后助手就用嘴巴畫出了敵方的行動軌跡。
據旁邊女主解釋“人體的血液在特定的溫度下能夠與本體產生通感,再利用身體的關節連鎖反應,就能夠在不同的空間里同步出相同的行為軌跡”。
這波操作基本坐實了男主會法術這件事,但是直到最后,電影都沒有給這些情節做出合理解釋。
那是否意味著,當前的環境已經沒有那么嚴格了呢?
《陰陽打更人》讓人意外的還不止這一點。
前面你以為類型轉變成了“探案懸疑片”,這仍舊只是表象。
它實際上是愛情喜劇片。
中間劇情大概就是女主父親派秘書抓她回去,結果秘書被警察誤認為壞人痛打一頓,鬧出不少笑話。
后來秘書來到男主家里,再次被男主師傅戲弄了一番。
在這期間,女主與男主的關系逐漸升溫,最后更是想帶著男主一起回家。
其實到這里就能看出一些問題了,打更人不打更,探案片不查案,反而在一些可有可無的配角身上浪費了大量時間。
最后破案可謂極其簡單,當男主幾人費盡心機查到一些線索時,卻從師傅口中說出了事情來龍去脈。
那前面的劇情是看了個寂寞?
從整個故事架構來看,《陰陽打更人》是一部很奇怪的電影。
一會驅邪、一會查案,一會搞笑,一會戀愛,完全搞不清楚重點在哪里。
但電影又很細膩地把各個故事、人物關系都講清楚了,有點不知道該說水平高還是低了。
不過電影中確實有個值得夸贊的情節。
當時男女主去鬼市查找線索,結果嗩吶聲一起,幾人頓時進入了幻境。
突然空無一人的街道中,左邊走來一群結婚的,右邊走來一群奔喪的,恐怖氛圍拉得很滿。
剛好對應了那句“天下樂器,嗩吶為王;不是升仙,就是拜堂”。
當時看到這個場景,有一種導演不拍恐怖片太可惜的感覺。
《陰陽打更人》其實很有潛力成為一部優秀作品,可惜重點不夠明確,拼湊起來顯得特別凌亂。
最后結局倉促收尾,更是有一種虎頭蛇尾的感覺。
那么,《陰陽打更人》究竟是好片還是爛片,元芳,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