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影帝
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努力被認可
周潤發(fā)最經典的橋段是87年第三次提名,周潤發(fā)已經做好了陪跑的準備,沒想到竟然拿獎了,當時不禁調侃自己為啥沒有穿禮服。
這部電影絕對是被低估的一部作品
電影集齊了銀河的幾位重要班底:杜琪峰,韋家輝,游乃海三位共同打造了,秉承銀河映像一貫風格,故事雖有些晦澀難懂,但是仔細品味下來,又被導演所表達的含義和內涵觸動。劉德華在電影中,演技也得到觀眾一致認可。同時,這部電影為劉德華奪得了二次影帝。
劉德華飾演小和尚,因為好友的意外殞命,悲憤之余打死了小鳥,繼而在樹下靜坐7天,擁有了看到因果的能力。好友之死處在因果之中,自此小和尚體味到了世間的公道。繼而沒辦法繼續(xù)做和尚了,只能選擇還俗。一次,意外地看到了張柏芝身上的業(yè)障,而自己也牽涉其中。電影在內容上面十分晦澀,電影的主題不是輪回而是因果,什么樣的因得什么樣的果,輪回只是因果的延續(xù)。
這部電影充滿了禪意,同時背后探究的問題又有很多:因果、輪回、業(yè)障等等,劉德華在電影中的表現(xiàn)可以說是可圈可點,著墨的地方不少,比如留戀紅塵、葷素不忌等等,頗有一種酒肉穿腸過的味道。銀河班底將細碎的思維碎片和禪意融入到電影中,通過劉德華的角色進行闡述,從而引出電影劇情的內核。
個人非常喜歡最后一段的結尾,劉德華飾演的角色抓到了逃犯孫果,同時也抓住了自己內心中的因,電影采用了環(huán)形結構,小和尚在樹下頓悟因果,同時在抓到逃犯的時候也放下了自己內心的因,也就是所謂的我執(zhí),點上一根煙之后瀟灑離去,再次從大塊頭變回了一個小和尚,最后的一段結尾充滿了詩意和開悟的味道。讓這個角色通過電影完成塑造,同時將背后的主題傳達出來,因和果,業(yè)和障,還有銀河一貫的輪回宿命式結局。
15年《失孤》這部電影估計只能說是劉德華一人撐起來的電影,其實平心而論,導演的結構水平顯得十分刻意,但是劉德華對于細節(jié)和情感上的把握讓這個角色有了不一樣的味道。
從81年進入無線訓練班,39年過去了,大家突然發(fā)現(xiàn)其實劉德華演戲還是挺不錯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扮酷耍帥的動作戲,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但,沉淀、打磨的演技,使得劉德華,更具魅力。但無論是周潤發(fā)、劉德華,近兩年好片爛片,總覺得他們實力保留,處于玩票的姿態(tài)。進影院總是被流量大片沖擊,已有麻木疲倦態(tài)勢,更是"不解渴"。
希望劉德華這輩藝人能夠遇上一部好本子,洗盡鉛華、窮盡演技,一展卓世風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