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學時期,我對007相當沉迷。
過去,邦德的敵人若是開誠布公地講出來,會引起許多問題,編劇便虛構了一個名為“魔鬼黨”的詭異組織。在電影中,為了與這虛構的邪惡組織對抗,邦德所屬的組織甚至不惜炸毀一兩座基地,讓數百名無辜民眾犧牲。
007有組織撐腰,可以使用公費住進奢華的飯店、在賭場一擲千金、品美酒、享美食、開豪車、與美女玩暖昧,更可以在經歷一場大冒險之后大搞破壞,可以說這才是男人夢寐以求的生活。
隸屬于組織的007在那個時代瀟灑登場了。那時,單槍匹馬型的英雄如此流行,于是,他被設定成組織當中的王牌,此外尚有其他編號以00開頭的探員。
007系列雖然綿延拍了好些年頭,但是自某個時期開始,它已經漸漸不符合時代需求了。明明已經進人一個人人可以追求冒險的時代,007仍隸屬于老態龍鐘的組織。相較于賭上性命的工作任務,他除了使用公費之外沒有其他好處可拿,在設定上已無亮點可言。
而且,從職場角度來看,詹姆斯·邦德是全世界最慘的臨時工。
他并不是正式員工,00編號的性質就像是臨時工。而作為交換,他也獲得了一張殺人執照。與電影導演相同,他只有在執行任務期間能夠獲得職權和預算。
當工作結束后,他暫時與組織沒有瓜葛,就可以跑去賭場賭賭錢,等到又有工作時,組織會再將他叫去。
身為臨時工,卻沒有辦法自行離職,而且有隨時被組織單方面切割的可能性。也就是說,邦德是全天下受到最不合理對待的員工。
在以前的時代,組織會肩扛下所有責任,個人則可以放手大干一場;現在的時代則是整個逆轉,間諜可以說是貨真價實的窮忙族。越是努力工作,壽命越短,而且只能憑借個人能力尋求活下來的機會,組織可不會給予任何保障。
除此之外,就算在任務中喪命也是沒辦法的事。在邦德與敵人近身肉搏時,也可能傳出“或許會射中邦德”“射到也無妨,開槍”之類的對話。為什么上司可以說到這種地步,而身為下屬的邦德也能夠接受呢?因為,冷戰時代的間諜都是具有特定意識形態的戰士。
007也可以收拾心情,重新出發,但是,接下來沒有冷戰這個意識形態了,007又該以什么東西作為自身目標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