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是馮小剛與嚴歌苓在2013年的一個約定,兩人都是文藝團體的成員,并且是同齡人,于是決定寫一部符合他們自己生活的電影。嚴歌苓于2016年四月完成了第一份稿子,在電影的細節中,有許多只對軍隊或者文學作品有過了解人才知道的劇情。所以,這些細節讓電影顯得生動,很明顯,馮小剛和嚴歌苓的故事是與經歷有關系的。然而,過于夸張的文藝演出,也使電影顯得有些浮夸,使其主題有所淡化。
六分鐘的長鏡頭,讓所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這是一部很好的電影,只是用了很多的長鏡頭。在文工團的分離場景運用也就算了,但是黃軒和城管隊長之間的爭吵也運用長鏡頭,卻讓我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因為長鏡頭很適合表現一些特定的場面,尤其是一些藝術性的場面,但如果用在日常生活中,比如打架斗毆之類,那就不太好了,就跟路人在大街上的隨意拍攝一樣。
在影片中,開戰前的蝴蝶也是一種意境,將美麗與慘烈、和平與戰爭相結合,是一種很好的構思。這部片子最大的問題在于偏離了主題,它的主角應該是黃軒和苗苗。“應該”指的是,女主到底是不是苗苗這件事并不確定。這個故事一定只有一條主線,但是它的主要部分看起來沒有那么清晰。就好像你在寫作,但是你的寫作卻偏離了你的主題,你根本不知道你在說些什么。
馮小剛也許是要為軍隊文工團多添些什么,但是他的方式卻是錯誤的。他采取了“硬插”的辦法,但這個故事卻不能這么說。因為對文工團的喜愛和留戀,導演將許多不相關的人物和事情都放在了一邊,因此又一次削弱了影片的主題。讓觀眾有一種紀錄片的感覺,這是不對的。假如影片不能達到高潮,就好比你在給別人講述一個沒有結尾的故事,或是只有一個枯燥乏味的結尾。沒有一個好的結尾,就沒有一個好的故事。這就好像是在跟某人說一個笑話,但實際上一點也不有趣。
【免責聲明】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