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看《遇見幸?!愤@部劇,歐陽嚴嚴、蕭晴、甄開放三個發小,又鬧掰了!起因是歐陽嚴嚴要開一個火鍋店,蕭晴看重他的經商人脈和能力,入股50萬,甄開放的父親也把養老金投了進去。最后,歐陽嚴嚴的火鍋店沒了,蕭晴要撤資,被嚴嚴的老婆說不仗義,卻被告知原來甄開放父親的錢早就回了自己的口袋,蕭晴怒了,覺得兩個發小同時坑了她??傊驗楹匣镒錾?,好不容易重拾的發小情,又起了波瀾。
可見,關系再鐵,也別合伙做生意!
談錢傷感情,做不到這三點,再好的朋友也別合伙做生意
都說人生如戲,藝術源于生活,電視劇中的發小如此,現實中也是如此。很多人會說,明明發小閨蜜鐵哥們,都是最該信任的人,為什么在生意場上,反而成了齟齬最多的人?我想,也許無外乎這三個原因:
1.友情是感性,生意是理性
人是一個感性動物,所以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會自帶偏好,傾向于情感濃厚的一方。如果人心是一桿秤,砝碼很難做出精準判斷。但生意不一樣,那是一門數據,是理性的,有時候,需要精確到小數點。當感性和理性相遇,當大約和分毫不差碰撞,勢必要斗個輸贏才行。
我們來舉個例子吧,你和發小之間請吃火鍋,今天你請,明天他請,你請的這頓450元,你發小請的那頓吃了400元,你會因為這50元錢而與他鬧不愉快嗎?我想是不會的!再換個場景,合伙做生意的時候,你收賬都是分文不差,但你發小記賬,總是這里少50,那里少40,你會不會不高興?是不是會忍不住質問他,這些錢都去哪里了?
你們自己吃火鍋,吃的都是情誼,你們合伙開火鍋店,開的都是利益。一個感性,一個理性,場景不同,占據上風的也會不同。
談錢傷感情,做不到這三點,再好的朋友也別合伙做生意
2.場景變了,身份也變了
在合伙做生意之前,你們是最好的發小,工作中遇到難事你們可以一起抗,遇到委屈一起吐槽,無論發生什么事,你們都能站在同一陣線上,因為你們彼此只有一個身份——發??!那是時間積聚的友情,不能分割。但合伙后,你們又多了一個身份,那就是合伙人!你們從一個分析題,變成了一道數學題,在不同的地方,你們必須適應彼此不同的身份。在生意場上,你們先是合伙人,再是發小。
談錢傷感情,做不到這三點,再好的朋友也別合伙做生意
在《遇見幸?!愤@部劇里,歐陽嚴嚴總是私自做主,直接給第一次到店的朋友面單,一次兩次這樣,三次四次這樣。在他的頭腦里,對于火鍋店,他有絕對話語權,他仍舊沒有完成角色轉換,將蕭晴當作合伙人,一個需要被尊重的存在,而不是友情的支持者。如果合伙人之間,沒有那么多情感糾紛,那么有些話特別容易說出口,一旦身份復雜,很多事,就沒法說明白了。
在發小合伙做生意這件事上,十數年的感情習慣,適應不了各自身份的變化。我們說古時候,君臣父子,先有君臣,再有父子,總有一種身份要優先于另一種,這種排序不以時間為準則,所以,感情適應不了。
談錢傷感情,做不到這三點,再好的朋友也別合伙做生意
3.發小無戰場,利益有輸贏
我有一個親戚,工作幾年后要開公司,于是和發小合伙了,她自己作為第一大股東,發小作為第二大股東。結果平時每件事都支持她的發小,在公司決策上,卻總是瞻前顧后,不愿意跨出那一步,導致丟失了很多單子。顧忌到彼此的關系,親戚作為大股東,又不好獨斷專行,最后,公司遲遲不開工,撐了沒幾年,就注銷了。親戚和她的發小之間,還鬧了很大的不愉快。
從這個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發小無戰場,利益有輸贏!發小之間,不是敵對關系,沒有短兵相接的理由,但當涉及到各自的利益,尤其是這利益數目不小的時候,就不再是兩個人的事了。既然是利益,總要有個輸贏和得失,甚至在情感和利益兩者之間做出選擇。
上述的例子里,如果親戚沒有顧忌她的發小,行使第一股東的權益,也許公司現在是另一番局面。在這場利益之爭里,她的發小贏了,盡管沒有賺大錢,至少按照預計的那樣,不會有大的損失,就是保全了利益;但親戚卻輸了,利益有時候不能用金錢來衡量,還代表一種機會!
談錢傷感情,做不到這三點,再好的朋友也別合伙做生意
我們都聽過一句老話:親兄弟,明算賬!可見,最好的朋友發小之間,要盡量避免金錢利益的糾葛。那么如果你就是不信邪,你就是覺得你們之間的感情能經得起合伙的考驗的話,要怎么辦呢?如果你們就是想要合伙,要怎么辦呢?我也有3條建議給你:
1.丑話說前頭
丁是丁卯是卯,如果你們一定要合伙做生意,此事已成定局,那么我建議,你們丑話要說前頭。這個丑話,不僅僅是利益的分配,還有產生歧義爭執時的處理辦法,以及你們能想到的突發事件。
以前我有個朋友,召集了幾個要好的人,一起合伙開了一家科技公司,專門做程序開發。為了保證日后不產生糾紛,他特地請了律師,擬定了各自的權益合同,包括股份分配、退出機制等,反正弄得非常細致。同時,還以協議的形式,確定了如何記賬走賬,意見不一致時如何決策,并根據合伙人的性格及可能產生的個人及家庭的各種突發事件,進行了預案?,F在,他的公司還堅持著,但原本合伙的6個人,已經走了大半,值得慶幸的是,走掉的合伙人,對公司依舊是滿滿的祝福,大家依舊是好朋友,沒有不愉快!
所以,丑話說在前頭很重要,《遇見幸福》里,蕭晴知道甄開放已經把自己父親的錢從火鍋店拿回來的時候為什么那么生氣?她是生氣甄開放沒有入股嗎?不,她是生氣甄開放為什么不第一時間告訴她!越是親近的人,越要把話說在前頭,說的越早,日后的矛盾就會越少。
談錢傷感情,做不到這三點,再好的朋友也別合伙做生意
2.同舟共濟的決心
以前古時候義結金蘭之際,都會說一句話: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對于生意場上的合伙人,也是如此。若是沒有心理準備,是想靠著某一方的資源力量,輕松地賺點錢的話,那你們的合伙是不會長久的。
當然,合伙不是資源的對等,但合伙肯定是資源的互補。當你們是發小的時候,一方弱勢,會得到另一方強勢者的關心和照顧,但生意場上,沒有人愿意一直照顧合伙人,生意場上,需要的是一起擺渡的人,而不是扒在船邊的人。
當你們決定合伙的時候,是不是真的已經考慮清楚同舟共濟,是否已經決定,無論結果如何,不抱怨,不指責,不推諉?如果有一種合伙叫試合伙,我想,大家就可以試一下了。如果你不能確定,你可以回想一下,職場上,要好的同事和你做同一個工作任務,你有沒有心里暗暗抱怨他不夠盡心,有沒有曾經委屈萬分,覺得他做的沒有你多,貢獻沒有你足,但卻得到同樣的功勞?如果你從未有過這樣的想法,你就可以拍著胸脯保證可以同舟共濟了。
談錢傷感情,做不到這三點,再好的朋友也別合伙做生意
3.置之死地的勇氣
做生意都是有風險的,如果決定和發小合伙,風險系數就會更高,你們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氣嗎?試想一下最壞的結果,血本無歸,那個時候,你們能依然是朋友嗎?或者,更壞的結果,除了生意失敗,甚至朋友也沒了,為了這次合伙,你有這個覺悟嗎?
如果這一切你都不怕,錢沒了可以再掙,發小斷了也不可惜,朋友沒了就再交,大不了一切重新開始,就當花錢認清世界黑白。如果你什么都不怕,那你就去做吧!當你已經能接受最壞的情況,在合伙的過程中,才能擺正各自的身份,提出對公司有利的意見。一旦你有任何的承擔不起,過程中,就會有一方要一直遷就另一方,時間久了,你們的合作信任會蕩然無存!所以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覺悟,一種失去就是另一種得到!
談錢傷感情,做不到這三點,再好的朋友也別合伙做生意
以前我的城市有一群網紅,聲色犬馬,好不愜意,可某天想不開,一起開了店,最后就分崩離析了。為了置氣一般,每個人又都各自開了店,想要憑自身的人氣扳回一局。直至他們在職場上都有了一席之地,才回顧當初合伙的爭鋒相對其實也沒有那么難放下。
關鍵詞: 第一大股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