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卡里娜
01
大放異彩的處女作
要聊《草木人間》,就必須先聊一聊導演顧曉剛和他的處女作《春江水暖》。
《春江水暖》在2019年大放異彩,不僅在國內斬獲了
,要知道,距國產電影上一次獲此殊榮已經過去了8年之久。
將其選入“影評人周”的推手是法國著名影評人夏爾·泰松,他將本片比作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并稱《春江水暖》是一部
“你們從來未曾見過的中國電影”。
更令人欣喜的是,
在法國《電影手冊》2020年度十佳影片中,《春江水暖》位列第7,這是中國電影時隔7年之后再次入圍《電影手冊》年度十佳,顧曉剛也成為入選榜單最年輕的華語片導演。
這份榮譽到底有多重要?
由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贊創辦于1951年的《電影手冊》是世界上最權威的電影雜志之一,在電影史上的影響力極其重大,它是“新浪潮”的先聲陣地,培養出了弗朗索瓦·特呂弗、克勞德·夏布洛爾、讓-呂克·戈達爾等一眾法國新浪潮的扛旗人物,這些優秀的導演影響了世界電影的發展。
《春江水暖》也成為了法國口碑和票房表現最好的華語片之一。
02
《春江水暖》之所以能成為“從來未曾見過的中國電影”,是由于其以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的紙本水墨畫《富春山居圖》為打開方式,在富陽用“卷軸畫敘事”講述了一個中國式家族在時代變遷下的悲喜物語。
這一獨特的敘事是顧曉剛電影美學系統的重要展示,其對長鏡頭的運用已經當成范本被分析過太多次,而這不僅僅是視聽上的探索,更是
打通了中國長卷畫與電影兩種媒介之間的敘事邏輯,讓電影用繪畫模式打開,讓長卷畫成為電影。
中國畫與西方畫最大的不同,在于西方畫采用焦點透視,而中國畫采用散點透視。焦點透視偏向一個靜幀的瞬間爆發,讓畫看上去更像照片,而散點透視則一直追求沒有盡頭、沒有消失點,是一種移動的多焦視點。
卷軸畫從右至左的打開方式,使其后面的畫面和情節徐徐展開,是一種“游觀”的藝術效果,顧曉剛認為這超越了二維繪畫本身的束縛,與膠片電影非常相似。基于此,
02
春江水暖時,草木人間處
顧曉剛的創作理念和美學探討遠不止于此,他將以《山水圖》為整體構架,通過“三卷”電影呈現和記錄時代性,展開一幅市井的時代畫卷。
《春江水暖》在結尾處留下了“卷一”的懸念和伏筆,《草木人間》則是卷二。三卷在背景上以“春江經錢塘匯入東海”為地理轉移,《春江水暖》拍攝了錢塘江的上游富春江,新作《草木人間》便來到了錢塘杭州。
《目蓮救母》講述佛陀的十大弟子目蓮的母親生前做了壞事,死后入了地獄,經受餓鬼折磨,目蓮經歷數世救母,最終感化佛祖,使得母親成功以人身回到人間。
導演以草木為主角命名,
草木喻人,意在“對生命寄望,對中國文化的新探索”,
同時通過加入犯罪元素的家庭題材,以社會現實主義的視角,嘗試轉譯古典傳說中這對母子的慈孝之道。
在黃海設計的海報中,我們可以看到對這一主題的呈現。主視覺以黑白金三色勾勒出了一幅上下對稱的鏡像畫面——上半部分,云峰高聳,草木繁茂,赤腳的少年在奔跑;下半部分,云峰低垂,茶山和雷峰塔遮擋林立的樓宇,戴斗笠的女人倒映水中。
黃海設計,書法家許靜親筆撰寫片名
不僅僅包括繪畫美學與視聽探索,也暗含了中國傳統人文與現代文明發展之間的時空連接及共識探討。
他也由此引出了一個久違的概念——
“山水電影”
,對此,導演顧曉剛表示:“山水對于我們,是中國文明與情感風化沉淀下來的哲學載體與宇宙觀。”而導演構建“山水圖”系列的初衷,
“一是希望在世界電影中探索出我們自己的電影美學,二是希望自己借電影這條道路深入中國傳統文化”。
在顧曉剛的電影中,我們看到江南長鏡頭的回歸,中國的山水關系和人的關系得以被重新打開,這不僅重拾了我們曾獨有的中國電影語言,讓民族電影語法走向世界,更是將東方哲學和宇宙觀通過電影媒介進行全新展現。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顧曉剛通過自己對
中國傳統文化的廣泛涉獵和深入探究,對時空關系的辯證哲思,對視聽語言的創新探索,打開了中國電影的新敘事,
“山水圖”三卷值得無限期待,我們靜候《草木人間》再創佳績。
全文完
大咖專訪
侯鴻亮丨樊路遠丨宋歌丨劉瑞芳丨吳妍妍
賈樟柯丨饒曉志丨陳赫丨王子文丨郭京飛
陳祉希丨李雪丨唐旭丨周冬雨丨王勁松丨王倦
吳俊余丨代旭丨許齡月丨劉奕君丨王小槍
董璇丨方逸倫丨海飛丨顧抒航丨劉同
許月珍丨徐曉鷗丨龔朝暉丨董潤年
楊文軍丨陳皆理丨孫合彬丨丁晟
路云飛丨張震丨吳俊余丨白一驄丨周丹
金娜丨朱先慶丨吳靜丨寧心丨張曉虎丨劉寧
高銘謙丨劉新丨劉朝暉丨張學智丨張本煜
婁理暢丨李亞平丨項水柳丨沈嶸丨梁振華
辛爽丨陳益韜丨吳延丨汪啟楠丨宋佳丨栗坤
李梓逍丨王冰丨孫金丨陰超
王如東丨戴瑩丨陰超丨齊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