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間的尸體,為何突然消失?
尊稱遺體一聲:大體
走在深夜的停車場里,為何突然出現(xiàn)重物墜落?
絕癥病人可以為了一包薯條,踏上什么樣的道路?
這一切的背后,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以上問題的答案,就在接下來要說的這部劇里——
《良辰吉時》
。
一部
“人事鬼說,鬼事人說”
,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懸疑劇。
《良辰吉時》來頭不小。
電影大師
侯孝賢
首次出任監(jiān)制的劇集。
導(dǎo)演及編劇
黃熙
,是金馬提名最佳新導(dǎo)演,這是她構(gòu)想了三年的劇本。
卡司方面,則有
張艾嘉
,金馬影后時隔多年再度參演臺劇。
以及金馬影帝
李康生、楊祐寧
等一眾熟人加盟。
好消息,楊佑寧終于不再強行飾演古裝美男!又做回了他的現(xiàn)代猛男。
幕前到幕后的含“金”量,可以說是繼《華燈初上》后的最強臺劇。
還沒開播,就被吹成是“年度最佳懸疑臺劇”。
打開正片,確實懸疑感滿滿——
《良辰吉時》分為七個小故事,講述了
發(fā)生在太平市的幾宗死亡事件
。
有生老病死、自殺他殺、意外事故和死因不詳?shù)乃劳鍪录?/p>
太平市,首先從
太平間
展開。
第一個故事,
關(guān)于一場葬禮
。
郭父逝世。他的三個各干各事的孩子,因為葬禮,又聚在了一起。
和印象中的葬禮不同,子女們沒有痛哭流涕,現(xiàn)場也沒有感人至深的悼詞。
三個孩子互相推諉葬禮的責(zé)任,想的盡是父親的財產(chǎn)。
大哥是三個孩子里混得最好的一個,百忙之中抽空過來參加葬禮,滿臉寫著
“什么時候結(jié)束,我要回去上班”
。
二哥更是不讓人省心,想向大哥借錢,又念著父親的財產(chǎn)。
葬禮難得把家人聚在一起,卻成了他“撈金”的機(jī)會。
小女兒被迫承擔(dān)了一些雜事,但也做得很不上心,能看出她對哥哥的不滿。
葬禮需要悼詞,她直接上網(wǎng)搜了篇模板來。
知子莫若父,郭父知道三個孩子都不靠譜。
他在生前就把自己的葬禮安排好,子女們只需要配合就行了。
可笑的是,
他們連最簡單的配合也做不到
。
子孝孫賢的字樣,實在諷刺
需要子女親自進(jìn)行的儀式,他們覺得太蠢了,便讓葬禮負(fù)責(zé)人唐師傅代勞,看得人啼笑皆非。
就連最后父親火化,需要親人撿骨的時候,他們也請了唐師傅上手。
子女們姍姍來遲,將處理好的骨灰盒帶上車,啟程回家。
現(xiàn)場的人一下子散去。
只留下唐師傅一人。
鏡頭跟隨他——
唐師傅捧著一盒骨灰回了家,放在另一個骨灰盒的旁邊。
鏡頭轉(zhuǎn)過來,骨灰盒上寫著郭父的名字,唐師傅還在一旁擺上了郭父照片。
唐師傅合起手,懇切地說:
“媽,我終于把爸帶回來了。”
到這里,完全是個
奇情懸疑
故事。
哪邊的骨灰盒是真的?唐師傅和郭父是什么關(guān)系?唐師傅是郭父的私生子?可兩人的年齡看起來完全不像父子啊......
疑點重重,毛骨悚然。
太平間里的郭父尸體突然醒來,穿上了別人的衣服。
他把掛在自己腳上的火化名牌放到另外一具尸體上,匆匆逃離太平間。
這個女人,便是張艾嘉飾演的
吳月女
。
劇情看似出現(xiàn)了新的疑點,郭父究竟是死是活?火化的尸體是誰的?
甚至到后面,還會出現(xiàn)
一個演員飾演多角
的情況。
這些問題,是不是都細(xì)思極恐?
科科,別怪院長沒提醒你——
認(rèn)真想,你就輸了。
這劇其實從頭到尾都沒什么大的謎團(tuán)。硬要打比方的話,有點像……《走進(jìn)科學(xué)》。
拋出問題時,虎軀一震;揭曉答案后……就這,就這?
主要為了把你們騙進(jìn)來殺
導(dǎo)演實際上玩了一個小花招,
模糊了現(xiàn)實與虛擬的界限
。
不難看出,吳月女承擔(dān)著一個類似
“靈魂擺渡人”
的角色。
她與郭父聊天的攤位,看著便像郭父的靈堂:
每個故事里,死亡的角色都會和吳月女聊一聊,說些有關(guān)生死的感悟,以及自己的遺憾。
這也是這些死者目前的唯一關(guān)聯(lián)之處——他們都與這位靈魂擺渡人發(fā)生過對話。
至于別的關(guān)聯(lián),直到最后一集,才會真相大白……
劇
透
預(yù)
警
通過導(dǎo)演劇透,可以得知。
吳月女也是死者之一。
她在遭遇車禍后的彌留之際,回想起自己過往的人生碎片。
而其他死者,則是她人生里遇到的各色人物——他們在死亡空間進(jìn)行了一場對話。
簡單點說,
走馬燈
。
特意讓一人飾演多角,產(chǎn)生莫名其妙的bug。
并不是有什么大陰謀,而是為了制造一種
迷幻的主觀感受
。
吳月女的記憶被打亂,人的面目變得模糊,混亂,還有人會共用一張臉。
就像我們做夢一樣,會夢到很多我們陌生的場景、不認(rèn)識的人。
但其實夢境都是潛意識的投射,還是來源于自身的經(jīng)驗和所見所聞。
搞清楚了這一點后,有種
“你擱這擱這呢?”
的感覺。
的感覺。
然而有的觀眾看了幾集就匆匆棄劇,覺得《良辰吉時》在故弄玄虛。
不能怪觀眾,實在是劇集之間的信息量太少。
當(dāng)然,還是有一些冤種觀眾,云里霧里地堅持看了那么多集,就是為了真相大白的一刻。
沒想到最后的落點卻是一碗雞湯,實在讓人覺得不夠痛快。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臺劇有了這種趨勢——不管是什么題材,總是要加上一點
奇幻
元素。
紅遍兩岸的言情劇《想見你》不用多說,直接帶火了這股潮流。
之后,還有《天橋上的魔術(shù)師》等佳作。
但也有反面案例。
《想見你》制作班底推出的
《無神之地不下雨》
沿用了前作奇幻+愛情的元素,但因為內(nèi)核過于老套,劇本不夠扎實。
奇幻元素反倒成了累贅,讓一個普通的愛情故事變得神神叨叨、亂七八糟。
其實,
東方式奇幻
一直是個值得挖掘的素材寶庫。
奇幻元素讓創(chuàng)作者們
格局打開
比如,《金宵大廈2》就制造出了一個人性試驗場。
發(fā)生在一棟大廈里的連串怪事,看似高概念,反映的卻是
真實的、極端
的人性百態(tài),極盡諷刺意味。
更別提院長時常重溫的心頭好,《靈魂擺渡》。
史上最“窮比”劇組,拍出了近些年最驚艷的網(wǎng)劇之一。
一個能看到鬼的大學(xué)畢業(yè)生,一個在冥界做公務(wù)員的“靈魂擺渡人”
,每天迎來送往,指引鬼魂們?nèi)ネ鶓?yīng)該去的世界。
整部劇以鬼事見人心,有智商有內(nèi)涵,看得人欲罷不能。
劇里有些梗現(xiàn)在想起來仍忍不住爆笑。
比如第一季里趙吏使用的Iphone8:
更重要的是,
這劇里有鬼,有!真!鬼!
而且每個單元主角的設(shè)定或故事背景,都有志怪古籍、傳說可依。
走火入魔的小雪、吃人不眨眼的五公子(饕餮)、被圍困的織女……
這樣的故事,只有我們能寫、能拍。
包括后來的網(wǎng)大《靈魂擺渡·黃泉》也有令人驚艷之處。
和出現(xiàn)在劇版里的九天玄女、蚩尤、嫦娥、饕餮、鮫人一樣,這些曾在先民傳說中燦爛過、又在快節(jié)奏的都市生活中蒙塵的記憶,又一次被賦予了新生。
可以看出,奇幻元素確實是個香餑餑,也是近期臺劇包括很多華語影史作品的創(chuàng)作寶典。
加入它,能便利地制造噱頭,諸如時間穿越、魔幻時刻,營造出一種懸疑感,吊足觀眾胃口。
但它并
不是一個制勝工具
。
普通的故事沒講明白,就別想著套個奇幻的外殼,騙人進(jìn)來殺。
多花點心思打磨劇本吧,奇幻欺詐,不可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