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夢里詩書
劉浩良對港片警匪雙雄模式的沿用,誠然為《除暴》這個九十年代內地劫案的故事帶來了不少視覺上的看點,同樣也使其具有了港片氣質,但電影卻仍舊有著讓人尷尬的水土不服,人物情感線的空洞莫名,不僅使兩位主人公形象扁平,所有配角人物儼然也都只是工具人般的存在。
電影故事發生的背景是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除暴》在借鑒了不少90年代曾轟動全國的真實罪案后,塑造了以吳彥祖飾演的首領張隼為團伙的犯罪集團“老鷹幫”,他們兇狠且訓練有素,敢于在光天化日下實施連環劫案,甚至還惡意挑釁警方,囂張至極,而以王千源飾演的刑警鐘誠和他的戰友們則咬死不放,勢要將其緝拿歸案。法網恢恢疏而不漏自然是此類電影既定的結局,所以場面節奏和人物情感便成為了決定警匪電影的好壞的兩個關鍵。
值得肯定的是,《除暴》在場面上有著出色的渲染,這不僅在于時代感的細節,由多場暴力搶劫殺人案組成的主線,貫穿始終,接踵而至的槍戰爆炸場面,都令我們看到在警察面前,“老鷹幫”已然不再只是一只抱頭鼠竄的“鼠”,而變成了一只兇猛殘暴的“鷹”,面對如此悍匪,人民警察舍生忘死與之展開的生死較量,使電影在絕大部分時刻都有著較好的節奏掌控,特別是王千源與吳彥祖在澡堂里的赤身肉搏,成為了電影能讓人記憶深刻的一幕。
在人物上,其實我能感受到電影試圖去建立一個形象飽滿的匪首張隼,一面自負暴戾的他,殺人冷血,在搶劫得手后還敢于公然對警察進行挑釁,一面他在母親和女友面前,也會展現出自己人性尚存的一面,但這樣一個本有著兩極化的人物形象其實在最后并沒有能真正建立起來,這很大程度上源于電影缺少對人物情感的細膩把控,甚至于張隼和春夏飾演的女友,兩人間的情感展開都是空洞且令人尷尬的,情感線可謂成為了廢戲,在如何協調好人物情感與電影節奏平衡這一問題上,顯然作為導演的劉浩良并不擅長。
除了人物情感的空洞,《除暴》雖然在開篇制造了足夠引人入勝的看點,但隨著劇情的發酵,很多關鍵問題是被一帶而過的,例如警察是如何知道“老鷹幫”在作案?老鷹幫又如何選擇在不同的地方進行犯罪?電影所建立的對壘是表像化的,作為兩個雙雄式的人物,正反之間其實并沒有過多實質性的交鋒,這一問題導致電影雖然掌控住了節奏,可突兀的劇情發展使《除暴》本身卻很難給人帶來多少回味。
在我看來,《除暴》演的雖然是內地故事,但它的骨子里仍舊有著典型的港片氣質,不論是其優點,還是問題,都有著繼承,這可以說是情懷,也可以說是平庸。
個人評分: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