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雙城記》開頭這句話是文學史上的經典,這句話從某個側面告訴我們,無論任何事物,都有著兩極分化的特點,面對一個時代,有人說最好,有人說最壞,《你好,李煥英》也是如此。
#你好李煥英票房破38億#
有人說這個電影是典型的“我給你講個笑話,你別哭”,但是觀者無不動容,僅憑這一點,這就是一個成功的電影,更何況,總體評價也說明這是一部好電影,電影票房破36億也直接證明這部電影的喜聞樂見,起碼,大部分是認可的。
一部票房都快40億的電影,有很多人喜歡是顯而易見的,畢竟這是拿真金白銀去看的。
有足夠多的人覺得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也并不奇怪,而且他們認為電影不好看的理由,覺得好看的人可能完全無法理解。
從一開始共情的方向就有所偏差,在后續中就更難互相理解了。
而且電影評分有些人也糾結,有些人很固執,認為必須按著和影視排行的電影進行對比之后評分,把電影放到豆瓣top250電影中去比較。
然后他們會指責給李煥英打滿分的人是在擾亂評價體系。
如果說看《你好,李煥英》前期接踵而來的包袱逗樂,春節檔其他一些電影還能和這一部競爭一下。從「可我媽現在還不會縫啊」這句之后,那一段閃回開始,就基本上就把春節檔其他電影甩得遠遠的了。
賈玲作為新人導演,雖然在電影很多方面處理得尚有些稚嫩,但已然已經交出了春節檔最好的答卷。
但現在《你好李煥英》遭遇了兩極分化的處境原因就在于觀眾支持歸支持,但是當《你好李煥英》票房拍片上座率逆襲,并且拿到了本該得到的票房跟肯定后,當時一腔熱血要求“公平”的觀眾也會逐漸冷靜下來想。
它值得被肯定,但值得這么高的肯定嘛?
說實話《你好李煥英》確實不錯,甚至是在春節檔出類拔萃,作為喜劇無論笑點、煽情點、轉折點都很到位,但是它作為電影成功的還是過于“討巧”,因為選擇了這個檔期,因為喜劇題材、因為賈玲沈騰觀眾緣,但就事論事拿到電影層面去評判。
每部電影的受眾是不同的,電影評判標準、比重不是固定的。
《唐探3》評分標準大概可分為搞笑部分評分和劇情走向評分,這次3比著1可差遠了,假設搞笑及格,但是劇情部分太弱,所以哪怕搞笑及格了,但是唐探3的總評分卻會因為劇情得不到高分。
《你好,李煥英》的高分,恰好就是很多人將”讓人共情”這個評判標準比重放大化,我覺得這才是應該去探討的。
最后的雙穿越設定,確實是神來之筆,引發的強烈共鳴和頂級煽情鏡頭,直接把一個前110分鐘的7分片,提升到整體8分的口碑風評。
和同檔期競爭的其他影片相比,不得不承認,《你好,李煥英》確實講了一個很好很感人的故事。
誠然,多個打工人回不了家的今天,出現了一部能讓大眾共情親情并發泄出來的片子,不是一件壞事,大家喜歡它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你非要按自己單一的標準(是否令你感動)去定義這是不是一部優秀的影片,還不允許別人說它差,那就很有問題了。
這部影片之所以會兩極分化,主要是因為在感情面前,評分的人是感性的,情感會對人的判決有著十分大的影響。冷靜的人就會做出十分公正的判斷,因此,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也就不難解釋。
反正看完李煥英我的觀后感是:你要是沒出息想媽媽了只能自己哭,你要是有出息想媽媽了可以讓一億人陪著你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