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電視臺在拍攝短劇方面一直都十分擅長,在1986年的時候,它拍攝了國內第一部系列短劇《萬花筒》,其實在《萬花筒》誕生之前,它已經拍攝過《朝見口晚見面》、《樂叔與蝦仔》等多部系列小品劇了。
九十年代,廣東電視臺繼續發揮出它在短劇方面的優勢,它拍攝的《孫秀才傳奇》、《笑話百出》等古裝系列短劇同樣是充滿特色,這些劇收集了大量的古代民間故事,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覺得十分好看。
到了二十一世紀,廣東電視臺更是動用了全臺的力量,拍攝了一部與新世紀同步的系列短劇《外來媳婦本地郎》。
隨著《外來媳婦本地郎》的橫空出世,劇中的康家也成為了廣東地區最具名氣的一個家庭。康家媳婦來自四面八方,性格各異,她們在與“本地郎”的相處過程中發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深得廣東觀眾的喜愛。
《外劇》吸引觀眾的地方有很多,但是歸根結底便是一種本地文化的吸引,2006年的時候,代表著本土“草根式”幽默的康祈宗去世了,而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代表著西關文化的西關大屋消失了,與此同時,代表著廣東傳統思想的康伯同樣也淡出了。
在《外劇》4000集的慶祝活動當中,康家第三代長孫媳婦羅飛雁挽著康伯康嬸同時出場,康伯在受訪當中透露,他期待羅飛雁為他生三個曾孫,不但要實現康家四代同堂,還要爭取康家五代同堂。在被問到會不會幫手帶BB時,康伯又發揮出康家大男人的本色,他笑言帶BB這些功夫交給康嬸幫忙就行了。
這些年以來,康家不斷出現成員流失和變動的情況,而撐起整個康家家長一職的康伯也已經多年沒有活躍在劇中了。
有人問,現在的康家一共有多少口人?隨著康祈宗的離世、羅飛雁的嫁入以及戴安娜的離婚,如果不把康伯的“細媽”和康而麗計算在內的話,康家如今一共是14口人。
當觀眾翻開《外劇》過去片段時,發覺以前的康家真的十分熱鬧,康家所有成員齊齊聚首是經常出現的事情,然而在2015年之后,康家就再也沒有拍攝過一幅完整的全家福了,不知道康伯期盼康家四代同堂的畫面是否還會再出現呢!
如果《外劇》播到五千集就大結局的話,大概還要拍攝四年左右的時間,到時的康伯將近九十歲高齡了。《外劇》的劇組人員也在四千集慶典時透露,未來的劇集康家將會實現人員補缺,戴安娜兩母子也會回到康家,也許康家的溫馨場面還會再現。
其實觀眾由始至終最懷念的是《外劇》的第一部和第二部,也就是從2000年開播到2004年的那一段時間。2004年的時候,康祈宗因病缺席了很多劇集的拍攝,康家的戲份也分攤很大一部分給蘇家和一眾的街坊。
到了2014年的時候,康伯也因病入院,隨后康伯和康嬸也成為了劇中的客串角色,戴安娜和康天庥除外的康家第三代也先后離開,就連康家舉家上下都搬遷到了列家村,這樣的康家離溫馨也越來越遠了。
沒有康伯主持大局,沒有康嬸管理家務,就連康家平常出現的開飯戲也只能靠著表哥炳和康爾麗這些人來帶動。在近年來活躍在康家的五位成員當中,蘇妙嬋、康祈祖都是以單身狀態出現,而康祈耀在大部分時候同樣是獨自一人生活。
以前《外劇》的核心是康家,現在的《外劇》根本沒有所謂的核心,編劇讓誰出來擔當這個劇集的主角誰就是主角,而康家人最多只不過是出來鋪墊一番。
這些年康伯老得十分的快,他每一次出現的時候觀眾都不由得感嘆一番,大部分觀眾都表示,不管編劇對于《外劇》作出什么改動都好,都沒有多少興趣繼續追看下去,現在只希望康家早點現實全部成員齊齊相聚在康家西關大屋,讓康家來一個合家大團圓結局,因為康伯早已經不是過去那一位中氣十足的康伯了,機會錯過了永遠也無法再來。
【免責聲明】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