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很多觀眾應該和我一樣,最開始是沖著這部劇的“神仙陣容”去的。姚晨、倪大紅、郭京飛、高鑫四個演技咖放在一起,完全就是“不好看才怪”的組合。
(資料圖片)
不過很快,大家就都被劇情吸引了。
姚晨飾演的蘇明玉從小在家人的冷落中長大,她天生要強、能力出眾,成為了事業有成的女強人。但她與家人情感淡薄。在母親去世這個“不得不”與家人相處的前提下,一家人的關系被重新扭在了一起。
這讓他心里有些不滿,開始責怪妹妹在媽媽出狀況的時候,沒有陪在身邊。而明玉不僅不惱火,還一邊開車,一邊有條有理地列出一個“一二三”,聽得明哲一愣一愣。
蘇明玉就是這樣一個冷靜到有些可怕的人,在母親剛剛去世的當口,她既沒有安慰哭到脫力的父親,也不搭理許久未見的哥哥,而是面無表情地坐在一邊處理工作消息。
這惹得二哥蘇明成在葬禮當天和她起了正面沖突,罵她就是一個“白眼狼”。
但實際上,“冷血”如蘇明玉,一手出錢出力,獨當一面地安排好了母親葬禮的大小事,看到爸爸衣柜里全是舊衣服,還順便帶他買了一大堆名牌,里里外外全打點好了。
而痛斥明玉無情的明成,長到三十幾歲還在啃老,父母的積蓄大半用來為他貼補家用,母親去世時,二老多年的退休金加起來還不到五萬塊。
大哥明哲夾在水火不容的弟弟妹妹中間,感覺母親一走,這個家可能就要散了…畢竟,他們的父親——蘇大強,做了大半輩子的妻管嚴,根本沒有主持大局的念頭。
哭得虛脫的他,趴在兒子的腿上,不動聲色又十分精準傳達了自己想要去美國生活的意愿…
這也是一種牛X了(捂臉)
大部分的影視作品,通常都會對“母親去世”這回事進行濃墨重彩的悲情刻畫,好像不擺出一副深思熟慮型沉痛的臉,就對觀眾不負責一樣。而《都挺好》特別寫實地展示了每個家庭成員的小心思,十分真實。
沒人在的時候,明成暗戳戳跟老婆嚼自己親爹的舌根,明玉也無辜中刀。
蘇大強說是要回家收拾衣服,實際上是找了個借口,回去把存折收好,以防慣性“借錢”的明成惦記。
就連媽媽去世的理由,都接地氣得讓人有點無語…
而且劇中人物的矛盾,都是特別典型的中國家庭矛盾。“都挺好”是囫圇吞棗式的好,面上的大和諧,靠閉嘴咽下一肚子的小委屈。
從小到大,明玉都是最受冷落的孩子。飯桌上,媽媽會給兩個哥哥夾雞腿,只有自己沒有。
一般的家庭里,孩子高考是頭等大事,而在明玉高考復習最緊張的時候,母親為積攢大哥出國留學的積蓄,在沒和她商量的情況下,把她的房間賣了出去,讓她和自己擠小房間住。
類似的事情數不勝數。大哥專心學習、不問窗外事,二哥粘著母親、恃寵而驕,只有明玉,是家里時時自覺委屈求全的背景板。
這直接導致成年后,兄妹三人性格的大相徑庭——蘇明哲身為長子,老成持重,把“都挺好”的和諧大局擺在首位,即使自己事業已經處于瓶頸、無暇他顧,還硬撐著要把父親接去美國。
二哥蘇明成天資不聰穎,后天也不大努力,母親的溺愛導致他對父母依靠得理所當然,看到“忘恩負義”的妹妹則十分不順眼。
但家庭這種存在,本身就是無法厘清的,血緣上固有的聯結、情感上鋪天蓋地的沉重,使得任何道理、邏輯,都變得毫無說服力。
劇里的幾個人物,矛盾再激烈,也并沒有凌駕于現實之上,而是糅合在現實之中,是我們身邊最平凡的樣子。
殯儀館黑暗的走廊里,蘇明玉聽著家里人的哭聲,背影蕭索而無奈。她可以冷情冷性地和家人一刀兩斷,也可以選擇放下一切——她知道自己有選擇權,卻不知道該怎么辦。
中國式的家庭,是密實、復雜的聯結體,因為不分你我地互相在乎,所以我們沒辦法社交性地尊重彼此的意愿。而“都挺好”,是流在我們血液里的共識,我們有時想要否認,有時也感到幸福。
可能是因為切中了我們內心深處對“家”的認知,《都挺好》一播出,就得到了觀眾的好評。
不過,也有人發現,當時的蘇州計劃生育實施得很嚴格,表示對背景的現實性存疑……
明玉是恰巧在計劃生育開始實施的階段出生的,那時政策確實是雷厲風行地推廣,但即使是這樣,蘇明玉還是被生了下來、而且沒有得到應得的平等待遇,反而是備受家人苛待。這背后有什么隱情,就需要我們看劇的時候慢慢發現了。
不過,這都是不影響主劇情的小細節,這部劇吸引人的地方,還是在于其中討論到的生活話題——
劇里的人物,觸及到了一代人的現實狀態,很多人在其中找到了共鳴。
“誰也沒做對,誰也沒過好”,很多家庭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散了。不知道蘇家的關系,要怎么維持下去。
預告片里,斯文刷到了幾個讓人抓狂的片段——明玉被明成按在地上痛打,血流了一臉;爸爸不顧家人反對,找了個新老伴;而明玉發現,自己竟然越來越像她最討厭的母親…
之后的劇情怕是越來越揪心。可其實,矛盾越深刻,矛盾的解決就會帶來越深遠的影響。
實際上,明玉面前的原生家庭矛盾,也是生活中很多人正在處理的難題。堅強、聰明如她,一定能夠帶給我們一些啟發。
蘇家的人事糾葛究竟要怎么解決?明玉在其中又將如何自處?斯文真的很期待之后的發展了,充好會員的我,熬夜禿頭也要追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