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在影視作品里的形象多變的。早期中國影視作品中的父親形象,是一家之主,威嚴、固執的,他們掌握著家庭里的最高權力,是不可被違背的。不管是古裝片《還珠格格》中特殊的父親—皇阿瑪,還是神話作品《哪吒鬧海》中的李靖,都符合這一形象。
這類影視劇都表達了共同的主題——反抗父權,追求自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年來,中國影視劇中的父親一改往常的嚴肅形象,變得更時髦也更接地氣。
《家有兒女》中的國民爸爸夏東海,他與三個孩子那種如父如兄的關系令人羨慕。
《都挺好》中塑造了一個不爭氣、沒有責任感的父親—蘇大強。
父親是男人的一種社會身份,他們的個性各種各樣。但東方的父親有著共同的特征——對孩子表達愛的方式,慣用行動而較少使用語言。
《飲食男女》中,父親老朱養育幾個女兒,他每天花費大量時間為孩子們準備佳肴。在孩子們長大紛紛離巢時,他漸嘗老年生活的諸多尷尬,變得孤獨落寞。
國外電影《步履不停》中,父親對兒子的思念沉默而堅定。大兒子去世后父親久久不能釋懷,選擇將思念放在生活的邊角,不去觸碰和揭露。雖然表現出來的是拒絕溝通,實則深藏愛與思念。西方的影視中,父親慣用幽默的方式,表達愛意。
《美麗人生》中的父親,為了不讓孩子受到集中營的壓迫,編撰了善意的謊言,即使是生命的最后,他堅守了對親情的忠誠,用智慧和幽默保護孩子的童年。
本周末迎來節日,打算和大家一起重溫蒂姆·波頓的奇幻電影《大魚》,看電影中父親講述光怪陸離的童話人生。
影片從一個父親的講述開始。父親愛德華喜歡在各個場合講述他傳奇的經歷。兒子威爾逐漸長大后,開始不相信父親講述的那些光怪陸離的故事,覺得父親不過是一個吹牛大王。父親在威爾的婚禮上再次“吹噓”他的神奇經歷,大吵了一架后,父子二人數年都沒有聯系。3年后,他帶著懷孕的妻子回到家中,父親已經虛弱得需要在病床上飲食。
當威爾再次聽到這些故事,不知是不是因為自己將成為父親的原因,他漸漸發現了故事中的深意。小時候的愛德華就從女巫眼睛里得知自己去世的樣子,于是他在生活中非常的大膽。傳聞鎮里出現吃人的巨人,他主動請纓交涉,獲得鎮里嘉獎,同時結識了蠢萌巨人。
他們結伴冒險路上,他選擇沒人走過的路,闖入童話世界般的幽靈鎮。那里安逸舒適的生活和簡單的人際關系并沒有令愛德華停止人生探索的腳步。探險路上,一次觀看馬戲團的表演中,他遇見了真命天女桑德。
為了了解她更多的信息,愛德華開始為馬戲團免費打工,只為每月都能獲得更多的信息。為了追求她的女神,三年如一日的打工,當他順著這些信息找到桑德的時候,卻得知她已經訂婚,而對象竟然是那個女巫眼中看到會早亡的兒時同伴。
這些并沒有抹滅愛德華的信心,他仍然向桑德表達愛意,最后終獲芳心。從那一刻開始,愛德華也做出他一生最重要的決定,不管做什么,都要愛她。
婚后,愛德華服兵役、期間遇見連體雙胞胎、退役后做銷售、偶遇曾經在幽靈鎮認識的詩人搶銀行、重振幽靈鎮、拒絕從小愛慕他的珍妮……
隨著影片的展開,父親傳奇的人生故事,似真亦假地展示給觀眾。現實還是童話?整理雜物間的時候,威爾看到了父親故事里拯救幽靈鎮的信托基金。他又來到幽靈鎮,見到了珍妮,證實了故事的部分真實性。
臨終時刻,威爾幫父親講完人生故事的結尾場景:在他一生中遇到的所有親人和朋友的祝福與見證下,愛德華被兒子抱到湖邊,化身為故事中多次提到的那條永遠不會被抓到的大魚,自由地游向遠方。
送別父親的葬禮上,故事里的人物紛紛到場,只是巨人并沒有傳說中那么高,雙胞胎并不是連體的。威爾再次驗證了他的想法,父親就是故事里的那條大魚,他不過是用童話和稍加藝術加工的人生故事。大魚在水中遨游,不羈又自由,正如父親年輕時大冒險家一樣的生活,不愿為任何人任何事停止停止冒險的腳步。
而大魚卻被一個婚戒做的誘餌吸引,被釣住,也自此放慢腳步。比起個人的自由,他更愿意犧牲自身,給予珍愛的人以陪伴和愛。他用自己幽默和奇幻的方式傳遞自己關于成長、自由、愛的思考。他希望用這種方式感染和影響身邊人做出自己認為重要事情的選擇。
在似真似幻的講述里,愛德華展示出他精力充沛、奇幻有趣的一生。作為故事的配角,母親也是溫柔而堅定的。不管是初識的堅定,年輕時的相守,還是年老時的相伴,她一直給予理解和支持。難怪父親在面對珍妮的情不自禁時說:我只愛我的妻子。
他是游遍世界的大魚,而最終還是回到深愛他而且被他深愛的湖水中去。父親,他不夠完美,但請允許和接納他的不完美。他不是無所不能,卻總是盡其所能。成為父親后,他漸漸褪去年少輕狂,舍棄仗劍走天涯的夢想,用獨特的陪伴方式表達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