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流行一個詞叫做“炸裂式演技”,用來形容演員情緒突然爆發(fā),或者人設一下子反轉(zhuǎn),前后形成較強烈的反差。
時尚的情緒、扭曲的表情、怒吼的聲音,往往能迅速抓人眼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但是這種大開大合的表演,一旦沒有把握度,就會過猶不及。
老戲骨何冰曾談過類似的現(xiàn)象:
“現(xiàn)在的演員們演戲最大的雷區(qū)就是在重頭戲上大灑精彩,演員演得聲淚俱下、激動得泣不成聲、語無倫次,久而久之,你就會依賴這種情緒。”
真正好的表演是貼近生活的,用一種極其自然的方式呈現(xiàn)給觀眾,而且這種呈現(xiàn)不是直接給答案,而是給一個算式,通過一系列行為讓觀眾看完有理解和觸動。
能達到這種境界的演員不多,有一部分演員在表演過程中,往往用力過猛,尷尬至極。
愈姑娘結合這么多年的追影視劇經(jīng)驗,找出了“表面看演技炸裂,實則用力過猛”的8位演員,看看他們到底哪里沒有把握好分寸。
第一位:任素汐|《1942》片段
從《驢得水》到《無名之輩》,任素汐是公認的演技派,她身上有一股旺盛的生命力,這種力量在詮釋小人物的命運和掙扎時十分動人。
有人說任素汐是體驗派的演員,她到了那個場景,給出的反應是潛意識里自帶的最真實的感受,真實往往具有最強大的感染力。
這種演員在表演過程中,可以快速將觀眾代入她所在的角色,還可以調(diào)動整場戲的氛圍和節(jié)奏。
但是力量外放的弊端在于,要么忽視細節(jié),要么給得太多。
在《我就是演員第二季》中,任素汐和左小青合作了電影《1942》的一個片段。
相比內(nèi)斂沉穩(wěn)的左小青,任素汐的用力過猛顯得格外明顯。
左小青一出場是喘著粗氣,佝僂著背,欲哭無淚,說話有氣無力,符合經(jīng)歷著饑荒的絕望母親形象。
任素汐飾演花枝,從豫北逃荒而來,走了一個多月,一路上經(jīng)歷過風塵仆仆、食不果腹,但是她整個人的精神氣卻很時尚,說話聲音也很洪亮。
在母愛的體現(xiàn)上,左小青細膩入微,當不得不把孩子賣掉換小米時,她的肢體語言和表情都充滿了揪心和束手無措,當商人拿出小米時,她下意識地去接,但她還是目光落在年幼的女兒的身上。
看著商人帶走孩子,同樣作為母親的花枝眼中含淚,這個處理是正確的,是一種母親的本能反應,但任素汐沒有更多的細節(jié)。
女兒餓到眼睛模糊了,花枝過去把她抱起,面對病怏怏的孩子,任素汐抱得很粗魯,沒有對孩子的溫柔,難怪導師說一看就知道她沒有當過媽媽。
當孩子奄奄一息時,左小青嚼碎小米喂到孩子的嘴里,還不斷撫摸她的身子,幫助她咽下去,可任素汐卻在打孩子,一邊大喊著“看我看我”,仿佛孩子是她的道具,而不是血緣至親。
把左小青和任素汐放在一起對比,不是說任素汐演得不好,只是左小青情感用得更多,任素汐技巧用得更多,用情感的會更細膩,用技巧的缺少了溫情,若能兩者結合,又是另一種境界的表演。
第二位:藍盈瑩|《北轍南轅》
藍盈瑩在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的時候,就因為自身的“狼性”火了一把。
所謂狼性就是特別拼命,特別努力,特別要強,不僅要卷死同行,還要卷死外行。
在初舞臺首秀,明明學的是表演,卻偏偏靠唱跳拿下了全場第一名。
在演技上,她也從來沒認過輸。從浣碧到商琴琴,她的表演堪稱教科書級別,該落淚的時候落淚,該內(nèi)斂的時候內(nèi)斂。
藍盈瑩塑造得成功的角色往往和她自身特質(zhì)很像,不畏世俗,不怕流言,豁出全部也把掌控自己的命運。
這樣的藍盈瑩放到配角的位置上格外出彩,要是作為主角,又難免用力過猛。
在《北轍南轅》里面,藍盈瑩飾演外向開朗的十八線小演員鮑雪,被網(wǎng)友吐槽演技浮夸,活潑過了頭。
和姥姥撒嬌,嘟嘴賣萌,強行裝嫩,好的角色也是個快30的人,就算撒嬌也不是這種撒嬌法。
和小姐妹嬉戲打鬧,她的全身上下都是“戲”,表情和動作夸張到跟個猴子一樣。
連喝個湯,都不忘把嘴巴撅得高高的。
當不耐煩時,她的戲也很足。
看得出藍盈瑩是想表現(xiàn)出人物奔放的個性,但也得注意場合,保持分寸,否則就把人物演成傻子了。
沒有過多的肢體語言,沒有猙獰的表情,她看起來就像個正常人了,哪怕只是一個落寞的眼神,都能看得出她對姐妹的心疼,對自我的憐憫。
藍盈瑩不是天賦型的演員,但勤能補拙,她身上的韌勁必然會愈挫愈勇,若能遇到幾個好劇本,她還會讓人眼前一亮。
第三位:劉濤|《歡樂頌》《羋月傳》
作為一個非科班演員,劉濤的演技是處于中上游的。
她的代表作品也不少,從早期的《外地媳婦本地郎》《天龍八部》到《瑯琊榜》《歡樂頌》。
從配角演到大女主,劉濤的演藝之路是飛速成長的。
不過這幾年,她被大眾記住的角色少之又少,因為她的精力都分散到綜藝和出鏡了。
顯然,劉濤的野心不止于演員,她想做個全能藝人。
馮小剛曾說:“演員跨界,真人秀上多了,對表演傷害太大。觀眾對你太熟悉了,演戲就沒有質(zhì)感了。”
誠然,劉濤的演繹生涯正在走下坡路,今年在《開端》里面短短十分鐘的戲份就被罵上了熱搜。
回望她之前的作品,從《羋月傳》到《歡樂頌》,她用力過猛的痕跡依然很清晰。
在《羋月傳》里,劉濤飾演逐漸黑化的羋姝,這是她演過的少有的反派角色。
羋姝還在楚國當公主時,那種端莊賢淑,劉濤刻畫得很生動。
讓觀眾出戲的是羋姝在秦宮經(jīng)歷后宮的爭斗后,她內(nèi)心的惡魔被放了出來,嫉妒心、控制欲、不安全感,讓她逐漸癲狂。
這樣一個復雜的角色,劉濤卻演得像個虛張聲勢的“紙老虎”。
在逼著贏夫人拿出遺詔時,贏夫人淡定地坐在那里,沒有過多表情,僅靠眼神和臺詞就氣場十足。
羋姝為了唬住贏夫人,瞪著眼睛,配合上夸張的手勢,明顯感覺到劉濤只是在表演憤怒,技巧有了,情感卻不夠時尚。
羋姝意識到被背叛后,悲憤、懊惱的情緒是對的,但劉濤給得太多,以至于滿目猙獰,連臺詞都快說不清了。
在《歡樂頌》里,劉濤飾演的職場精英安迪,同樣給人太過用力的感覺。
首先從形體上看,她一直端著,看起來僵硬、壓抑。
和親生父親見面后,得知自己身世的真相,多年的積怨爆發(fā)出來,劉濤在詮釋這種爆發(fā)力的時候整個人跟瘋了一樣。
劉濤的資源很好,演技也有,只是在演沖突性強的戲份時,容易收不住就成了表情包。
第四位:周一圍|《創(chuàng)業(yè)時代》
周一圍是競技綜藝《我就是演員》第一季的冠軍,導師席的章子怡對他贊譽有加:
“他是大男一的樣子,個子夠高,形象夠好,很有想象力的一張臉,周一圍特別冷靜,可是說到角色,他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周一圍不算大紅大紫的演員,但他的作品是讓人服氣的,比如《繡春刀》《紅色》《我不是藥神》等。
與生俱來的天賦和靈氣,具有穿透力的聲線,和深厚的臺詞功底,讓周一圍在演藝圈有了一席之地。
有才華之人,往往容易自視過高,一旦心中那種“天下無敵”的優(yōu)越感出來了,不加以遏制,就容易飄到天上拉不回來了。
演戲同樣如此,需要演員有技巧有情感,更需要演員真誠。
在《創(chuàng)業(yè)時代》里面,周一圍飾演一位野心勃勃、不擇手段的創(chuàng)業(yè)者,為了凸顯人物“奸詐陰險”的特點,他詮釋角色的方式是用夸張的肢體和表情,讓很多觀眾吐槽“油膩”。
和上司發(fā)生沖突時,為了表現(xiàn)豁出去的反擊,他一邊瞪著眼睛,一邊胡亂脫衣服,人在生氣時,行為慌亂是正常的,但是變成個瘋子卻是不符合邏輯的。
哪怕是和朋友喝酒,他全身上下都寫著“做作”,一板一眼說臺詞的方式仿佛在演舞臺劇。
創(chuàng)業(yè)第一天給員工開會時,手舞足蹈,字正腔圓的樣子,極具煽動性,要是現(xiàn)實中遇到這樣的老板,大家估計會以為進了傳銷公司。
和員工討論工作時,那神情好像要把人吃掉一樣。
去掉夸張的肢體和表情后,周一圍的演技卻更讓人信服,也更貼近生活。
《創(chuàng)業(yè)時代》這部劇本身就很爛,但是劇本爛是一回事,演技浮夸又是另一回事。
周一圍還是要腳踏實地,不要被外界的盲目吹捧迷失了做演員的初心。
第五位:金世佳|《河神2》
五部《愛情公寓》,金世佳參演四部,盡管該劇現(xiàn)在已經(jīng)跌落神壇,但他還是借了它的光環(huán)。
金世佳在最紅的時候跑到大阪留學,歷練了幾年后,他告別了青澀的演技,轉(zhuǎn)身成了實力派演員,從而有了《一個勺子》《狂飆》這樣的代表作。
對于表演,金世佳有自己獨特的理解:“演技的底層建筑是生活,表演僅僅是對生活積累的落筆之花。”
在《我就是演員》舞臺上,金世佳和宋軼演了《催眠大師》,獲得章子怡力贊。
不過讓他出圈的除了演技,還有那張孤傲倔強的臉,有人說他是演藝圈的一股清流,有人說他是頂級演員。
回到理性的角度,一個演員渾身長滿刺,和世界格格不入,未必是好事。
你戴著面具,不愿打碎自我,在詮釋角色時,往往少了那份靈氣和地氣。
在《河神2》里面,他的表演比李現(xiàn)更時尚,也更有層次,但表演痕跡過重,滿臉寫著“看我多會演戲。”
金世佳本身就不是痞帥的類型,強行裝出這種“放蕩不羈“的模樣非但不自然,還兇巴巴的。
為了表現(xiàn)出混不吝的樣子,金世佳用了很多小表情和肢體語言,渾身上下都是戲,卻沒有焦點,反而顯得矯揉造作。
郭得友的人設是刀子嘴豆腐心,看似叛逆實則講義氣,是充滿魅力的人中龍鳳,金世佳身世的江湖氣很足,但身上那股子“勁勁”的氣質(zhì),天然的有距離感。
金世佳的演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想要突破自我,他需要放下自我良好的清高,更需要摘掉一部分身上的刺,讓自己的世界變得更寬闊更包容。
一個落入凡塵的演員,能糅合任何角色,一個高高在上的演員,只能是個表演理論藝術家。
第六位:朱亞文|《北上廣不相信眼淚》《大明風華》
在80后男演員中,朱亞文的可塑性很強。
他能演好地下黨,比如《地火》;
他也能演好綁匪,比如《紅高粱》;
他還能演好情圣,比如《陸垚知馬俐》;
朱亞文身上雜糅了陽剛、痞氣、正義、灑脫的氣質(zhì),亦正亦邪的角色都能激發(fā)出他身上的特質(zhì)。
但是他帶著粗獷感的長相,在飾演“霸道總裁”和“朝堂政客”時,卻往往過猶不及。
在《北上廣不相信眼淚》里,朱亞文是IT男趙小亮,一個風趣幽默又充滿野心的都市精英。
朱亞文身上的精英感不強,表演稍微一用力,就像個二流子。
在和老板申請資金時,那個架勢還是“余占鰲”,仿佛在說“你不給我資金,我就綁了你”。
職場精英身上都會有一股狠勁,但這種狠往往包裹著體面的外衣,朱亞文身上的“狠”過了頭,就有了一種匪氣,在“正常”的職場人物面前,就顯得浮夸了。
劇中的趙小亮好得是個經(jīng)歷過職場風雨的人,但是朱亞文搖頭晃腦的肢體語言,更像個剛出社會的實習生,少了穩(wěn)重感和內(nèi)斂感。
在《大明風華》中,朱亞文化作朱瞻基,從小就被長輩看好,是未來的朝堂繼承人。
這是朱亞文為數(shù)不多的古裝劇,飾演如此位高權重且充滿抱負的人物,朱亞文身上的氣場還是弱了一點,為了補足這個短板,他盡量用足夠多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來堆砌,就會有虛張聲勢的假大空之感。
把朱亞文放在這類角色當中,就好像小孩偷穿大人的鞋子,走路踉踉蹌蹌,稍不小心就要摔倒在地。
第七位:劉敏濤|《生活家》
劉敏濤44歲那年,靠一曲《紅色高跟鞋》成功翻紅,瞇著眼睛,扯著嘴皮,三分譏笑,三分薄涼,四分漫不經(jīng)心,被網(wǎng)友制作成各種表情包。
回望劉敏濤的演藝生涯,耳熟能詳?shù)慕巧簧佟?/p>
《父母愛情》中葛老師。
《瑯琊榜》中的靜妃。
《白色月光》中的第三者楊雁。
這些角色雖然都是配角,但劉敏濤沉穩(wěn)的表演卻讓人物有了很強的記憶點。
在女性主義崛起的時代,劉敏濤有作品傍身,有分手獨立的人生劇本,本該在演員這條路上穩(wěn)扎穩(wěn)打,拿幾個獎杯,為自己的演藝生涯畫上圓滿的一筆。
不知道劉敏濤是被流量沖昏了頭腦,還是選錯了劇本,踩著紅色高跟鞋就出不來了。
在《生活家》里,劉敏濤飾演“硬核媽媽”邱曉霞,一個生活在底層的酒店保潔,靠著自己的雙手讓女兒在大城市立足。
這是個很討喜的大女主劇本,很適合劉敏濤,可是她卻活生生把角色演成了最讓人討厭的樣子。
和女兒討論租房的問題,皺眉、翻白眼、嘟嘴,滿臉都寫著不耐煩,像個叛逆期的少女,反而演女兒的文淇更像媽媽。
被交警叔叔訓話的時候,依然是斜眼看人,眉飛色舞,故意凹出“無辜感”。
詢問女兒見到了什么少兒不宜的東西,眨眼、瞇眼、瞟眼、抿嘴,連臉上的皺紋都寫著“看我多會演戲”。
夸贊女兒找到好工作,拍桌子,揮小拳拳,和文淇沉穩(wěn)的演技對比,感覺劉敏濤更像個新人演員。
什么才是底層母親的模樣?
《三十而已》每一集的結尾都會有一個小片段,講述擺攤媽媽的日常,她沒有什么矯揉造作的表情,只有洋溢著笑臉努力生活的身影。
劉敏濤在《生活家》里面的很想展現(xiàn)出接地氣的模樣,但是調(diào)動面部每一根皺紋沖鋒陷陣是沒有感染力的,外在的東西再多,內(nèi)在沒有力量,只能是隔靴搔癢、文不對題。
第八位:楊爍|《歡樂頌》
楊爍和朱亞文是差不多類型的演員,骨子里洋溢著“硬、頓、愚、真”的個性。
因此,《生死線》里面江湖義氣第一,倔強又天真的黃包車夫頭子特別適合他。
“四道風”一角成就了楊爍,讓他有了一個別名叫“小四”。
后來楊爍又演了《尖刀戰(zhàn)士》《遍地狼煙》《刀客家族的女人》,往抗戰(zhàn)劇、軍旅劇、年代劇的方向發(fā)展,將他身上的個性發(fā)揮到極致。
不過楊爍始終缺少一部像朱亞文《紅高粱》這樣的代表作,沒能等到機遇,他索性開始嘗試“霸道總裁”的角色。
楊爍的長相是痞帥的類型,一旦沒收住,就顯得用力過猛且油膩十足。
《歡樂頌》成就了四個女演員,而楊爍卻吃了大虧。
習慣性地挑眉、痞笑,配上低沉的聲線,說得好聽點是行走的荷爾蒙,說得難聽點就是隨時都在散發(fā)“性號”的雄性動物。
要是穿著再騷氣一點,戴上耳釘,那種洗不掉的油膩就更明顯了。
表情夸張起來,還有種猥瑣感,站在安迪的房間門口,要是放到年代劇里,就是土匪擄姑娘的節(jié)奏。
泡個腳也要咬著手指,裝出害怕的樣子。
包奕凡明明是個精致帥氣的富二代,在楊爍的演繹下,變得“娘味”十足,一個大塊頭的男人,要裝萌賣傻,實在是辣眼睛。
到了《大江大河》里面,楊爍身上的油膩感就化成了正直和憨傻,變得十分討喜。
楊爍想要找到事業(yè)出路,還是少演點霸道總裁,回歸到正劇中來。
總結
演技炸裂和用力過猛之間差的是分寸感,前者是恰到好處,后者是太過拼命過了頭。
這八位實力派演員,用力過猛的表現(xiàn)都在于,肢體語言和表情太多,喧兵奪主,掩蓋了本該有的情感和細膩。
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一般有三種原因:
1、 演員急于表現(xiàn)角色當下的狀態(tài),急中生亂;
2、 演員太想獲得觀眾的認可,脫離了人物真實的情境;
3、 劇本為了博人眼球,想要給觀眾帶來反差和爆發(fā)力。
真正好的表演,最忌諱的就是這三點,單純的套路化、技巧化,會讓觀眾審美疲勞。
相聲大師侯寶林曾說過:“恰到好處,留有余地,寧可不夠,不可過頭。”
(全文完)
【愈姑娘】記錄娛樂圈的風云驟變,感謝大家的點贊和關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