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進入了下旬,“暑期檔”還有一周多的時間沖刺。
目前陸陸續續有些國外的影片上映,然而在內地和香港電影的觀影熱下,這些引進片基本沒什么牌面,能稱得上IP的《小黃人大眼萌》因為結局是內地特供版,被網友瘋狂吐槽。
(資料圖片)
日本的《雀斑公主》和俄羅斯《忠犬帕爾瑪》將在8月26日上映,按照目前的票房走勢,兩部電影的排片應該不會很多,想看的觀眾要抓緊。
還有一部引進片,排片率非常慘淡,今日首映,票房連50萬都沒有。
質量不過關?話題熱度不夠? 作為這個八月唯一的好萊塢真人引進片,也許它代表的意義,是遠超票房數字能涵蓋的。
760號犯人
2021年上映的電影,2022年才引進,很顯然,這是部買斷片。
論陣容,本片還挺豪華:
拍過《出租車司機》和《沉默的羔羊》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朱迪·福斯特,憑借本片,去年她獲得了金球獎最佳女配角。雖然年紀大了,但在電影里依舊優雅美麗。
還有中國觀眾很熟悉的“卷?!?,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身為英國人的他,演起了美國軍人。不同口音的來回切換,對他來說駕輕就熟。
最后一位是飾演男主角塔哈·拉希姆,法國凱撒獎最佳男主角。國內觀眾也許對這名字沒什么印象,但婁燁唯一一部法語電影《花》,找的男主角就是他。
除了演員是賣點,本片更大的賣點其實是“真人真事”改編。
如果說要盤點著名的監獄文學,20世紀有索爾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島》,那21世界我們有穆罕默杜·烏爾德·斯拉希的《關塔那摩日記》。
關塔那摩是古巴的一座城市,實際上,它是美國掌控的地方。
世界地圖
這地方之所以出名,主要是有座臭名昭著的監獄“關塔那摩監獄”。它是美軍在阿富汗戰爭后,在當地海軍基地關押塔利班戰俘和“基地”組織成員的集中營。
沒錯,確實是集中營。
20年來,近800名美國眼中的“危險分子”在未經任何司法程序的前提下陸續被關進這里,受盡酷刑和非人道待遇。
圖片源自英國《衛報》
無數的媒體抨擊和揭露過該監獄的非人道行為,里面發生過無數的冤假錯案,《760號犯人》講述的正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911事件后,美國社會民族情緒高漲,懲罰恐怖分子,是當局迫在眉睫要回應民眾呼聲的事情。
主角斯拉希(塔哈·拉希姆 飾)是位毛里塔尼亞人,他一直是家鄉人民的杰出青年,公費德國留學生,本來他會有一個美好的前程,然而卻在2001年11月被美國當局當作嫌疑犯抓了起來。
斯拉希真人
罪名:911事件案犯招募負責人。
這是極其重大的罪名,而且是百分百的死罪,然而從頭至尾, 斯拉希也沒搞清楚,美國政府為什么要冤枉自己。
斯拉希確實有嫌疑,他曾經在基地組織受訓過,但為的是對抗當時的蘇聯軍隊;自己的哥哥是本·拉登的重要手下,好巧不巧哥哥還給過自己打電話。
瓜田李下,斯拉希會被人懷疑好像也正常,不過有嫌疑和真有罪完全是兩碼事,但美國軍方不管這些,還是把他抓了起來。
整整三年,沒有人對他進行過任何指控,有的只是關押和無盡的審訊虐待。
無盡的審訊,最主要目的不是想套出什么信息,而是為了讓他認罪,以便給民眾一個交代,平息民怨。
沒有正規的法律程序,先入為主地單方面審判,在 關塔那摩監獄中還有很多例子。斯拉希不幸中的大幸在于,被媒體報道后,引來了熱心律師南?!せ籼m德爾 (朱迪·福斯特 飾)。
南希從越戰開始,就是美國政府的眼中釘。多年來,她已經和美國政府打過無數次人權官司,她知道其中的難度,也知道其中的風險。
尤其是當時美國的民族情緒高漲,不少人攻擊南希律師是“恐怖分子律師”,但經驗老到的南希卻認為,自己是在維護法治。
所謂的法治社會,就是一個允許給“壞人”辯護的社會。
這么一種純粹的理想主義者,必然會引發“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美國軍方的反感,在當時社會環境下,南希律師無疑站在了國家的對立面。
電影安排了卷福飾演的軍事檢察官庫奇中校,一開始正是跟南希構造一組矛盾對立。
不過,兩人對峙的戲份其實就一場,影片大部分時間兩人都是分頭行動。這也是本片顯得有點平淡的原因,兩種理念間并沒有什么激烈的交鋒。
作為主角方的律師沒有當面受到民眾傷害,也沒有受到軍方的威脅,最大的困難只是資料被封鎖,自己的被告人被他人控制。
本片重頭戲不是在法庭,而是在監獄。
這么多年來, 斯拉希受到過水刑、毒打、吃糞便和宗教羞辱等一系列非人道的對待,更讓人惡心的是,軍方威脅要逮捕 斯拉希的母親,讓她到男性監獄。背后的潛臺詞,讓人不寒而栗。
電影中有大量的虐待場景展示(內地院線版做了特殊處理),讓人觸目驚心,構成了本片最大的張力。
從上至下的信息封鎖,讓南希律師很難找到給 斯拉希辯護的法子。
盡管這是個不公平的游戲,但唯一能贏的方法只能靠法律。正如律師南希所言:“ 我們相信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能證明什么。”
這時候,卷福飾演的 庫奇中校,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隨著閱讀證據資料,他發現了其中的蹊蹺,所謂的證據,更像是東拼西湊,強行制作出來的資料。
從軍多年的他自然意料到,軍方急于就地正法的用意。這下子,他與南希律師便成了同一個陣營,致力于尋找被封鎖的真相。
這對于一個利益相關者格外困難, 庫奇中校的不服從命令,甚至會招來“叛國者”的指控。
身為軍人的命令重要,還是心中堅守的價值重要?這是給一位良心未泯者的“哈姆雷特之問”。
這份遲來的正義如何實現,考慮到本片剛上映,很多觀眾還沒來得及觀看,劇情分析環節到此為止。
按照現實,被告斯拉希要到 2016年才重獲自由,當他出獄那一刻,母親已經去世了。期間他在獄中出版的回憶錄《關塔那摩日記》,讓國際社會關注起美軍在關塔那摩監獄虐待囚犯的問題。
結尾字幕也交代了沒有任何一個美國政府部門,承認此事和為此事道歉, 《關塔那摩日記》在美國發售時,也遭到了大幅度刪減。
目前,斯拉希已回到了自己的國家,南希則依舊在為民請命,而庫奇現在就職于美國司法部,而那些被關押在關塔那摩監獄里的人,則離出獄遙遙無期。其中有多少是真實的,哪些是冤枉的,我們不得而知。
總體而言,本片是部中規中矩的新聞事件電影。幾位堅守法治精神的人,用法律的程序正義,送上了遲來的正義,重新維護了法治的尊嚴。
過去太多的電影,都是走這個套路。
中國內地引進本片,固然有其特殊的用意。 不過,中國觀眾大可選擇自己喜歡的角度去觀看。盡管排片不多,但在大銀幕看幾位巨星的風采,了解點歷史,未嘗不是一件寓教于樂的事情。
撰文:詹姆斯卡沒了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