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綠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一年一度笑到頭掉,“真是要了我的老傘了”。
霸道的傲天體讓你欲罷不能,《黑夜里的脆弱》仿佛在每個深夜emo的打工人家里安了個監視器,“喜劇刺客”《全民運動會》總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逗笑你……
節目播到現在,18組進入第二賽段的喜劇小隊已經誕生,僅第一輪就為觀眾提供了花式笑點,開局就是一波王炸。
選手大部分是新面孔,但實力不容小覷,更加新穎的喜劇表達形式、多變的喜劇風格依舊瘋狂沖擊著觀眾的感官。
觀眾對于第二季的熱情是顯而易見的,節目開播24小時愛奇藝站內熱度便突破8700,隨后豆瓣以8.8的高分口碑開局。
專業、硬核、好笑就是這季喜劇大賽的整體觀感。
國慶尾聲逼近,如果想讓自己的假期“戒斷反應”來得不那么猛烈,不如打開《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第二季,讓精神的假期再延續一會兒。
選手舞臺多元化
傳遞大笑的力量
“馬卜停蹄子”小隊里有人臺上是教作文的語文老師,臺下是主持婚禮的司儀;
“青春我有”的“九口人”湊齊了甜寵劇不同款式的男主角,但在前女友婚禮上成為了失意的前男友聯盟;
《媽媽的味道》看似去飯館吃飯,實則回家探親,瞬間想起了在家被媽媽、姥姥支配的“恐懼”……
不得不說,這季的選手風格更為多樣化,演員們花式整活兒,總在出其不意地攻擊你的笑點。
“飛扯不可”小隊成員都是從事線下即興喜劇多年的演員,他們不僅在玩一種很新的東西,還在玩一種很“扯”的東西。他們通過開到天際的腦洞、無厘頭式的搞笑,做到了“沒有劇情、不講故事、用最少的臺詞逗笑觀眾”。
女性魅力在不同風格演員的詮釋之下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李逗逗帶來的失戀獨角戲用一個女孩內心獨白展現了失戀女孩的“精分式”崩潰與故作堅強的可愛。同時擔任編劇的她一個人就是一個隊伍,將失戀女孩的糾結和心理斗爭通過自我對話的方式表現出來。
臺上臺下同樣亢奮的姐妹花“小婉管樂”有著“近乎雜技”的身體柔軟度,她們在這個舞臺上依舊延續著一貫亢奮、歡脫的風格,不僅將喜劇要素巧妙地揉進肢體動作里,還用夸張的肢體表演展現著女性之美。
“姐盡全力”帶來的《媽媽的味道》將親情主題貫穿到底,祖孫三代的情感表達方式通過“顧客-服務員-經理”的角色錯位展現地淋漓盡致,搞笑之余透露著濃郁的溫情,也能感受到女性代際關系的力量。
陽光活力的“帥哥喜劇”向觀眾證明了帥哥認真搞笑起來也很無敵。
來喜劇大賽之前基本沒有代表作的“九口人”小隊,通過自然又舒服的漫才和使相表演展現了喜劇新人的天賦與魅力;在行業里一直默默無聞的“阿奇與阿成”,在臺上通過收放自如的表情控制、精準穩健的節奏將深夜emo的打工人詮釋得辛酸又好笑。
第二季延續了上季強勁的選手實力。一方面,選手們的表演功底依舊扎實。
“某某某”和“姐盡全力”小隊都是有多年演出經驗的資深演員,他們以精湛純熟的表演征服了導師和觀眾,讓我們看到了這個行業其實有那么多寶藏演員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努力。
鑫仔的原創劇本《少爺和我》在和優秀演員張哲華的合作下,讓“霸總文學”的名場面“羞恥”出圈;“胖達人2”小隊的土豆、呂嚴在本輪放棄了拿手的漫才,帶來結構完整的喜劇作品《代號大本鐘》,同樣質感細膩、層次豐富,爆笑之余也引發多種遐想。
另一方面,“斜杠”選手們技能滿滿,不只會演戲。
“仕可而止”小隊中的周可人既是演員也是音樂劇的音樂總監,不僅能教演員唱歌、排練樂隊、音樂指揮,現場音樂設備出現問題也能輕松搞定;“某某某”的《排練瘋云》還靠著原創rap將觀眾的情緒送上頂峰,拿到第一賽段最高分;“老師好”中的松天碩是上一季的表演指導,被稱作“蔣龍、張弛背后的男人”,劉旸同時擔任編劇,編導演全部內部消化。
除此之外,這一季的喜劇形式更為多元。在上一季的默劇、漫才、音樂劇之后,這一季又看到了獨角戲、偶劇、黑場劇等不同的喜劇形式。
新鮮面孔、新鮮元素的加入,讓喜劇大賽的舞臺更加多元化,每一個觀眾打開節目都能收獲一份滿滿的快樂。
創作植根于生活的土壤
喜劇大賽在“演我”
原生家庭教育、打工人的辛酸、外賣行業、霸總文學、竹馬變戀人……節目中處處能夠看到生活的影子、自己的影子。
源于生活的喜劇,再通過一種夸張的表現形式照進現實時,我們看到了放大的笑與淚、無奈與釋懷。
這些在現實生活中圍繞我們的話題在演員們的詮釋之下,變得愈發動人,引得觀眾時而爆笑如雷,時而會心一笑。
這得益于演員們對生活的洞察和對情緒的捕捉,喜劇的魅力通過一段段真誠的表演傳達給觀眾,引發強烈的情緒共鳴。
他們熱愛表演,也熱愛生活。無厘頭搞笑作品《全民運動會》實則來自于演員們對生活的細致觀察,他們用不同的視角將一種場景幽默地解構成另一種場景,并且通過作品向觀眾傳達著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期盼。
正如張丹檳所說,當生活中發生一些不愉快,換一種視角、換一種思路去看待的時候,或許就會獲得輕松與釋懷。在這種喜劇精神之下,“核酸互測”可以變成擊劍,做體操也可以變成“抻面”。
對于郭耘奇來說,《黑夜里的脆弱》想給觀眾傳達的情緒是,當悲傷和不開心難以改變時,是否能夠通過幽默來對其進行消解,讓自己消化過后成為繼續走向明天的動力。
郭耘奇有過不少被劇組拒絕的經歷,甚至有過進組一個月就被換掉的情況,當叨叨問他“做過最樂觀的事是什么”,他開玩笑般地講起這段辛酸往事,“經歷了這樣的事還依舊在演員的行業一直堅持到現在,這夠樂觀了吧”。再提起這件事時,他選擇用幽默的方式將挫折化解為前行的動力。
作品之所以有血有肉,又能夠觸人心弦,有時也來自作品和演員之間的深度連結,表演者從自己的真情實感中尋求和觀眾的對話。
“偶耶”小隊的偶劇作品《男紙漢》的創作靈感來源于小隊成員劉奕斐。
從小和父親相依為命的劉奕斐在考上大學后和父親產生了矛盾,這部作品里滿含著劉奕斐對父親的對話和情感,真實的力量堅實又有感染力,打動了屏幕內外的導師和觀眾們。
“又一輪”小隊的作品《別送我》中獎牌的靈感來源于上一季的笑花。上一季中途淘汰的閆佩倫提早離開了舞臺,只剩搭檔張祐維留下來,但笑花只有一個,就像作品中兩人共同努力獲得的銅牌一樣。
朋友之間要分離時依依不舍的情緒通過“銅牌”這一信物具象化,雙方都想給對方留下一個珍貴的紀念而互相拉扯的笑料好笑又溫暖。
“老師好”小隊的作品靈感來源于劉旸的教學經歷,作為新東方十年教齡的老師,劉旸認為“從孩子身上能看出爸媽的影子”,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之大、家庭教育的作用之大讓我們在歡笑的同時引發了更多對于原生家庭和教育的反思。
社會話題帶來的情緒共鳴是對現實的觀照,也是對困境的消解,喜劇大賽依舊展現著互聯網時代觀眾所需要的喜劇精神。而演員們從自身出發,通過真誠的表演帶給觀眾自己對于生活的詮釋和思考,讓喜劇傳達的情感更加真實、動人。
風格多樣的喜劇演員
同一種“追夢”精神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為新新喜劇人們提供了一個公平追逐夢想的機會。
人均21歲的“偶耶”小隊,出自中戲第一批偶劇系,畢業大戲被取消之后,他們將全部的精力放在了喜劇大賽上。
于是我們看到了在舞臺上一個個熱情洋溢的臉龐上,浮現出自己親手為紙偶注入靈魂時的真摯與欣喜;于是我們看到了一群年輕人在為自己熱愛的事業,共同奮斗努力。
最終,喜劇大賽的初舞臺代替畢業大戲,成為一個面向大眾展現偶劇的機會,以這樣一個動人的方式為第一輪的賽程畫上了句號。
也是剛剛畢業的“九口人”小隊,米未變成了他們的“實習單位”,喜劇大賽的舞臺也變成了他們告別校園生活的一個絢爛的儀式。
羅圣燈有過一些兒童劇“木條”、“圣誕老人”的演出經歷,也曾經在和黃渤合作過的電影里“全副武裝”、只留一雙眼睛出演某路人甲。
即便沒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表演能力,但一個又一個小小的積累,最終在喜劇大賽上的舞臺上得到“爆發”——他用自己獨特的“使相”技能給觀眾和導師留下深刻印象。
李逗逗參加第一季時止步于海選,并沒能成功帶著《再見》跟觀眾見面。她將作品打磨了一年,改善了臺詞、精進了表演、并在線下進行了幾十場的演出,最終帶著《再見》登上了喜劇大賽的舞臺。
節目中,我們還能看到資深演員對夢想的堅持和執著。
“馬卜停蹄子”小隊人均“戲齡”十年。有人做線下喜劇十年,有人做影視劇群演十年,有人做綜藝臺前幕后十年。依舊處于行業“腳腕子”位置的他們一起攜手來到了喜劇大賽。
其中,在節目中貢獻綜藝首秀的王子傲本是學物流出身,在追逐喜劇夢的道路上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和否定,為了向家里人證明自己能夠干這行,為了表明即使喜劇道路再艱辛也要堅持下去的決心,他緊張又激動地走上了這個舞臺。
和王皓、張弛出自同一個話劇社的“某某某”小隊自稱是“千千萬萬中國演員里的三個某某某”,他們想要“趁著青春的尾巴,燃一把”,圓自己一個夢。
他們曾經對于自己的年齡有著一定的焦慮感,但過了三十而立的年紀,舞臺夢想已經沉淀為“有情人做歡喜事,無論是劫是緣”了。他們身體力行著導師黃渤那句話,“不必抬頭焦慮,低頭努力就可以了”。
“姐盡全力”小隊均為話劇演員出身,各自在舞臺上已經有了十余年的從業經歷,也是話劇舞臺的“老戲骨”了。其中,從業12年的話劇演員姜牟遠健是表演指導劉天池2006級的學生。
節目中,劉天池哽咽道出第一次在米未看到姜牟遠健的驚訝。在劉天池的印象里,姜牟遠健從畢業就開始懼怕進入社會闖蕩,十幾年一直窩在話劇舞臺上。
而如今,對于舞臺和表演的熱愛推著姜牟遠健走出自己向外界的那一步,這個舞臺成為她戰勝自己、解放心態的開端。
張祐維和閆佩倫的“又一輪”小隊,在第一季被淘汰之后又進擊第二季。對舞臺的執著和信念,讓他們成為此季為數不多的“回鍋肉”,也讓他們成為此季最“卷”的小隊。
雖然初舞臺沖擊失敗了,但在離開之前,他們笑談還會再來第三季。或許正如馬東所祝福的一樣,一輪又一輪過后,總會有屬于自己的“那一輪”。
張祐維和閆佩倫淘汰的那一刻,第二現場選手們的熱淚盈眶是帶著共同的夢想和熱愛集聚在這個一年一度的舞臺的同路人之間的惺惺相惜。
而此季,淘汰選手將有機會留下來,加入笑花后援團繼續為其他小隊、為節目、為喜劇貢獻自己的力量。不止張祐維和閆佩倫,或許我們能看到更多愿在喜劇舞臺發光發熱的演員們共同陪伴整個賽制進程。
縱觀第二季的61位選手,既有年輕演員對于喜劇和舞臺的熱血,也有資深演員的堅守。這些選手共同描摹了當下喜劇行業的一個縮影——新老喜劇人們為了夢想而默默耕耘的行業百態。
他們有實力、有才華,創作表演真誠、動人,風格多種多樣但同樣都有對舞臺的熱愛和追夢道路上的沖勁兒。
正如《排練瘋云》中“某某某”的rap中所說一樣:
他們可能還是不知名的某某某
他們可能長得不算帥
但他們能力不算壞
堅持下去,絕不放棄
舞臺上的每一分鐘都能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