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電影《長津湖》紀錄片《個十百千萬》的定檔,讓我著實虎軀一震。我所驚訝的,不是創造近百億票房的系列電影《長津湖》拍出了幕后紀錄片,我驚訝的是它能選在在11月中這個蕭條的檔期上映。
(資料圖)
在如今疫情嚴重的狀況下,所有的電影都在觀望,新片雖然不少,但哪個制作人敢在現如今這個檔期上映呢?
沒想到,紀錄片《個十百千萬》延續了之前系列電影《長津湖》的風格,那就是上映救市。因為無論是系列電影《長津湖》,還是紀錄片《個十百千萬》,對中國電影都有十分巨大的意義。
系列電影《長津湖》自不必說,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好的票房,也樹立了中國電影的工業化標桿,觀影人次超過1.22億,創造了中國影史的無數第一,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這樣一部電影,是需要一部紀錄片去紀錄的,而這部紀錄片的意義,無論對觀眾還是行業來說,都不僅限于紀錄《長津湖》的本身。
對觀眾來說,這是一次了解電影制作的神奇旅途,對從業者來說,這是一次顛覆電影人認知的典范之作。
為什么這么說?我覺得至少有三點原因。
其一,系列電影《長津湖》所遭遇的環境和創造的成就,沒有一部電影可以比擬。
《長津湖》光劇本就磨了兩年,拍攝周期超過400天,主演進組待了超過半年時間。這些放在平時,可能不算是多么偉大的成就,但要知道,系列電影《長津湖》的整個拍攝過程,恰恰完整經歷了新冠疫情橫掃全球。
一場大疫,對一個涉及幾萬人的電影項目來說,打擊是毀滅性的。
疫情造成了交通的不便,很多劇組的道具無法運抵現場,拍攝無法進行。而最初應對疫情沒有經驗,系列電影《長津湖》劇組只能停工,前期的所有投入都打了水漂,幾千名工作人員甚至被困在丹東。
雖然沒有工作,但博納依舊需要為工作人員支付工資,為電影繼續輸血,這大大提高了《長津湖》的制作成本,對這樣一部巨量電影來說,沒有“胎死腹中”,已經算是一種勝利。
而隨后,要在兼顧疫情防控的基礎上,趕工進行電影拍攝,幾萬人的劇組,怎樣協調,怎樣防控,怎樣調度,怎樣拍攝,都是很大的問題,但面對這些問題,劇組不僅全部克服,還拿出了這么一部制作精良的電影,并收獲了近百億票房,這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如今,疫情已經變成了常態,短時間內不可能消失,在疫情當下的時期拍電影,早就成了業內的常態。
而《個十百千萬》的拍攝,完整紀錄了《長津湖》拍攝的全過程,對電影從業者來說,這無疑是在疫情之下拍好電影做好工作的最寶貴經驗紀錄。
在面對龐雜的疫情防控和龐大的團隊協調問題時,系列電影《長津湖》的劇組用到的方法,對每個電影劇組都有十足的參考意義,而紀錄片中暴露的問題,其他劇組也可以在拍攝時未雨綢繆,當做典型案例研究,這對中國其他電影公司降低成本,合理利用時間,協調團隊,成功拍攝都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其二、《長津湖》的拍攝,本身就解決了很多問題,值得借鑒。
《長津湖》不好拍是人盡皆知的事實,460個工作日,1.2萬人次的演職工作人員,7萬人次的群演,80多個特效團隊……
拍攝期間,《長津湖》主創解決了諸多以前從未遇到的問題,而這些難題的解決,也可以為后來的電影拍攝者提供思路。
比如道具問題。
為了還原戰爭場景,劇組花重金打造了40輛坦克,重點并不是砸錢,而是怎樣處理這些坦克的細節,營造出鏡頭中真實坦克大戰的場景,并將坦克與特效、背景、道具、煙火融為一體,讓拍攝的進度加快。
比如做舊,片中所有志愿軍的衣服,在經歷了戰斗之后,都是布滿血污的,如何將巨量的道具做到即時做舊,呈現出真實的狀態,是十分考究的一件事。
再比如造風造雪,因為《長津湖》的拍攝地大都是雪天,風雪交加,自然風雪不易控制,所以必須解決造風造雪的問題。
自制風的問題在于,因為范圍很大,要把風制造出來足以吹起雪,這個工程量巨大。而雪更難制造,用真雪會導致現場太滑站不住,許多動作場景沒法做,還容易導致演員受傷。用假的雪又缺乏真實感……
這所有的問題,劇組都一一進行了合理處理,這也意味著紀錄片將給行業一種示范,在以后遇到類似問題時,可以直接用來參考,這不是大大減少了后來人的時間嗎。
這些經驗,都是值得借鑒的,并且這些經驗,也都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對整個電影行業來說,這部紀錄片價值巨大。
其三,是系列電影《長津湖》的精神,能通過紀錄片得到傳播。
拍攝《長津湖》的時候,所有的主創幾乎都是抱著愛國的熱情和激情拍攝的,他們不畏嚴寒,在冰天雪地待了一百多天,這放在其他劇組,基本是不可能的。
而拍攝整個電影的過程中,也形成了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既是抗美援朝精神的繼承,也是艱苦奮斗精神的發揚。
有時候,拍電影不光是為了掙錢,也不光是為了藝術創作,有了精神力量,拍出的電影氣質都會不同。
所以,當我們看到《長津湖》的時候,發現就連群演都是嗷嗷叫的,而以后類似的電影拍攝,如何將這種精神注入到演員內心深處,也頗具參考意義。
縱觀整個拍攝過程,系列電影《長津湖》的紀錄片《個十百千萬》的拍攝,是十分必要且有價值的。
它既是成功經驗,也是典型案例,既是特殊時期的特殊對待,也有整個行業的普遍經驗,對觀眾對從業者,都是重要的總結和參考。
從這個角度說,我期待紀錄片《個十百千萬》,更希望早點看到,這部近百億巨制幕后的全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