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12月26日,電影《特戰行動隊》在正版視頻平臺上線,正式和影迷見面。這部電影講的是某混亂的國外,美女特工們執行正義任務的故事。該片表面主打的是女性暴力美學元素,而實際上,它更像是打應召女郎的情色擦邊球。誠如影片內容當中所言,美女特工問另一個美女搭檔,為什么她們一偽裝,就是應召女郎?搭檔回答,因為咱們長得都太風塵了。
如果只從打擦邊球的角度來講,這部《特戰行動隊》確實準確無誤,知道自己的這個球兒應該怎么打,且可以讓很多“低端影迷”歡心。請允許我這個界定,把喜歡這類擦邊球電影的影迷歸為“低端影迷”。因為我堅信,即便是普通影迷,也不會有幾個人認為,電影作品應該走應召女郎路線。
其實,《特戰行動隊》走了一條網絡電影當中諜戰片的“常規路線”——這條常規路線,是相對可恥的,卻被網絡電影們大量運用。我們不妨來通過故事內容,分析一下這個打擦邊球的女性諜戰片常規路線。
這類影片,女主角一上來,必然是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尤其是被反派組織給糟蹋了這件事情,這類影片是從來不會放過的。因為這類內容,是它們打擦邊球的常規路數。仿佛沒有這個內容,就不足以成就某些網絡電影的“女性暴力美學”一樣。而被侮辱與被損害了之后,女主角就一定要走向勵志成長的道路了。
女主角如何勵志成長呢?必然是加入一個諜戰組織,或者特工組織,然后接受各種專門訓練美女的常規訓練。這個常規訓練,就必然有武打的,也有勾搭男人的。這類編劇導演,已經把這類影片的敘事路徑全部摸透了,尤其是在勾搭男人的訓練上,很有幾部網絡電影,都是樂此不疲的。《特戰行動隊》當中,更是有女性被訓練的時候,短時間內搞兩個妝容出來的橋段。
女主角被訓練好了之后,必然是短期或者幾年之內,就可以上戰場了。而她們的戰場,也大多是和一些反派男人進行打斗。話說,一個軟弱的女子,竟然可以經過幾年的訓練,就成為武打能手,殺人機器,這一點,這類爛俗網絡電影的編劇導演們能相信,可影迷還信嗎?《特戰行動隊》顯然不管這些,它只負責打擦邊球即可了。
訓練好的女主角,必然要有幾個生死姐妹,而且執行任務的時候,也是女主角們沖在前面。女性暴力美學在這個時候,被充分運用起來。而這類網絡電影的重要特點便是,并不重視真實的打斗,而重視如何讓女主角們在打斗的過程當中“坦胸露乳,矯首昂視”,頗有一點蘇東坡跟和尚赤壁喝酒的意思。讓女主角們露肉,成為這類所謂的女性暴力美學電影的通用場景。
接下來的幾次故事總攻,則必然是有女主角的好姐妹們被打死,而最終的故事總攻,則必然要有一場女主角打反派女主角的戲份。這種女性之間的廝殺戲份,當然雙方都是穿著暴露的,而它們要實現的目的,也是讓某些影迷在女性廝殺當中獲得一種“變態”的快感。這種女性廝殺,已經在很多爛俗的網絡電影當中出現了。
而這類女性廝殺類的爛俗網絡電影,也一定要有一份愛情,但并不管它是否合理。在《特戰行動隊》當中,也并不例外。女主角在打死反派女主之后,又聯合男主,打反派大佬,最終,男女主角取得勝利,并且開啟了戀愛模式。而這類影片,敘事合理性問題,一直是不被考慮的。
基于此,這類電影,到底是女性暴力美學呢,還是根本談不上什么美學價值,純粹就是打女性情色的擦邊球呢?我個人是傾向于后者的。真正嚴肅的女性暴力美學,是不會把女主角搞成應召女的,更不會把電影畫面讓露出的肉體全部露出的。其實,這類內容,骨子路邊是三俗的,即便是電影分級,它們也搞不出來什么好東西來。(文/馬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