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娛樂原創
(相關資料圖)
文|胖部編輯|樸芳
2022年,國劇經歷了一場“質變”。
結合幾點現象來觀察這個過程。一是爆款數量肉眼可見地增加,從《開端》《獵罪圖鑒》口碑出圈,到暑期檔《夢華錄》《星漢燦爛·月升滄海》徹底引爆市場,再到年底包括《愛的二八定律》《縣委大院》承接熱度,熱劇填充市場的硬仗從年初持續到了年尾。
二是犀牛君此前也反復提到,今年口碑和熱度的正相關度極高,倒掛現象鮮少出現,這與往年形成了明顯差別;同時,觀眾從去年開始表現出的互動和討論熱情,也持續到了今年的劇集市場,口碑熱劇的各項粘性指標都很高。
應該認為,長視頻行業推動內容升級增效,經過前期積累到達某個臨界點,從而在逐漸形成全新認知的成熟市場上,進入了一個大盤水位猛漲的收獲期。
本文犀牛君會結合Vlinkage發布的《2022年度V榜》、骨朵數據的《2022,國產劇全力以赴丨數據報告》這兩份報告的數據,對劇集市場做更深入的整體回顧,觀察這一年變化的更多細節,共同回憶這個值得行業記住的2022年。
S級項目的高命中率
成為長期發展新指標
在兩份報告里,有幾個數據可以讓我們進一步解讀今年的“質變”。
首先是作品的熱度指數。最直觀的是,今年各平臺頻繁的“破萬”、“破三萬”的數據,一年的數量已經超過了以往幾年的總和。
而從熱度榜數據看,2022年骨朵平均熱度TOP20平均播放指數都在79以上,其中最高的《余生,請多指教》指數為85.09,熱度咬合十分緊密。相較往年,這意味著大量頭部作品都有著相當出色的熱度口碑表現,而非幾部劇獨領風騷。
Vlinkage也有兩組數據需要注意,一是他們不同網絡播放指數級覆蓋的劇集數量,與2021年相比,2022年各中高熱度區間的數量均有攀升,高熱度劇集數量增長明顯。其中60+量級的劇集數量漲幅達到29%;全網關注的90+量級爆款與2021年相比也增加了1部。
如此播放表現,足以說明今年網播劇集的優秀表現。而從平臺表現看,Vlinkage標準90+量級的五部劇里騰訊視頻占據三席,并以《夢華錄》網播指數95.61的表現繼續包攬劇王;值得一提的是,骨朵TOP20的作品中也是騰訊視頻占據8席表現最好,在頭部劇市場仍表現出某種領跑優勢。
圖片來自Vlinkage報告
另一項關鍵數據是,2022年劇集豆瓣平均分為6.24分,為四年最高水準。這種口碑表現,為今年劇集的播放熱度和滿意度提供了重要注腳。
這種整體提振,結合今年劇集制作風向的變化可以解讀出更多價值。
隨著各平臺從去年底開始提出降本增效,并進一步強化發力頭部劇集內容,行業正在從押注所謂“黑馬”,到尋求具有更加穩定、健康效率的“白馬”項目。而實現作品的“高命中率”,即能夠讓S級項目匹配S級及以上的表現,意味著行業進入了更加健康有序的發展。
比如拿下Vlinkage劇王的《夢華錄》就是以S級作品的體量播出了絕對S+的效果,開播后穩坐各大榜單熱度榜首,被譽為劇集數據“六邊形戰士”,更以強勢表現實現“先網后臺”,在騰訊視頻播出后上線北京衛視。
另一部暑期檔爆款《星漢燦爛·月升滄海》同樣連莊熱度榜首,還走出國門成為WeTV2022 全球最受歡迎的國產劇第一名。兩部劇的豆瓣評分分別為8.0分、7.7分,這種口碑與熱度雙爆在今年已經漸漸成為常態。
應該認為,“高命中率”正是內容升級帶動了行業走入正向循環的表現。
在這背后,是去年至今一系列熱點劇集先后以品質兌現了市場預期,逐漸讓用戶形成了“劇集品質提升”的市場認知,并開始保持一種期待;而隨著《夢華錄》《星漢燦爛·月升滄海》再到年底的《縣委大院》,高預期劇集都能有不錯的口碑表現,進一步強化了市場信心。
在目前已公開的待播劇中,如《三體》《公訴精英》《好事成雙》《南海歸墟》等頭部項目,紛紛以高討論度和市場期待實現了未播先火。持續實現的“高命中率”,已經成為行業長期發展的一種利好。
To C時代跑步到來
好內容與觀眾的“雙向奔赴”
伴隨著內容增效,行業的另一個顯著變化是,呼吁多年的To C模式在過去一年里跑步到來。
而在頭部劇集領域,To C思維的轉化同樣適用。如何打造質感更加出色的內容、讓用戶的體驗升級,過去一年的探索也進入了加速期。
一是在制作上,充分聽取過往觀眾的吐槽并攻克“重災區”。
比如演員顏值方面,今年選角和妝發等層面都有所調整,很少再出現相關吐槽,也成為觀眾對角色認知提升的關鍵基礎;又比如《夢華錄》《星漢燦爛·月升滄海》等劇中都要求演員使用原聲,也獲得了不少好評;在劇集質感上,今年的頭部劇集的特效、服化道基本都能得到正向反饋。
其次,在宣傳上也更強調互動打法。能夠明顯感覺到,今年各大平臺的宣傳玩法在不斷迭代,尤其是重點劇集,從主創到演員的“營業”大大加強,直播、互動等玩法成為常態。
在此基礎上,各平臺形成了一套逐漸成熟的“服務禮儀”,從開播前的觀劇日歷,到播出后的平臺抽獎、周邊衍生品,演員們的日常社交平臺互動、在線直播等逐漸成為日常操作,如果某項服務缺席甚至會被觀眾“催更”。
從效果來看,更加成熟的市場讓這種To C模式的轉變可謂正當其時,目前得到的反饋比較正面。
一方面是劇集的口碑和熱度實現了越來越強的相互轉化,今年豆瓣評分人數最多的劇集《夢華錄》和《開端》均達到了80萬,其評分分別為8.0分、7.9分,好內容正在獲得更好的回報。
另一方面,用戶表現出更強的互動和交流愿望,也給劇集市場帶來了更良性的輿論和發展環境。而在To C的新環境下,更靈活的制作體系、更短的用戶觸達路徑、更通暢的反饋機制,將在未來帶動更多變化,也帶動內容思維進一步取代流量思維,主導未來的制作市場。
古裝“復活”、高概念風行
內容拉動類型價值化
從劇集類型層面解讀2022年,很容易得出一個多點開花的結論。
從創新角度看,《開端》作為開年爆款帶動了高概念類型的熱度,此后多個平臺都推出了包含時空循環等要素的內容;而《獵罪圖鑒》以“畫像師”的新視角,帶來了罪案懸疑類型的全新打開方式;包括騰訊視頻已官宣的科幻劇《三體》等,打開了更大的創新維度。
更值得注意的是,古裝劇在今年迎來了多點開花,從《夢華錄》到此后多部劇集都有不錯的反響,還有都市愛情劇《余生,請多指教》《愛的二八定律》熱度不減,一些家庭劇的播出效果也不錯,這些此前被認為市場疲勞度較高的類型內容,卻在今年紛紛重回“巔峰”。
或許應該認為,這些類型利好的關鍵在于內容升級的拉動效應,從優質長視頻吸引力的共性層面,為不同類型實現了“價值化”賦能。
這種價值主要體現在內容和情緒兩方面。在內容層面,在于帶來更好的沉浸感和體驗感,比較明顯是動作冒險劇《昆侖神宮》,結合以往的觀眾反饋,在特效和故事節奏方面進行了調整,今年在播出期間拿下多個熱度榜單日冠,實現了相關作品的一個口碑高點。
而融合情緒價值,是帶動觀眾共情和討論度的關鍵。以古裝劇為例,《夢華錄》巧妙融入北宋人文風情,獲得了拍手叫好;《星漢燦爛·月升滄海》圍繞程少商帶來的原生家庭關系討論,也引發了網友的廣泛討論。這些作品的微博指數、微博熱搜話題閱讀量均表現不俗。
有魅力的人物、有沉浸感的視聽體驗,構成了長視頻具有陪伴感、共情感的獨特魅力。從這個層面對類型敘事進行的價值賦能,是今年劇集多點開花的關鍵。反過來看,這種內容創作上的方法論推新,也支撐著更多元類型、題材的敘事拓寬。
在各家發布的下一年片單里,不難看到類似的嘗試。還是以騰訊視頻為例,《西出玉門》《南海歸墟》將延續動作冒險劇的嘗試;打造“喜劇劇場”和“懸疑劇場”,則意在類型化層面打造品牌。好內容的更多可能性,讓這種創新充滿底氣。
在這個“質變”之年,劇集內容升級逐漸開花結果,帶動了市場、創作、平臺等各個層面的正向發展。從2022年看向未來,劇集行業與長視頻,都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