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民樂嗩吶和電吉他合奏會是什么效果嗎?
(相關資料圖)
你知道被稱為“宋服之冠”的趙伯澐墓出土“士大夫服”,穿在“東華帝君”高偉光身上,有多神氣嗎?
你知道當陳小春扎硬靠、戴翎子,穿上京劇武生戲服,唱出一句“戎馬一生走天下”,有多燃嗎?
你知道《莊子·齊物論》中所說的“天籟”,是什么聲音嗎?
你知道中國“深海一號”的研發設計團隊是如何攻克技術難題的嗎……
這些都在2023年央視跨年晚會都見識到了!
不得不說,今年的央視跨年晚會,算是把“創意型晚會”策劃到極致了:不止好看、好玩、好聽,還接地氣、熱血、有思想性,傳統文化、家國情懷自在融合,看著看著,就被打動了……
小品《筑夢深藍》還原“深海一號”研發現場
如果評選一個最“接地氣”的節目,我會選《筑夢深藍》。
老戲骨劉佩琦、演員袁弘等以小品的形式,還原了“深海一號”研發現場的一個時間片段。
研發設計團隊為攻堅一個技術難題,已經連續熬了幾天幾夜不回家了。
焦慮、痛苦和對親人的思念內外夾擊,大家幾乎被擠壓到要崩潰,“劉佩琦”老院長來給大家鼓勁兒。
此時,一個累得睡著了的技術人員說了“弄不了”的夢話,尷尬地問老院長自己說了什么時,老院長笑著說,你說的是“能解決”。
“袁弘”擔心著老父親的身體,可對親人的思念剛要決堤,卻又繞回到了對工作的執著上:
“我其實就是放心不下我爸……可每次去看他,他還趕我走!感覺項目他比我還上心。”
老院長發現,大家實在太過緊繃了,便讓大家回去放空一天。就在這時,幾人終于找到了靈感……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現實中“深海一號”能源站的作業高峰期,就是4000余人如此這般晝夜奮戰達成的。而其中一個技術難題,正如小品中所說,“從保暖瓶內膽”中獲得了靈感。
“沒有先例就創造先例,沒有標準就制定標準”,正是“老院長”口中的“破冰”精神,使得“深海一號”能源站的工期,縮短到了21個月,創造了國際同等規模項目的建造之最!
自此,由中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10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建成!世界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在中國屹立而起!
小品令人動情之處,是它用地氣和樸實的演繹方式,把科研人員身陷技術囹圄的痛苦、無畏刻畫得簡單而清楚。“念念不忘,必有回響”,臺詞沒有一句多余粉飾,卻讓人感受到“為祖國能源安全奉獻力量”的科研工作者們的一片赤子之心。
小品之外,深海一汽田的90后、95后工程師們“用命去打拼”的事例,也讓人感動。
“很多人以為我們乘坐直升機上下班,住著海景房。實際上,我們28天在海上、28天上平臺,更像候鳥。”
95后的小伙子說,有一次,遇上極端天氣,大家都要登上直升機了,卻發現平臺上有一個漏洞沒妥善處置,大家二話不說跳下直升機,把“漏洞”補好……在能源站建好之前的實驗階段,每一次登上平臺,工程師們都是拿命去賭。
但是,他們愿意為這座“海上鋼鐵城市”奉獻青春和生命!
《聽見幸福》:“莊子的音樂理想”與“現代拾音者”的碰撞
這個節目是我認為本臺晚會意境最美、文化底蘊最深的節目。
《莊子·齊物論》中,子游曾問:“何為天籟?”(原文: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子綦答:“夫天籟者,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也。”
子綦的意思是,風吹在萬物之上的聲音,即為天籟。
(又名“吹萬”。王昌齡有詩云:北上太行山,臨時風閱吹萬)
《莊子》中所提“天籟”,可謂見識與境界高妙,然古人只能識得天籟,卻無法采擷“吹萬”,時常傾聽,央視跨年晚會幫我們領略了這典籍中的美妙。
一名“拾音者”穿越竹林、湖面、小巷和山間,舉起拾音話筒,將大自然里、城市里最細微的聲音細心采集起來,轉化成電波、裝入錄音機,再呈現給觀眾,令我們如同聲臨其境。
從節目展現的畫面來看,“天籟”當中,竟含有風吹竹林聲、鳥鳴聲、溪水流深之聲、踏過松林之聲;編鐘、鼓聲、罄聲、蕭聲、二胡聲;雨在天井低落的聲音、洗衣聲、孩子的歡笑聲、打糍粑、磨豆子聲;開水在茶壺里的翻滾聲、飛鳥翅膀劃過天空的聲音、剪果樹枝干的聲音、撐竹筏聲、自行車走過小巷的聲音、風鈴聲、畫筆在紙上填色聲、翻書的聲音等20多種聲音。
也許,實際的“拾音”比呈現聲音種類更多。每一種聲音,都是山水之美與生活之美的融合;都是是人們生活的記憶、感悟;也是城市告別浮躁、沉淀自我后的人文內涵。
“聽”這個節目,真的一種既“入世”又“出世”的享受。
高偉光曾黎古典組合養眼、陳小春索明芳剛柔搭配有FEEL
除了傳統文化、家國情懷,晚會也不乏精彩的娛樂節目。
不知道是哪位獨具慧眼的導演,讓高偉光這位“史上最帥東華帝君”和“中戲兩百年一遇美女”曾黎成為舞臺CP……不能說合適,只能說“神來之筆”!
曾黎高偉光搭檔的是一個叫《宋韻之美》的“視畫藝術”類節目,以自身服飾、焚香、點茶、插花等舉止,來展示宋朝美學。
高偉光身穿的“服飾”可講究了!是依據“黃巖趙伯澐墓出土服飾”所仿制。
800年之前,當黃巖嶼頭鄉前礁村的趙伯澐棺木被打開之時,考古人員驚訝地發現,在南宋高端墓葬技術的保護下,70余件成系列的南宋士大夫絲綢服飾竟然完好無損!
當年的“士大夫”趙伯澐著官服風光大葬,到了出土之際,這些布料竟然依然呈現出柔軟順滑的質感和光澤。
這些布料包括了絹、羅、紗、綾、縠、錦綢、刺繡等絲綢品種,還編有精美的花卉、禽鳥等題材紋樣,可謂“花重羅衫,蝶隱綾裘”,亦被稱為“宋服之冠”。
模特出身、眉目深邃,頗具古典氣質的高偉光演繹的“宋服之冠”,給人以儒雅、清新、幽麗、淡然之感,古大士大夫“不求富麗而求雅致”的風尚,被他展示得淋漓盡致。
曾黎的端莊、優雅、沉穩、大氣,也與宋服氣質、宋代禮儀十分搭配。
除了古典服飾和器物,現代設計師對“宋韻”的擷取和繼承,而制成的現代服飾和布景……古代與現代服飾之美、古代與現代美人之精彩,在這里“渾然一體”。
高偉光曾黎組合之外,令人過目難忘的,還有陳小春索明芳搭檔的《一曲東方》。
陳小春可以說是演藝圈較具陽剛之氣的男明星之一,當他“扎硬靠、戴翎子、掛白滿,穿上厚底靴”,工架優美、動作矯健地開唱,頗有幾分大將風度和英雄氣魄。
而身為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花名旦的索明芳,則身段柔美、靈氣逼人,唱功高超、唱腔圓潤,與陳小春搭檔起來,當真是一剛一柔,十分有FEEL。
嗩吶電音秀,蕭敬騰鄭方南貢獻驚天“神樂”
要論起哪個節目最獨特、最令人更熱血沸騰,當屬蕭敬騰和鄭方南等人表演的“嗩吶電音秀”——《全世界在等你》。
蕭敬騰帶著搖滾范、以電吉他來一段電音SOLO;鄭方南帶著“百鳥朝鳳”的王者之氣,奏響嗩吶……二人的BATTLE真的好燃啊!
嗩吶是出了名的“嗓門大”“音色突出”“變化豐富”的民族樂器,想低調都沒辦法,所以合奏中是妥妥的C位。
蕭敬騰的電音吉他雖然夠炫酷,但也要加上歌聲,方能與鄭方南嗩吶激情四射的磅礴氣勢相對壘,真是令人開了眼界!
其實“嗩吶電音秀”并不是特別新鮮的搭配。
2020年,祖孫三代傳承嗩吶藝術的鄭方南就上過央視舞臺,奉獻過嗩吶電音秀。2022年,在《國樂大典第4季》上,他更曾用嗩吶驚艷四座。
然而沒有一次“嗩吶電音秀”像這次這么炫酷——與精通諸多樂器的流行歌手蕭敬騰合作,二人對音樂和樂器的掌控旗鼓相當,為觀眾帶來了新穎的演奏版本、重釋了國樂精華,也為流行音樂帶去了更多一種可能。
當我還沉浸在一個個“炸場子”的創意節目中,4小時30分鐘的晚會已接近尾聲……于是搜索了一下,晚會總導演夏雨竟是一位“曾經導過8次春晚”的女導演。
2009年,正是夏雨把“劉謙和近景魔術”首次推上春晚舞臺;
2018年,她將跨界表演——如由國家技巧隊和優秀舞蹈演員共同演出的《波濤之下》推上了春晚舞臺;
2021年,又首次將國際最先進的“XR拓展現實技術”引入春晚(《燈火里的中國》)。
夏雨也是被觀眾稱為“滿分綜藝”的《我要上春晚》欄目的制片人……
怪不得,這臺晚會能在創意方面高屋建瓴、守正出奇,“思想+藝術+技術”三者高度融合,經典、新作、科技元素自在穿插,好看好聽、入情也入心,令人意猶未盡。
讓這樣有家國情懷又深諳創新的精彩晚會,再多來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