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奇譚》太火了。
這部動畫短片集,由八個植根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獨立故事組成,僅上線一周播放量就突破4000萬。
看完的觀眾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觸動,覺得曾經(jīng)的國漫回來了。
(資料圖片)
在豆瓣上,《中國奇譚》被7W多人打出9.5的高分。
B站內(nèi)部評分更是高達9.9。
Sir對它的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作出了解讀。
大量毒飯大喊還不過癮。
催更第二集的呼聲霸占評論區(qū)。
行。
Sir連夜爆肝也要滿足你們。
不只因我一向?qū)櫡郏驗樗档谩?/p>
《鵝鵝鵝》
看不懂《鵝鵝鵝》其實很正常。
第一。
國畫風+志怪題材+風格化敘事。
畫風奇幻詭譎、神秘莫測不說,還帶有一定恐怖元素,要理解的確是有門檻。
第二。
《鵝鵝鵝》屬于沒有臺詞只有音效的默片。
與絕大多數(shù)觀眾多年來的觀影經(jīng)驗相背離。
二者疊加,使得《鵝鵝鵝》有極強的表意性。
諸如鵝、鵝山、狐貍、獵人、心上人等意象到底代表著什么?
導演到底想傳達何種主題?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Sir今天,也只給出我自己的解讀。
在我心中:
《鵝鵝鵝》是一場奇幻詭譎的盛大想象。
更是一次關(guān)于中國人欲望與品格的微觀回望。
01
先從背景說起。
《鵝鵝鵝》改編自南朝吳均所著的散文《鵝籠書生》(也稱《陽羨書生》,原型出自佛經(jīng))。
原文說的是東晉時代有個叫許彥的人。
一日,他在山中碰到一書生,自稱腳痛,想寄居在他的鵝籠中。
等到許彥在山中走累了,書生為他設(shè)飯席。
從此便開始了詭異的“心上人套娃”:
書生從口中吐出心上人A共飲美酒;
書生醉后歇息,A又吐出她的心上人B,與許彥一起飲酒;
書生欲醒,A再吐出屏風,與其共眠。
B則趁機從口中吐出他的心上人C,與許彥一起飲酒。
如此兩番往復,書生將醒。
C被B吞,B被A吞,A又被醒來的書生吞……
末了,書生贈予許彥一個東漢年間的二尺銅盤(與許言所處年代相差大約300年)。
《鵝鵝鵝》則基本沿襲了《鵝籠書生》的故事脈絡(luò)。
既然知道結(jié)局怎么把故事講得精彩?
首先,為更貼近當代年輕人的審美經(jīng)驗,導演創(chuàng)造性地賦予了許彥一個貨郎的身份卡和一個送鵝的任務(wù)卡。
你是個貨郎
今天要送兩只鵝到鄰村
但要Sir說,《鵝鵝鵝》最大也最妙的改編在于“視角”。
全片用第二人稱“你”(貨郎)敘事,并加入相當多的主觀鏡頭。
只需一分鐘,觀眾便或很容易或不自覺地將自身代入“你”,成為送鵝的貨郎。
這里是鵝山
是你失蹤的地方
表面上看,你在鵝山失蹤當然是因為他——瘸腿書生。
你本在鵝山上走得好好的,但當書生以這樣的動作突然出現(xiàn),再看著他面部古樸的戲妝妝容,看著他突然變成狐貍。
你感到一種恐懼。
你想逃離鵝山。
可這只狐貍既跪在你必經(jīng)的前路,又坐在你逃跑的后路。
你感受著周遭的一切,覺得自己被一種寂滅的悲哀環(huán)繞。
你聽到自己疲憊的喘息和巨大的心跳聲,你懷疑它每分鐘跳到了100次以上,就快要沖出胸膛。
隨著腳步越來越沉重,你徹底害怕了。
你知曉了自己面對鵝山時的卑微。
你后悔沒聽獵人的話,不該來這鵝山。
此時,視角的微妙讓故事超越了傳統(tǒng)傳說:
作為熟悉各式風俗與傳統(tǒng)文化的中國人,你知道有些東西千百年來一直就在那。
但同時作為現(xiàn)代人,你卻不知它們具體是什么,也逐漸忘記了古代人避兇的方法。
你甚至懷疑,這些東西是否真的存在。
這種矛盾便是整個故事的助推力。
你太好奇了。
鵝山上這只繞不過去的狐貍。
他橫亙在你的去路,又斷絕你的來路。
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回眸,一個不該有的眼神交匯,就仿佛在你心上狠狠地挖開一道口子。
毫無疑問,你被震懾了。
你感受到后脖頸傳來的麻木,移動腳步的艱難,乃至靈魂深處的顫栗。
狐貍順勢表達了自己的訴求:
他要你背他去那山頂
聽著狐貍的話,你感到莫大的困惑:
第一,狐貍怎么偏偏挑上我了?
第二,前面的那座山上有什么?
禪宗六祖慧能說:不是風動,亦非帆動,仁者心動。
只一瞬間。
你對那山頂生出幾分好奇,狐貍就不見了。
一溜煙進入你的鵝籠,并堂而皇之地霸占了兩只鵝之間的中心位置。
狐貍并未變小,鵝籠亦不曾變大。
而你,對此渾然不知。
你受到狐貍的控制。
一步一步,向著他指的那座山走去。
可即使你暢想過山頂?shù)木跋螅阋膊桓市木瓦@樣去。
凡事都有個先來后到,你的任務(wù)還沒完成,你還得去鄰村送鵝嘞。
你開始掙扎。
但這使你差點摔落懸崖。
隨著小石子跌入深不見底的懸崖,豆大的汗珠布滿你的腦門。
你想起還沒完成的去鄰村送鵝的任務(wù)。
你不甘心就這樣去世。
籠中的狐貍鬼魅一笑,移動了自己的重心。
你終于站穩(wěn)了,再次一步一步走向狐貍想去的山頂。
你跟狐貍,不僅是在就自己身體的控制權(quán)做爭奪。
亦是在對選擇何種前進方式做博弈。
你以為這就是極限?
不。
02
你們終于到了山頂。
但你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兩只鵝已消失在狐貍的傾盆大口中。
裝鵝的籠,只剩下一根毛。
或許是為聊表謝意,又或許是光吃還不盡興。
狐貍想在此設(shè)席,與你坐而飲酒。
你很害怕:兩只鵝已經(jīng)“隱入塵煙”,下一個會是自己嗎?
他要請你喝一杯酒
可你只想逃命
但看著狐貍從口中掏出酒器,再聞著那杯香氣撲鼻的酒,你莫名改了主意。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此酒不喝,非人哉!
于是,本在迷離之海中漂流的你,墜入瀑布。
而狐貍喝得更爽。
那段套娃再次上演:
狐貍從口中掏出了“心上人”兔子;
兔子從口中掏出野豬;
野豬又掏出了天鵝少女……
是的,故事回到了Sir開頭提到的《鵝籠書生》。
在這篇古代散文里,許彥只是置身事外地觀看心上人套娃現(xiàn)象。
他用一個個淡淡的“善”字答應他們想請出自己心上人的請求,答應不告知他們的上級。
他并未表現(xiàn)出任何的情感傾向。
但在《鵝鵝鵝》,導演進行了一個較大的改編。
“你”對眼前的天鵝少女動情了。
這晚霞 這時光
你覺得很美
你想讓她片刻停留
夕陽西下,你跟天鵝少女俏立山頭,情不自禁地聊了許多。
她給你講山里,你給她講山外。
你們的愛意齊齊蕩漾在山間:
她求你帶她去山外
她要變成一只鵝住在鵝籠中
你又有鵝了
但你怕鵝又有鵝,猶豫不決。
而當你剛剛下定與她廝守的決心,狐貍就醒了。
你只能眼看著一切消失:
野豬吞了天鵝少女,兔子吞了野豬,狐貍又吞了兔子……
啪。
畫面再次黑屏,留下平靜又刻薄的文字:
你是個貨郎。
就在剛才,你丟了三只鵝。
只是三只鵝嗎?
天鵝少女留下的耳墜也漸漸風化,化作一只只大雁(導演說是天鵝)飛向云端。
——你擁有鵝的憑證,鵝留下的唯一念想。
就這么隨之消散殆盡。
看到這樣的結(jié)尾,有人覺得太美、太震撼,可又“不明覺厲”。
還有人迷迷糊糊認為,導演似乎只是在用這后半段故事勸告觀眾:戀愛,狗都不談?
其實只要將視角脫離出《鵝鵝鵝》,一切都很容易解讀。
在Sir眼中,這段劇情只著重描述了兩件事:
一,狐兔豬關(guān)于心上人的套娃現(xiàn)象。
二,你與天鵝少女的情投意合。
它們有著一個清晰的指向:對某種人生經(jīng)驗的隱喻和體認。
類似的表達在其他作品中有過不少。
比如讓湯唯拿下N多影后獎杯的《分手的決心》。
瑞萊與海俊,一個是犯罪嫌疑人,一個是追查兇殺案的警察。
但誰都不會想到,他們在整理“偷吃”的痕跡時,是那么的默契。
這份默契是愛嗎?
至少是愛的萌芽。
但當海俊一步步踏入瑞萊的“陷阱”,去勇敢示愛時,這份愛就變成了曾經(jīng)。
因為對愛,瑞萊有自己獨特的理解。
哪怕其他人既不理解也不認同,甚至認為她是虐人虐己,她也仍然堅持這種理解。
高度概括一下,其實就是這首詩:
你/一會看我/一會看云
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云時很近
——顧城《遠和近》
從愛情角度來說,《鵝鵝鵝》結(jié)束了。
但從人心來看,還遠遠沒有。
03
李安的經(jīng)典句式——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青冥劍。
青冥劍,指向一種“貪念”。
它是七宗罪,是貪嗔癡,是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是塵世間所有欲望的集合體。
更是理智與情感的博弈,欲望與品格的糾纏。
你與狐貍之間的爭斗,亦是如此。
回想一下。
如果“狐貍”代表欲望的化身,欲望之外還有欲望,欲望之外還有欲望……
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那么,鵝,便代表著看得見摸得著的“理性”。
從2只,到3只,再到0。
之間的掙扎是我們?nèi)松蟛糠值目s影。
如蒲松齡所說:“世態(tài)漁洋已道盡,人間何事不鵝籠。”
你能走出鵝山嗎?
沒有那么簡單。
因為從頭到尾,“你”所看見的,始終不是事情的全貌。
有些細節(jié)像是導演刻意“隱瞞”的。
就像那只狐貍。
據(jù)導演胡睿所說,這個角色致敬了上美廠作品《天書奇譚》中的阿拐。
阿拐因貪吃少了一條腿,狐貍則是因傷瘸了一條腿。
傷從哪來?“欲望”自己也會受傷嗎?
Sir的一個猜測——獵人。
始終沒有露面的“獵人”,在臺詞里提醒過貨郎,別上鵝山。
是因為他跟狐貍交過手,傷過狐貍,知曉狐貍和鵝山的恐怖?
還是說,狐貍早就被他征服、馴養(yǎng),只是借他的恐怖來敬告貨郎:不要走“鵝山”的捷徑,不要受欲望的蠱惑,要保持送鵝的初心。
Sir還發(fā)現(xiàn)最隱秘的一處。
貨郎與狐貍相遇前。
如果你仔細聽當時短片里的背景音,會發(fā)現(xiàn)有一陣低沉的哭聲從山谷深處傳出。
那么是否需要追問:
這山曾經(jīng)吞掉了多少個“貨郎”,或者多少只“狐貍”?
這哭聲,是厲鬼無意義的嚎叫?
還是受困者對貨郎的哭訴與警告?
是的。
《鵝鵝鵝》并不只是一個單純的暗黑小故事,如果有條件,它完全可能發(fā)展成一整個“鵝山宇宙”。
也正因如此。
《鵝鵝鵝》絕不止一種解讀。
這才是短片為何引起討論,脫穎而出的原因。
比起那些表面被吹爆的“中國風”“水墨畫”,它真正引起觀眾共振的地方,在于故事中切入傳統(tǒng)文化肌理的文學性。
通過大量精妙的留白和隱喻,營造出詭秘氛圍。
甚至它的修辭都有機結(jié)合成故事一部分:
山里,山外。
籠里,籠外。
肚里,肚外。
夾縫中,綻放出絢爛但沒有證據(jù)的美好。
而在所有陰郁和熱烈都通通煙消云散的那一刻。
我們盯著屏幕。
除了拼命回憶細節(jié),拆解意象,品味復雜。
心底是否還有一種堅定的聲音:
這,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中國故事啊。
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編輯助理:李尋歡不作樂
關(guān)鍵詞: 最高9.9分的國漫熱度火爆 畫風詭譎神秘莫測 民俗恐怖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