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無花果
【資料圖】
編輯| 袁佳琦
“人繃得太緊,厭世,焦慮,煩躁都會找上門來。”這時候,就需要一部田園牧歌式的“烏托邦”下飯劇來治愈心靈。《去有風的地方》主創可以說深諳90后社畜們為工作心力交瘁后的內心OS了。
劉亦菲+李現+云南民宿這個搭配也是極盡養眼+養生,光是看看海報就讓人有吸滿氧氣之感,所以,即便是除了第一集女主痛失閨蜜之外沒有什么強情節來支撐,仍然吸引了大批受眾前赴后繼來看神仙姐姐漫游記。《去有風的地方》自播出以來就在云合、貓眼、骨朵等平臺拿穩了熱度前二,首周TOP1的成績。
近日的劇情中,除了大主題的旅游度假+養生戀愛之外,還帶出了鄉村振興和大城市白領回鄉創業的內核,過渡與銜接也較為自然,隨著劇情線索集中后,可看度也有所提升。總之,在兵荒馬亂的2022年過后,這么一部劇版《向往的生活》在2023年開年出現,可謂正中觀眾下懷。盡管在劇情主線與節奏上仍有上升的空間,但又有誰會拒絕人與景都賞心悅目的劇呢?
慢綜式生活流劇集的開端
“人跟時間賽跑的話,永遠都是輸家。”《去有風的地方》其實一直在論證這句話的正確性。
無論是劇集開篇給女主角許紅豆(劉亦菲 飾)的辭職安排的不容反駁的理由,還是后面謝曉夏(史彭元 飾)極力想出外闖蕩,因太急于出人頭地而中了“殺豬盤”又返鄉。太急了,是來到大城市闖蕩的年輕人的“原罪”,時間仿佛是無形的手,家人親戚的殷切期待是催化劑,讓很多年輕人等不到峰回路轉,也等不到春暖花開,就“腰間盤突出”了。
最好的閨蜜兼室友因病去世卻留有遺憾,給了“工作狂”許紅豆一記當頭棒喝,提醒她該停下了。于是,許紅豆帶著閨蜜的愿望獨自前往大理云苗村的“有風小院”休養生息,也在此期間整理思緒,懷念舊友。
強烈的自尊心是這類年輕人通病,正如許紅豆形容自己是“工作之前一直學習學習,工作之后一直工作工作,努力努力再努力,不落人后,不服輸,轉眼十年過去了,沒房沒車沒對象,只有病。”不知喚起了多少打工人的代入感。俗話說物極必反,來到云南放空的許紅豆初期的目標是“當個沒用的廢人”,過上徹頭徹尾的慢生活,這跟前幾年組團“逃離北上廣”的年輕人的選擇如出一轍。
來到新地方當然要適應風土人情,在云南,許紅豆先后結識了有情懷重感情的謝之遙(李現 飾)、樂觀智慧的謝阿奶(吳彥姝 飾)、小鎮咖啡師娜娜(胡冰卿 飾)、幽默風趣的胡有魚(牛駿峰 飾)、小院冥想家馬丘山(涂松巖 飾)、強勢但有責任心的謝曉春(董晴 飾)和敏感自卑的謝曉夏,一幅小鎮核心成員群像就這么呼之欲出。
劇集前期對于這些平凡百姓的展現不惜筆墨,有時甚至犧牲了一些主角的出場次數,也加強了整部劇的“生活流”氣息,平鋪直敘的同時而不乏對人性與人情的關照。
劇集把云南小鎮拍攝得風景如畫,許紅豆住宿的“有風小院”設計的錯落有致,別有一番情趣,帥哥美女的搭配加上無強情節和輕喜劇元素,看得人對此情此景流連忘返,心向往之,甚至連街頭巷尾的八卦都蒙上了一層夢幻色彩。
劇情上,《去有風的地方》散而不空,為了淡化“找真愛”這個簡單而俗套的設定,內容上添加了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民俗手藝傳承、新老交替和大學生村官這些血肉和內核,也讓《去有風的地方》多了一絲文藝氣息。但同時,第一集的閨蜜逝世的快速推進和來到云南的快速轉折仍然稍顯突兀,前六集的人物出場過多,主線隨時偏移也有種重點缺失的感覺。
不過這些都在第七集之后迎來了峰回路轉,謝之遙鼓勵許紅豆和“生命在于靜止”的馬丘山加入創業計劃后,為觀眾和許紅豆都重新捋順了思緒,當消耗身心健康的機械螺絲釘不可取,做游手好閑的“擺爛者”也不是長久之計。當風吹來,劇集也才真正進入了重整旗鼓,重新出發的主題,開啟了最重要的副本。
并且,《去有風的地方》也借有主角之口談到了女性未來抉擇的話題,無論是選擇單身沒有選擇愛情的懷蘭老師,還是坦然接受和看待離婚女性的謝曉春和謝阿奶,編劇都給予了平視和空間,沒有過分推崇和討好,也沒有讓其成為一種被反復咂摸的爭議點,擺脫了近兩年來劇集集體陷入“中女申訴”的桎梏,這一點值得贊賞。
“烏托邦劇”正在流行時?
俗話說風水輪流轉,題材類型的流行趨勢也是一樣,在此之前,我們已經許多年沒有在劇集類型一欄里見過田園、生活、治愈的字眼了。但就如同劇名給出的回答,去有風的地方,不要讓生命變成一潭死水,要永遠尋找活水源。這些年,快節奏強情節,買房、雞娃等“焦慮劇”數不勝數,過于一地雞毛的刺激情節和強調“寫實”的淋漓感,也一度讓觀眾在電視前操心上火,心浮氣躁,生活劇“卷”成一團亂麻。
而從去年開始,不搞競爭的音樂旅行綜藝《快樂再出發》和避免了宅斗的古裝劇《卿卿日常》的火爆,意味著人們心中“向往的生活”的方向悄然轉變。不同于老牌綜藝《向往的生活》的請客吃飯和《五十公里桃花塢》的激烈代際交鋒,“和諧純粹”和“自由自在”是目前觀眾更為喜聞樂見的新形勢。不勾心斗角,也沒有爾虞我詐,這一點在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被再次發揚光大。
影視產業就像一面鏡子,照射出現實社會的側影。實際上,這類影視作品曾在某一階段極為流行,成為現實中緊張的人們舒壓的“精神按摩良藥”,年代稍微久遠的如電影《夏日么么茶》,臺劇《我在墾丁天氣晴》,離得近的如韓劇《海岸恰恰村》或者日劇《小森林》都給人傳遞出一種厭倦城市喧囂,渴望來一場寧靜而舒適的清心之旅的氣息。在影視圈浮躁的快速運轉的這二十年,粉圈游戲固化的這十年的情緒累計下,返璞歸真的田園劇的興起也不難想象。
與田園劇功能類似的公路片,最典型的案例是拿到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綠皮書》,內容的可挖掘空間很大。目前在公路片在國內市場上繼韓寒的《后會無期》后再度空缺,反而又被綜藝先行一步,《哈哈哈哈哈》和《恰好是少年》都帶有強烈的公路元素,與短視頻生態中流行的vlog的效果異曲同工,明星的加盟又起到了類型助燃的作用。
《去有風的地方》就選對了“連看她談戀愛都會感到心曠神怡”的劉亦菲。今年年初的《夢華錄》已經證明了“神仙姐姐”在這個年頭回歸電視劇領域的正確,事實證明,長了張“國泰民安臉”的劉亦菲帶來的“氧氣感”治愈效果奇佳,格外適合蕩滌心靈的田園劇。也難怪在其他劇中總是皺著眉頭演霸總的李現,在《去有風的地方》中時不時就笑出一臉“不值錢的樣子”。觀眾又何嘗不是如此“顏控”?
但顏值、氣質同時也是把雙刃劍,女主角許紅豆套上了劉亦菲的臉,更是被所有人認為集合了親切、美貌、認真、能干、不矯情等優點于一身,男主謝之遙則頭腦聰明、熱情善良、理想主義的不似在大城市當過投資經理的樣子。
一方面,男女主仙女配帥哥足夠登對和養眼,隨便拿出一幀來就是明信片的效果,“出片率”極高;另一方面,過于完美的主角人設難免讓劇情顯得有些平淡,也讓整部劇有種“夢一場”的失真感,生活的毛刺和主角的成長蛻變感同時被削弱,美得像是一部云南旅游宣傳片般無瑕疵。
就像豆瓣那句熱評說的,“誰會因為分別住在東四環和燕郊,嫌遠見不上面而和劉亦菲分手?”
在類型的嘗試上,《去有風的地方》做對了很多步,是一個好的開端,但如何能夠拍出更合理并與現實嫁接的更恰如其分的田園劇,還需要后來者再多探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