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視覺中國
(資料圖)
1983年1月,上海群星璀璨電視晚會上,一對年輕組合的出現讓觀眾們眼前一亮。男歌手身材高大,總是笑瞇瞇的,女歌手甜美斯文,有一雙大眼睛。在舞臺上,他們擺脫了刻板的舞臺表現,而是自然地在臺上走動、坐下,歌聲也是輕柔、甜美。他們表現出來的視覺和聽覺感受,搭配在一起,給人的感覺是前所未有的輕松、和諧。
親切、清新,是王潔實和謝莉斯這對組合留給大眾最初的印象。正如有網友在留言中所說的那樣,他們的歌聲讓人想起八十年代那些歡快的周末,那是爸爸媽媽的青春時光,也是我們美好的童年。
2023年1月13日,歌唱家謝莉斯在北京去世,享年75歲。她曾和搭檔王潔實一起,把《外婆的澎湖灣》《赤足走在田埂上》等歌曲唱遍大江南北。在上個世紀80年代,他們首先傳達出了一種年輕、朝氣、屬于平凡人的輕快聲音,但在這種輕快背后,有著謝莉斯作為一位歌手敢為天下先的精神,也有著她不為人知的艱難困境。
八十年代就賣出500萬盒磁帶
曾任中央電視臺文藝中心主任的鄒友開,曾策劃、編導過多臺大型晚會,他和謝莉斯在工作中經常合作,也是相識多年的老友。他覺得,謝莉斯的演唱多年來能一直留在聽眾的印象中,是因為她扎實的歌唱能力,以及她和王潔實“男女對唱”這種新形式而留下的觀眾緣。他們在演唱上有著自己的特色,在當時是獨樹一幟的。
謝莉斯和王潔實是電視晚會領域的黃金組合。多年來,大大小小的晚會都會邀請兩人演唱。他們這種男女聲對唱的形式,在如今早已司空見慣,但在改革開放之初,這種演唱方法是嶄新的。而這個主意正是謝莉斯率先開創的,并和王潔實一起實施。
1978年,文化界百廢待興,各家歌舞團鉚足全力研究全新的表演類型,尤其是通俗、流行唱法,大家都在嘗試和模仿。當時,中央電影樂團的女歌手謝莉斯也在計劃創作新節目。一次,在為樂團招收新歌手的面試中,她認識了北京電影制片廠來的演員王潔實。王潔實是學表演出身,但他的形象并不太符合當時的主流審美,一直沒有太多的發展機會。他自己愛好唱歌,就尋找一切機會轉做歌唱演員。聽完王潔實的演唱,謝莉斯就在心里琢磨:等他來了團里,可以跟我一起試試新唱法的男女二重唱。
王潔實進團之后,很快就和謝莉斯被分配到一起磨合男女合唱。合唱比一個人唱歌要難,需要配合搭檔,要照顧兩個人的風格和嗓音條件。他們花了很多時間磨合,還要調整唱法。在高音域兩人的聲音并不太搭,但在中音區卻能找到共同點,很快就找到了默契。謝莉斯和王潔實在大慶油田的一臺節目中上表演了三首男女對唱歌曲,從那時起,這個組合開始在圈內聲名鵲起。
此時,中國早已有了另一對家喻戶曉的男女對唱組合:張振富和耿蓮鳳。但這對組合一直是演唱民歌的,內容說不上是真正的流行歌曲。在那段時間,聽眾們對流行歌曲壓抑多年的需求開始釋放,鄧麗君的歌曲、臺灣地區的校園歌曲、搖滾音樂也從各種渠道傳入中國大陸。謝莉斯拼命地學習她所喜愛的、臺灣地區校園歌曲的唱法。但當時,他們只能偷偷學習這些歌曲。有一次,在同學家里聽到了一首《赤足走在田埂上》,她特別喜歡,就把歌曲翻錄下來,回家接著學。
1981年,廣東太平洋影音公司為王潔實和謝莉斯出版了專輯《何日才相會》,這張卡帶標價六元九角,在當時屬于超高定價,卻依然賣出了超過500萬盒的天文數字。《外婆的澎湖灣》《校園的早晨》等歌曲也隨著他們的歌聲傳遍了千家萬戶。此后,他們又登上了不少電視晚會,平易親切的形象與清新的歌聲貼合,讓當時已經30多歲的謝莉斯和王潔實成為電視觀眾心中的金童玉女。多年來,甚至總有人誤會他們是夫妻。憑著這個組合,謝莉斯這個名字在那個年代變得家喻戶曉。
最紅的時候也毫無架子
在鄒友開印象中,謝莉斯屬于老一輩的歌星,他對這類歌手最直觀的印象就是藝德突出、毫無架子。他記得,王潔實和謝莉斯憑借二重唱形式成名之后,各種類型的晚會、演出都會邀請他們,在他們最紅火的時刻,他也從未見過謝莉斯對這些晚會的大小、類型有過挑剔。他見過有些歌手、演員主動接觸電視臺節目組,希望爭取一些上節目的機會,這無可厚非,但謝莉斯從未這樣做過。“這是那個年代的老藝人身上保持一種可貴的精神。”他不無感慨地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
這種精神,是一個“老藝人”“老歌手”對舞臺的珍惜,也來自于他們那代人坎坷的經歷,讓她不會輕易放棄時代拋給她的任何一個機會。謝莉斯是重慶人,1964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專業成績一直突出,但因為歷史原因,畢業后她沒有順利進入歌舞團,一度被下放,不得已,還曾對著豬圈唱歌。后來她被分配到了中央電影樂團,在幕后過了數年,她才等來了可以堂堂正正站在舞臺上,暢快表達自己的機會。
或許,這是她為何要努力地抓住一切機會,學習新唱法,唱新歌的理由。敢為天下先的勇氣,讓積極、主動的川渝姑娘謝莉斯抓住了事業上的機會。她足夠敬業,認真地憑實力對待每一次演出機會,這讓她的高光時刻持續了數年,最當紅的時期,她一天演出7場,全天加起來能唱100多首歌。
但是,人生總有勇敢也無法解開的問題。1997年,剛剛50歲的謝莉斯被診斷為腔隙性腦梗塞,發病時,偶爾會出現手腳麻木,面部神經不聽使喚的現象,這個病還有癡呆風險,嚴重的情況下可能影響唱歌。經過治療,謝莉斯沒有了生命危險,但嘴已經歪了,語言功能也遭到了損傷。因此,她甚至有了抑郁傾向。
因為生病,近20年來,謝莉斯很少出現在大眾面前。為了能和從前一樣站在臺上唱歌,她又一次要求自己勇敢起來,先是從走路開始學起,在家里轉圈,五十圈、一百圈,慢慢加量。為了唱歌,她強迫自己練習語言能力,每天練發聲兩個小時,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幾歲的小孩子。生病時,謝莉斯的家人也給予她極大的幫助。和急性子的謝莉斯不一樣,她的丈夫朗文曜性格溫和,在妻子患病時,他承擔了大部分家務,也在謝莉斯喪失信心的時候不斷鼓勵她。
幾年后,謝莉斯去復查,發現受損的腦血管恢復了不少,唱歌能力也逐漸恢復了。2000年以后,她又和王潔實一起出現在不少晚會的舞臺上,盡管再不能像以前那樣一天唱上一百多首歌,而是一年甚至幾年才能出現一回,聽眾也換了,但她還在堅持,直到2023年1月13日。
但總有些東西留了下來。比如音樂。“你可曾在甜美的歌聲里,表達了自己?”在當年那張賣出500萬張“天文數字”盒帶中,有一首排在最后的歌曲《紛紛飄墜的音符》,歌詞是這樣寫的。那時,謝莉斯和王潔實輕快地唱著當時年輕人最渴望聽到的、屬于平凡人的聲音,如今,謝莉斯雖然已經離開,但她甜美的歌聲卻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里。
記者:仇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