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嘯天
(資料圖片)
人生,是一場孤獨的旅行。
曾經(jīng),我們擁有過許多許多的好朋友。
可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卻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那些個朋友們一個接一個,慢慢消失了。
最后,等我們長大了,就會發(fā)現(xiàn)兒時的那些朋友,幾乎都找不到身影了。
原來,長大就是一個逐漸孤獨的過程。
然后,就只能孤獨地走下去,走完自己的一生。
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也有人說人生是一場爬山,開始爬的時候,身邊有很多人一起開始,但爬著爬著,就發(fā)生身邊的人越來越少,越來越少,當(dāng)最終你爬到山頂時,就發(fā)現(xiàn)自己的身邊就只剩下自己了。
意思,還是那個意思。
人生,就是孤獨常伴。
而如果你要去思考那些曾經(jīng)擁有過的,現(xiàn)在又丟失了的東西,就會感到格外悲傷,痛哀為什么就丟失了ta們了呢?
如果,曾經(jīng)丟掉的,還是自己的摯愛,那又是何等的痛。
拿下戛納評審團(tuán)大獎的丹麥影片《親密》,講的就是這樣一個傷感的故事。
這是一部兒童視角的影片,故事的兩位主角,只有13歲。
兩個13歲的小男孩,兩小無猜,親密無間,妥妥穿一條褲衩的鐵哥們。而且,他們的關(guān)系,還超出了哥們,有了朦朧的愛情因素。
初出茅廬的愛情,在兩個小正太之間。
其實,影片名字叫《親密》,其實講的故事是“失去”,講的逐漸失去的過程,而非越來越親密。
兩個孩子,攜手走進(jìn)了校園。卻因為時時都黏在一起被人嘲笑,笑話他們是基佬。
于是,過于介意別人言語的兩個人,就開始了有意識地疏遠(yuǎn)。
盡管在心底里并不是本意,但行為上卻還是在有意地疏離。
或者說,表面上在苛意保持距離,但實際卻每時每刻都在觀察著對方,時刻在關(guān)注著對方,隨時留意他到底在做什么。
很小孩子氣嗎?很小家子氣。
我們都知道,這樣下去是不對的。
果不其然。
有一天,突然其中一個孩子發(fā)生了意外,離開了這個世界。
另外一個孩子,才發(fā)生自己失去了多么重要的東西,才發(fā)現(xiàn)對方對于自己有多么重要。
意外的發(fā)生,與主角沒有關(guān)系。但是,他還是堅決以為正是因為自己的疏遠(yuǎn),因為自己沒有跟在自己最好的朋友的身邊,才導(dǎo)致了意外的發(fā)生,責(zé)任一定在于自己。
那種無可奈何的悲傷,那種怦然心碎的沉痛,撲面而來,揮之不去,讓《親密》籠罩上了一種傷感的調(diào)子。
說是朋友之間的友誼可以,說是兩個夢竇初開的情侶也可以。
從關(guān)系親密,到開始疏遠(yuǎn),再到突然失去......一份感情這么突然終結(jié)了,而且是在感情最敏感的青少年時期。
一生的痛,再也跑不掉了。
《親密》,作為一部文藝小清新,是一部低齡版的《請以你名字呼喚我》。非常值得一看。
這也是近期在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入圍短名單里,看到的最暢快的一部影片了。之前看到其他片,有一部是一部,都太沉重,太沉悶了。終于看到了一部清新流暢的影片,然后被《親密》無可遏止的悲傷沖襲的手足無措,一頭沉浸其中,久久無法超脫出來。
嗯,好片子,值得。
關(guān)鍵詞: 不愧是戛納大獎 這部小清新版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更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