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搜狐娛樂訊 (哈麥/文 阿輝/圖/視頻)2月8日,中國電影家協會在北京主辦2023年春節檔電影現象研討會,邀請多位業內專家、從業者參與,包括《流浪地球2》監制王紅衛。
王紅衛說,《流浪地球2》上映前,包括導演郭帆,制片人龔格爾和他在內,對大盤到底怎么樣,這部片的票房怎么樣,心里都沒譜,當別人問起對票房期待的時候,他們三人不約而同地統一了口徑,就是能再次回本,大家覺得比第一部有進步,就滿意了。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從做《流浪地球2》起,就沒有想過拍一部以追求高票房為目的的電影,而是要做一部更好更新的科幻電影,對得起中國觀眾。
“做《流浪地球2》創作的時候我們就沒有追求做一個高票房電影,做一部市場最大化的電影,做的過程中我們自己腦子里清楚。
有些同志現在建議說,如果你們把門檻兒降一點兒,把線索砍一砍,把時長壓下來,可能對觀影的人進影院,對排片都有利,肯定能保證你的票房高一點。
從劇本的醞釀到最后的過程,從拍到剪都沒有選擇這條路,在我們身上最重要的責任還是做一部更好的電影,做一部更新的電影,做一部更加符合科幻電影概念的電影,而不是去沖擊某個紀錄和票房數據。
為什么會有門檻兒,如果再沒門檻兒的話,可能對不起科幻電影這個標簽。
很多人可能說我們很高興,一個挺好看的電影上了,但是你放到國際電影界,放到國外,人家會說你是應和中國的民族情緒,并不能說是科幻電影,但是現在沒有任何這種聲音,包括國外的IMDb,爛番茄,所有的評論,都沒有說你們不是科幻片,相反有很多的聲音說,你們做了一個新的,不同于好萊塢的科幻片。其實好萊塢也不做這種真正古典意義上的科幻片,他們已經向漫威系統靠近,把科幻和奇幻,甚至魔幻結合。
在這種門檻的情況下,到底觀眾是什么樣的情況,我們覺得是超出我們的預料。中國觀眾對科幻的接受度和理解度是很值得樂觀的。我們是一個后發國家,同時是一個有活力的還在高速增長的國家,里面人口的年輕化,和他對于發展,對于未來的信心,非常像美國二戰后的時期,這個時期是科幻片發展的黃金時期,現在觀眾的反應是應和了我們這種的這種預判。這些觀眾對于科幻他不是說你門檻高了我不看,你復雜了我不看,他是希望有更加的難度挑戰,供我燒腦,供我腦補,供我做我的圖解,和我對未來的期待,這是非常可貴的現象。
這個情況下,如果我們作為電影人往后退,再退到不停地把門檻降低,不停地為了下沉市場,為了三四線,盡量簡單地去做,可能是簡單的搞笑的,甚至于‘低俗的’電影的話,我覺得是對不起中國電影觀眾,也會把中國電影的未來面極大地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