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早報網 察客
時隔三年多,中國影迷終于能在電影院觀看漫威(Marvel)電影了。這對漫威和中國的漫威粉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然而,隨著漫威電影宇宙進入新階段,重新叩開中國大門的漫威電影,還有從前的熱度嗎?
美國娛樂巨頭迪士尼旗下的漫威電影《黑豹2》星期二(2月7日)在中國上映,打響漫威重新進軍中國市場的第一炮。另一漫威超級英雄系列作品《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蟻人3》)也將于2月17日在中國影院登場。
(資料圖片)
這是《蜘蛛俠:英雄遠征》(《蜘蛛俠2》)2019年6月在中國上映以來,首次有漫威電影在中國登上大熒幕。在《蜘蛛俠2》后,漫威拍攝的七部超級英雄電影都未能在中國上映,包括《黑寡婦》《永恒族》《尚氣與十戒傳說》《奇異博士2》等。
有分析認為,《黑豹2》和《蟻人3》重返中國,意味著中國官方在電影審查上的適度放寬。不過,這兩部電影在中國的票房潛力仍有待觀察。
其中《黑豹2》作為“漫威宇宙”(MCU)第四階段的收官之作,去年11月在美國上映至今已有四個月,片源也于2月1日在迪士尼的串流平臺Disney+上線,電影的劇情、口碑和優缺點早已不是秘密。在豆瓣上,《黑豹2》的評分只有5.7,這或多或少也會降低中國民眾的觀影意愿。
中國影院業者對于這兩部電影的票房預期也不樂觀。濟南百麗宮影院的董姓經理早前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有點后悔把影院最大的影廳安排給《黑豹2》。“等等看吧,可能8日就把那個廳再還給《流浪地球2》。”
漫威或許是把《黑豹2》當作重返中國的一個象征,與美國同步上映的第五階段開篇《蟻人3》,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回歸。
不過,上述董姓經理對《蟻人3》的票房也持保留態度,原因是《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也會在《蟻人3》上映的同日大規模公映。
“我們的八個廳能給它(《蟻人3》)兩個就不錯了,也可能給不了,到時候看情況。”
有人在微博發起投票,讓網民評價這三年漫威電影的表現。截至星期三(2月8日)下午,約2萬2000個網民中,有8000人認為漫威電影“不如以前了,第四階段在走下坡路”;4500人表示“已脫粉,不會再關注”;只有3500人表示自己“仍是鐵桿漫威粉,基本每部都會看”。
微博大V“瓶裝焰火”星期二還稱,漫威在《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復仇者聯盟4》)后,只有兩種電影,一種是“吵鬧聒噪降智的兒童片”,如《雷神4》《尚氣》《蜘蛛俠2》;另一種是“雖然試圖嚴肅,但因為劇情孱弱、人物單薄,所以壓根撐不起野心的過家家”,如《永恒族》《黑寡婦》《奇異博士2》。
好萊塢電影“退燒”
好萊塢電影近年來在中國市場的總體表現遜色,甚至在逐漸脫離中國市場。造成這一趨勢的原因在于,中國市場和好萊塢電影不再“雙向奔赴”。
一方面,因為疫情等原因,這幾年中國電影市場整體低迷,海外影片要進入也更加困難。另一方面,在中西方意識形態矛盾日益尖銳下,好萊塢電影要進入中國,也面臨更嚴格的審查。
根據中國國家電影局去年1月公布的數據,2021年中國國產電影占全國總票房收入的85%,這一比率在2019年和2016年分別為64%和58%。也就是說,隨著中國加大國產電影的發行力度,海外電影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已逐步下滑。
好萊塢電影缺席之際,中國影壇這幾年出現了一些口碑不錯的作品,并在不同類型的影片上取得突破。例如今年春節檔上映的《流浪地球2》,雖還不能與好萊塢科幻片抗衡,但也開創了一片新的天地,搶占了原本屬于好萊塢的票房。
去年進入中國的迪士尼電影中,表現較好的有《阿凡達2》和《侏羅紀世界3》,這兩部電影的票房都突破10億元,但與中國國產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的40億元和《獨行月球》的31億元票房相比,仍相差甚遠。
導演張藝謀1月18日在電影《滿江紅》的路演活動上說,中國觀眾“不再像10年、20年前那樣對好萊塢大片趨之若鶩、對美國流行文化那么迷戀了”。
換口味的不只是中國觀眾
事實上,漫威宇宙進入第五階段之際,漫威電影在中國以外的口碑和票房收入也在下滑。
在論壇網站Quora或社交媒體Reddit上,不乏發文批評漫威電影的網民。一些網民認為,漫威在《復仇者聯盟4》畫下了史詩、圓滿的句點。但在這之后,漫威推出的新角色、新電影都只是換一個角色說同一種故事,并沒有任何能給觀眾帶來熱情和驚奇的元素。
影評人慕萊(Russell Murray)在電影、漫畫資訊網站CBR.com上公布了影評網站爛番茄(Rotten Tomatoes)根據漫威每部電影收到的正面評論數量給電影的打分。
數據顯示,漫威宇宙第三階段獲得了最正面的評價,平均分為89分,而漫威第四階段獲得的平均分最低,只有75分,意味著影評人對第四階段電影的評價基本較為負面。
另一個影評網站Metacritic的數據也顯示類似的結果,外界對漫威宇宙第四階段電影的評價普遍比前三個階段差。
慕萊指出,普遍的共識是,糟糕的劇本寫作和無序的世界觀構造,都讓漫威電影收獲的贊譽比以前還少。
這也反映在漫威電影的票房表現上。據《華爾街日報》去年7月報道,2021年全年,漫威六部電影的全球平均票房降至7.74億美元,比前六部電影平均15億美元的收入少一半,顯示漫威已跌入低迷狀態。
報道指出,如果與以往的票房表現相比,2021年推出的《永恒族》《尚氣》和《黑寡婦》是當年表現最差的電影,只入賬3、4億美元。第四階段的幾部電影中,除了專門面向漫威影迷制作的《蜘蛛俠:英雄無歸》票房達到19億美元,市場評價和票房成績都失去了往日的榮耀。
漫威正由盛轉衰?
漫威在2008年憑借《鋼鐵俠》從破產谷底浴火重生,并在2012年憑借《復仇者聯盟》在好萊塢崛起。漫威的多元宇宙模式也讓眾多電影公司群起效仿。
真正讓漫威迎來高光時刻的,是由《美國隊長3:內戰》開啟的漫威宇宙第三階段,這部電影在全球斬獲11.53億美元的票房收入。鋼鐵俠和美國隊長因價值觀差異的打斗情節,至今仍是漫威影迷心中的名場面之一。
自2009年被迪士尼收購以來,漫威公司已制作了26部超級英雄電影,總票房收入超過260億美元,是好萊塢歷來收入最高的電影工作室。
但2020年暴發的冠病疫情,無情地打斷了漫威的高光時刻,讓漫威沉寂了一年。即便漫威隔年重啟電影制作,向下的發展曲線已無法逆轉。尤其是大多數初代復仇者聯盟成員在2019年的《復仇者聯盟4》后退場,漫威宇宙對觀眾的吸引力受到重挫。
同時,漫威公司格式化的電影制作,也讓影迷開始對公式化的故事和缺乏新意的角色塑造感到疲憊,對公司內部品質管控質疑的聲音隨之興起。
其中最為人詬病的是,為了確保風格和故事格式一體化,漫威經常干涉導演和編劇,導致他們難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撰寫劇本。
《蟻人》原始導演賴特(Edgar Wright)曾因與漫威理念不合而離開;《復仇者聯盟2》導演韋登(Joss Whedon)也在電影殺青后,表示他原本有機會制作出有關人類存在意義的電影,但因自己被打壓無法完成,并宣布從此不與漫威合作。
此外,《奇異博士2》導演雷米(Sam Reimi)去年4月受訪時坦言,自己只看過四、五部漫威宇宙系列的電影,對漫威宇宙并不熟悉。在極其重視故事連接的漫威宇宙,找來不熟悉漫威故事的導演,立即引發影迷嘩然。
電影水準的滑落,以及背后的種種爭議和問題讓外界開始覺得,這個電影制作工廠正走向衰弱。
雖然在中美競爭態勢下,美國電影很難進入中國市場是事實。但撇開政治因素,漫威電影近幾年在“流水線”、量大于質的保守制作模式下,重復單調的故事主軸,也確實讓觀眾審美疲倦。
時隔三年,漫威重返中國影院,給中國的漫威迷帶來久違的新鮮感,但這樣的新鮮感會持續多久,漫威宇宙中具備獨特能力的超級英雄們,還能拯救陷入頹勢的漫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