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彥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講好一個故事的前提下,提升創作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消費情懷。
網大好內容,東北占一半。
去年,《東北告別天團》上線四天,就連續奪得貓眼電影分賬榜和熱度榜第一,最終以2500W+的分賬票房圓滿收官。「崔志佳+宋曉峰」的組合與于洋、趙海燕等一批東北派喜劇演員的喜感加持,給觀眾帶去了「開心麻花式」瘋癲表演的驚喜。
今年春節,《東北告別天團2》登陸騰訊視頻。它延續了第一部「荒誕喜劇」的風格,并在保證原班人馬的基礎上無縫銜接劇情。但與第一部最大的不同在于,《東北告別天團2》并沒有將搞笑進行到底,而是做到了「笑點與淚點齊飛」,延續了第一部的好口碑,更是徹底完成了情感升華。
兩部影片所展示的東北文化不拘又自帶笑點,甚至有一股大碴子味兒,為我們所津津樂道。這樣的東北底色也為電影本身蒙上一層地域色彩面紗:東北人想要揭開面紗去審判、去檢驗,來自五湖四海的人也想要一探究竟。
1號要問的是,為什么東北+網絡電影的模式,始終能夠擦出別樣的火花?這種高熱度,又能否被視作東北「文藝復興」?
喜劇基因
網絡電影,如今也開始直面一些嚴肅的主題。
就拿《東北告別天團》系列來說,它切入的是原本冷門、但近來在國內影視領域頗有熱度的殯葬題材。去年,院線誕生了《人生大事》,網劇出現了《三悅有了新工作》,網絡中對于冷門殯葬行業的討論再起,「殯葬也能溫暖,題材很有看頭」。
《人生大事》是一部「正統」的殯葬題材電影。刑滿釋放的莫三妹、無家可歸的小文和瀕臨倒閉的喪事店,因為一次喪事緊緊相連。《東北告別天團2》也有著相似的主線劇情和生死哲學,但「東北」二字,為電影賦予了更加輕松的喜劇色彩。
面對不可思議的300萬天降大餅,眾多藝術家一改在第一部中的傲慢態度,紛紛前來抱大腿「搶活」。錢擺眼前,各種反轉的上演鬧出許多像「二筆獎」這樣讓人啼笑皆非的橋段,在無形中給喪葬服務抹上了亮色,披上了喜劇外衣。
攬下撫養樂樂的責任,告別天團因為這個孩子逐漸變得有人情味兒:愿意出錢救樂樂的朋友、只收取一百塊錢幫樂樂父親辦葬禮、將樂樂視如己出。
在完成這個天價大單的過程中,「告別天團」與屏幕前的我們共同思索生命、親情的重量,用喜劇的方式探討著生死議題。
如果要說兩者最大的區別,那一定是《東北告別天團2》中無處不在的東北味兒。
電影開頭,告別天團用蹩腳的英語念著葬禮悼詞,可他們沒有料到這些來賓都會說東北話。外國人與「那套嗑兒」、「擱這兒叨咕」、「備不住」、「二八啃子」等地道方言的奇妙碰撞,讓觀眾眼前一亮的同時猛地把他們拉到東北世界。
畫面一轉來到澡堂,兩個兒子正在賣力地給父親搓澡。而兩位犟嘴老人為了證明自己寶刀未老,比賽誰在汗蒸房里堅持的時間更長,最后因為全身皮膚被蒸得通紅雙雙進了醫院。
趙大明白在知道自己生命所剩無幾的時候,成天和兒子趙樂樂待在一起享受最后的親子時光。他們在即將駛來火車的鐵軌上狂奔,穿著東北花襯衫啃西瓜、交罰款釣魚……明明是在描寫生命的盡頭,畫面卻做到了哀而不傷。
父子倆最后一場促膝長談的地點在冒著煙的大排檔路邊攤。一位豪爽的東北父親此刻的故作豪爽、隱忍和不舍情緒全都外露出來。街頭煙火撞上父子永別,溫情和感動盡在其中。
以及,樂樂在父親葬禮上摔瓦罐的舉動,是我國北方大部分農村地區保留的長子摔盆習俗。
這些「東北味兒」,是喜劇的天然土壤,或歡樂、或沉重,都讓觀眾能夠迅速地捕捉到電影的東北屬性,順利進入主創團隊所預設的情緒接收軌道中去。與此同時,對于殯葬服務這類冷門題材的直接刻畫,為電影開辟了一個鏈接觀眾的特殊小眾渠道,特色地域下的特殊行業有了舞臺表現力,反過來又賦予電影新生。
究竟什么是「東北范式」
從初代網絡電影《四平青年》到《東北往事》,從講惡俗故事到注入內核,從一小群人到另一小群人,十年時間,「東北范式」基本成型。
一是草根魅力,即東北人與生俱來的喜劇天賦。
《四平青年》甚至沒有正經的導演和演員,而是以二人轉演員和職工組成的草臺班子制作了一部集艷遇、斗毆、謀殺于一體的農村黑道故事。大金鏈子大貂皮配上浮夸的表情,草根們把「洋氣」扮成了「土氣」,東北鄉土氣息撲面而來。粗魯臟話和低俗段子,讓它看起來就像是古早的快手視頻加長版。但勝在其「造夢」成功:以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守住了中二少年的黑幫夢。
春節檔上線愛奇藝和優酷的網絡電影《我不就是酒神》,也能讓我們很直觀地感受到東北草根的幽默。其中宋海亮用無厘頭的夸張表演塑造了一個善良、耿直的典型東北老爺們,一開口便金句頻出:
「酒這玩意,我太懂了。有人喝了開心,有人喝了流淚。可我咋喝都不醉,就覺得酒瓶子有點廢」、「喝了這杯人參泡的酒,咱們就是泡友了」
2月3日正式上線的東北喜劇電影《東北猛獸》,貓眼歷史最高熱度達到了9222.05。作為一部標準的東北喜劇,該片的班底非常「原汁原味」。導演文松曾獲《歡樂喜劇人》大賽總冠軍,并且邀請了許多東北喜劇老炮兒加盟。
賈冰在劇中扮演了一個狡猾的商人老四,搞事不成狂吃癟;崔志佳飾演廢柴兄弟會的核心人物周半斤,用神奇且清奇的腦回路一次又一次地化解陰謀危機。眾笑星組隊,穩定發揮搞笑實力,給觀眾送上捧腹大笑的喜劇大餐。
二是從「炕頭文化」到「東北美學」的轉型升級。
炕頭文化,突出的是一個「簡」字,人物簡、題材俗。
《四平青年》《山炮進城》等早年東北網絡電影,都不太注重題材的深度挖掘以及人物的塑造,以至于讓觀眾看過第一幕就知道結局,見到角色第一眼就能預測劇情走向。比如成天喊打喊殺的黑幫青年,比如善良又容易上當的東北農民,過于扁平化的人物設計會加固刻板印象。曾提名金馬最佳攝影獎和亞洲未來單元最佳影片的院線電影《東北偏北》, 村民們愚蠢、閉塞的行為,正是炕頭文化的精準展現。
而題材過于單一的弊端是,當你看完整部影片,也許你會記得在ktv光著膀子唱歌的一群人,但你會發現,除了笑點之外,獲得不了任何成長型思考。
「炕頭文化」發展到如今的「東北美學」,很大程度依賴于影片題材、人物形象和鏡頭語言的不斷豐富拓展。
題材上,東北導演們沒有囿于以搞笑為主的舒適圈,開始向外探索:被邊緣化的喪葬行業、動物園糾紛、懸疑冒險怪談等,天馬行空不設限。
人物上,《東北告別天團》系列電影中的范大明白,就是一個形象極度豐滿的角色。作為商人,他看重金錢,力求每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作為朋友,他也想幫忙完成遺愿。金錢與友情之間的沖突讓我們看到了他不那么美好的一面,猶豫、掙扎、痛苦與和解才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人。
鏡頭語言的升級使東北愈發迷人,讓觀眾對東北的期待值有了陡峰式的上升。去年上線的《東北合伙人》極其注重東北地域文化的表現。該片在吉林松原農村取景,片中北方農村的苞米地、瓦房、院子等都是典型的東北地域文化的符號。而這方水土養育出的人情世故,讓情節具有十足的張力。王坤打腫臉充胖子買小汽車的情節符合現實邏輯,接地氣也很容易心碎打工人的共鳴。鮮活的地方氣息讓人物有了現實生活的底子,進而表現出了生活的質感。
三是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下獨有的東北生命力。
幽默、接地氣、豪爽,這些東北人的特質,投射到電影上,我們就不難發現東北題材的電影都很喜歡聚焦小人物。常常以一個小鎮青年的視角,展示世間百態,酸甜苦辣。
時隔八年,許君聰飾演的劉海柱在網絡電影中再度歸來,曾經的孤膽英雄更多了幾分柔情底色:遇到心愛的姑娘熱忱又膽怯,對父親默默守護卻沉默寡言,而當自己的家人朋友受到惡勢力威脅時,他孤身相抗,直露俠義豪情。不同側面的描寫匯成小人物的弧光,才有了直擊人心的力量。
《我不是酒神》中南北方文化的碰撞產生的奇妙化學反應讓兩個地域的差異和特征都變得尤為明顯。
南方人第一次來到東北公共澡堂,什么感覺?從赤膊相見的震驚到暢快舒適,洗浴的整個過程,熊初墨都表現出難以掩飾的激動;再看南北的酒文化差異。以熊初墨代表的南方,認為喝酒就是討個吉利,而以宋海亮代表的北方,則認為老爺們喝酒就圖個痛快。二人的喝酒過程,也是南北不同的飲食文化的交鋒與碰撞。
不論是展現大時代下的小人物命運,還是描繪文化碰撞,這些蓬勃的生命力讓東北電影在鏡頭表達又上了一個層次。
東北電影撐起網絡電影口碑?
東北電影在一眾網大里表現不俗,但也絕不至于被吹捧得天花亂墜。
在歡笑和爭論中經歷了三十年的風浪,東北電影也在不斷地進行著革新,在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的同時,與真實生活高度契合的調性,也使其更「接網氣」。「東北」逐步成為了網絡電影的一大流派,無論是愛優騰還是家庭電視里的網絡大電影,都有相當一部分東北題材。
除了真實,東北電影最擅長的就是講好一個荒誕幽默的故事。這在國產劇普遍懸浮的當下,是一個很難得的清流。相較于那些住在別墅的國產劇定義的新窮人,那些坐在蒼蠅館子吃飯,穿著樸素棉襖,說幽默方言的東北人,很難不讓觀眾心生親近。
東北式荒誕幽默電影,敘述東北邊緣人物所面臨的創傷、人生困境和自我救贖。以東北日常生活的記憶化書寫,以小見大地折射出時代的變遷、社會的變革,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東北人民的身份認同。
東北題材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了網大的流量密碼,懸疑也好,喜劇也罷,沾上東北就容易掙錢。
2020—2023分賬前十的東北電影 數據來源:貓眼電影專業版
但近三年,分賬票房前十的東北電影,豆瓣評分都在5分上下浮動。這樣的分數在網絡電影市場中算是不錯的成績,但相較院線電影,「故事老套」、「笑點生硬無厘頭」、「表演粗糙」、「抄襲」等評價占據豆瓣短評中的很大一部分。當澡堂、洗浴、酒、燒烤等東北特色IP被榨干,無論角色表演得再怎么賣力,拉不動觀影需求,也就丟失了觀眾黏性。這就倒逼東北網絡電影在講好一個故事的前提下,提升創作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消費情懷。
「你拍兩部,我就要拍三部」這樣只求快不求質的攀比心態無法實現東北范式的創新提高。要想走得更遠,東北電影就不能被卷進這樣的「內卷怪圈」。
東北電影在讓自己成為東北名片、追求地域個性文化的同時,還要警惕刻板印象。
只有充分吸納當代審美與價值觀,完成對傳統東北文化的傳承,以及對當代喜劇基因的豐富與超越,才能爭取到更遼闊、更自由的生長空間。